人物介紹
從事實驗核與粒子物理研究工作多年,先後參加了北京譜儀(BES)正負電子對撞實驗、歐洲核子中心大型輕子對撞機(LEP)上L3實驗、美國康奈爾大學CLEO3實驗、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上STAR實驗等多項工作,以個人或合作組的成員的身份在國內外權威期刊PRL,PRD, PRC等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利用L3實驗組的數據通過對e+e-→γγ(γ)的研究,在精確到α3的情況下檢驗了量子電動力學。通過對上述過程及Z0稀有衰變過程的實驗及蒙特卡羅數據的分析研究,獲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QED破壞效應參數限。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了國家大科學工程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的零角度亮度檢測器的研製工作。在參與為美國BNL-STAR實驗研製基於MRPC的飛行時間探測器的R&D工作中,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組的負責人以及對該TOF原型(TOFr)的中方標定負責人,在2003年成功地使TOFr參加了STAR實驗的物理運行和標定,結果表明TOFr極大地拓展了STAR實驗的粒子鑑別能力,Pi/K/p粒子動量鑑別能力擴展為以前的2倍以上。是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
主要成就
在國內外權威期刊PRL,PRD, PRC等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