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詳解與實務

圖書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的基本依據,學好企業會計準則,是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為了幫助廣大會計工作者學好會計準則、用好會計準則,我們集眾多專家學者與實務界人士的學識、經驗與智慧,編寫了這本企業會計準則解讀。 《企業會計準則詳解與實務 條文解讀 實務套用 案例講解》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對1項基本準則、41項具體準則進行了全面、深入、詳盡的解讀。針對每一個具體準則,本書以邏輯結構圖的形式闡述了該準則的邏輯結點與邏輯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將籠統抽象的文字規定轉化為清晰具體的實務操作,全面提升讀者的實務操作水平。本書共包括案例320餘個,均結合準則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逐步展示會計處理的全過程,是讀者需要重點閱讀的所在。 《企業會計準則詳解與實務 條文解讀 實務套用 案例講解》是一本全景式講解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專業圖書,是廣大會計工作者學準則、用準則的案頭常備工具書。它既適合會計實務工作者用來解決日常實務工作中的各種疑難與困惑,也適合會計理論工作者、會計專業學生用來掌握我國現行會計準則體系的具體規定。

作者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 方文彬(會計學碩士,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教授) 邢銘強(會計學博士,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教授) 汪華亮(法學博士,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 姚 宇(經濟學博士,陝西財經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 計東亞(會計學博士、紹興文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 孫蕾蕾(會計學博士、煙臺大學會計系副教授) 徐東方(會計學碩士,河北金融學院講師) 唐斯圓(會計學博士,清華大學)

