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塞克,A.

伊拉塞克,A.

捷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捷克東北部山區。1871年進布拉格查理大學學歷史。學生時代參加了當時捷克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他除研究歷史外,還廣泛閱讀捷克和世界進步作家的作品,受到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大學畢業後任中學教員。他創作的題材選擇了捷克歷史上“胡斯運動”、“黑暗時代”和“民族復興運動”三個最重要的時期,最著名的劇作是反映胡斯運動的《揚·齊日卡》(1903)、《揚·胡斯》(1911)和《揚·羅哈奇》(1913~1914)。在這些劇作里,作者揭示了14世紀末15世紀初捷克社會的種種尖銳矛盾。以宗教鬥爭形式出現的胡斯革命運動,實質上就是捷克人民反對異族統治、反封建、反天主教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作者通過描寫瓦茨拉夫四世同上層貴族和教會的鬥爭,讚揚改革家以及胡斯軍將領們的進步主張和鬥爭精神。《揚·胡斯》已成為捷克優秀劇目在國內外廣泛上演。

伊拉塞克,A.

正文

伊拉塞克,A.捷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捷克東北部山區。1871年進布拉格查理大學學歷史。學生時代參加了當時捷克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他除研究歷史外,還廣泛閱讀捷克和世界進步作家的作品,受到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大學畢業後任中學教員。他創作的題材選擇了捷克歷史上“胡斯運動”、“黑暗時代”和“民族復興運動”三個最重要的時期,最著名的劇作是反映胡斯運動的《揚·齊日卡》(1903)、《揚·胡斯》(1911)和《揚·羅哈奇》(1913~1914)。在這些劇作里,作者揭示了14世紀末15世紀初捷克社會的種種尖銳矛盾。以宗教鬥爭形式出現的胡斯革命運動,實質上就是捷克人民反對異族統治、反封建、反天主教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作者通過描寫瓦茨拉夫四世同上層貴族和教會的鬥爭,讚揚改革家以及胡斯軍將領們的進步主張和鬥爭精神。《揚·胡斯》已成為捷克優秀劇目在國內外廣泛上演。
伊拉塞克的其他作品還有反映農村階級矛盾的《沃伊娜爾卡》(1890)和《父親》(1894)。他的神話劇《燈籠》(1905),歌頌了愛情的忠貞和為捍衛自身的權利而奮鬥的精神,是捷克的保留劇目。劇本《燈籠》和《揚·胡斯》均有中譯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