圖書目錄

第-1章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1 總 則
1.1.1 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
1.1.2 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1.1.3 會計基本假設
1.1.4 會計基礎
1.1.5 會計要素
1.1.6 記賬方法
1.2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2.1 可靠性
1.2.2 相關性
1.2.3 可理解性
1.2.4 可比性
1.2.5 實質重於形式
1.2.6 重要性
1.2.7 謹慎性
1.2.8 及時性
1.3 資 產
1.3.1 資產的定義
1.3.2 資產的確認條件
1.3.3 資產的列報
1.4 負 債
1.4.1 負債的定義
1.4.2 負債的確認條件
1.4.3 負債的列報
1.5 所有者權益
1.5.1 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1.5.2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構成
1.5.3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1.5.4 所有者權益的列報
1.6 收 入
1.6.1 收入的定義
1.6.2 收入的確認條件
1.6.3 收入的列報
1.7 費 用
1.7.1 費用的定義
1.7.2 費用的確認條件
1.7.3 費用的列報
1.8 利 潤
1.8.1 利潤的定義
1.8.2 利潤的確認條件
1.8.3 利潤的構成與列報
1.9 會計計量
1.9.1 會計計量屬性
1.9.2 計量屬性的運用原則
1.10 財務會計報告
1.10.1 財務會計報告的定義
1.10.2 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第-2章 存貨
2.1 存貨的確認
2.1.1 存貨的定義
2.1.2 存貨的範圍
2.1.3 存貨的確認條件
2.2 取得存貨的計量
2.2.1 存貨的計量原則
2.2.2 外購存貨的成本
2.2.3 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2.2.4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2.2.5 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2.3 發出存貨的計量
2.3.1 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2.3.2 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2.3.3 周轉材料的處理
2.4 期末存貨的計量
2.4.1 可變現淨值的定義及特徵
2.4.2 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應考慮的因素
2.4.3 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情形
2.4.4 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2.4.5 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2.4.6 存貨盤虧或毀損的會計處理
2.5 披露
第3章 長期股權投資
3.1 長期股權投資基礎
3.1.1 準則規定
3.1.2 準則解釋
3.2 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
3.2.1 企業合併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3.2.2 企業合併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3.2.3 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3.3 後續計量之成本法
3.3.1 成本法的適用範圍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調整及投資損益的確認
3.4 後續計量之權益法
3.4.1 權益法的適用範圍
3.4.2 權益法的核算
3.5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及處置
3.5.1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
3.5.2 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3.6 披露
3.6.1 準則規定
3.6.2 準則解釋
第4章投資性房地產
4.1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
4.1.1 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及範圍
4.1.2 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條件
4.2 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4.2.1 初始計量
4.2.2 後續支出計量
4.2.3 後續計量
4.3 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
4.3.1 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解釋
4.3.2 房地產轉換的基本準則
4.3.3 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具體套用
4.4 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4.4.1 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基本準則
4.4.2 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套用
4.5 披露
第5章固定資產
5.1 固定資產概述
5.1.1 固定資產的定義
5.1.2 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5.1.3 單項固定資產
5.2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5.2.1 外購固定資產
5.2.2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5.2.3 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
5.2.4 存在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
5.3 固定資產的後續計量
5.3.1 固定資產折舊
5.3.2 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
5.4 固定資產的處置
5.4.1 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5.4.2 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5.5 披露
第6章 生物資產
6.1 生物資產基礎
6.1.1 生物資產概念
6.1.2 生物資產的特徵
6.1.3 不屬於生物資產的特殊規定
6.2 生物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6.2.1 確認的基本原則
6.2.2 初始計量原則
6.2.3 生物資產相關的後續支出
6.3 後續計量
6.3.1 折舊
6.3.2 計提減值
6.4 收穫與處置
6.4.1 基本原則
6.4.2 具體運用
6.5 披露
第7章 無形資產
7.1 無形資產的基本準則
7.1.1 無形資產定義
7.1.2 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
7.1.3 無形資產的特徵
7.2 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7.2.1 無形資產分類
7.2.2 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7.3 無形資產後續計量
7.3.1 無形資產使用壽命
7.3.2 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
7.4 無形資產處置
7.4.1 出售
7.4.2 對外出租
7.4.3 對外捐贈
7.4.4 報廢
7.5 披露
第8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8.1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8.2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8.2.1 確認和計量原則
8.2.2 商業實質
8.2.3 涉及多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
8.3 披露
第9章 資產減值
9.1 資產減值基礎
9.2 可能發生減值資產的認定
9.2.1 資產減值情形的判定
9.2.2 可收回金額的確定
9.3 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
9.3.1 基本原則及方法
9.3.2 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應考慮的因素
9.4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及處理
9.4.1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原則
9.4.2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會計處理
9.5 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9.5.1 資產組的概念
9.5.2 資產組的認定
9.5.3 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
9.6 商譽減值的處理
9.6.1 資產減值的基本原則
9.6.2 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9.7 披露
第-10章 職工薪酬
10.1 職工薪酬的概念及分類
10.1.1 職工薪酬的概念
10.1.2 職工薪酬的分類
10.1.3 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10.2 短期薪酬的確認與計量
10.2.1 貨幣性短期薪酬
10.2.2 帶薪缺勤
10.2.3 短期利潤共享計畫
10.3 離職後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10.3.1 設定提存計畫
10.3.2 設定受益計畫的準則規定與對應解讀
10.4 辭退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10.4.1 辭退福利的準則規定與準則解讀
10.4.2 辭退福利準則的套用舉例
10.5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10.5.1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中設定提存計畫
10.5.2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中設定受益計畫
10.6 披露
10.7 銜接規定
第-11章 企業年金基金
11.1 企業年金基金概述
11.1.1 企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基金
11.1.2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各方當事人
11.1.3 企業年金基金會計準則及其套用指南
11.2 企業年金基金繳費
11.2.1 企業年金基金繳費及其流程
11.2.2 企業年金基金收到繳費的賬務處理
11.3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
11.3.1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原則和範圍
11.3.2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流程
11.3.3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的賬務處理
11.4 企業年金基金收入
11.4.1 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構成
11.4.2 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賬務處理
11.5 企業年金基金費用
11.5.1 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構成
11.5.2 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賬務處理
11.6 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企業年金基金淨資產
11.6.1 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其賬務處理
11.6.2 企業年金基金淨資產、淨收益及其賬務處理
11.7 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
11.7.1 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報主體
11.7.2 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構成。
11.7.3 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制
第-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概念及特徵
12.1.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類
12.1.2 股份支付的適用範圍
12.1.3 股份支付的特徵
12.1.4 相關概念
12.1.5 不適用該準則的情形
12.2 可行權條件
12.2.1 可行權條件的概念及分類
12.2.2 可行權條件的修改
12.3 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12.3.1 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12.3.2 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12.3.3 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認原則
12.4 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12.4.1 股份支付會計處理程式
12.4.2 股份支付的具體會計
12.5 披露
第-13章 債務重組
13.1 債務重組基礎
13.1.1 債務重組概念
13.1.2 債務重組的核算範圍
13.1.3 債務重組的方式
13.1.4 用以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
13.2 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13.2.1 債務人的處理
13.2.2 債權人的處理
13.3 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具體套用
13.3.1 以資產清償債務
13.3.2 債務轉為資本
13.3.3 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13.3.4 以上三種方式的組合方式
13.4 披露
第-14章 或有事項
14.1 或有事項概述
14.1.1 或有事項的定義
14.1.2 或有事項的基本特徵
14.2 確認和計量
14.2.1 或有事項的確認
14.2.2 預計負債的計量
14.2.3 對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的覆核
14.2.4 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
14.3 披露
第-15章 收入(2017)
15.1 收入的定義及核算範圍
15.1.1 收入的定義
15.1.2 收入的核算範圍
15.2 收入的確認
15.2.1 收入確認的判斷標準與流程
15.2.2 契約的評估
15.2.3 履約義務的識別
15.2.4 收入的確認方法
15.3 計量
15.3.1 交易價格的確定
15.3.2 交易價格的分攤
15.4 契約成本
15.4.1 契約成本的確認
15.4.2 契約成本的攤銷
15.4.3 契約成本的減值
15.5 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
15.5.1 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
15.5.2 附有質量保證條款的銷售
15.5.3 主要責任人與代理人
15.5.4 附有客戶額外購買選擇權的銷售
15.5.5 智慧財產權許可的授予
15.5.6 售後回購交易
15.5.7 預收款無需退回
15.5.8 無需退回的初始費
15.6 列報
15.6.1 列報項目
15.6.2 列報信息
15.7 新舊準則銜接
第-16章 政府補助
16.1 政府補助概述
16.1.1 政府補助的定義
16.1.2 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
16.1.3 政府補助的分類
16.2 政府補助的確認和計量
16.2.1 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
16.2.2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16.2.3 政策性優惠貸款貼息
16.2.4 政府補助的退回
16.3 政府補助的列報
16.3.1 列報項目
16.3.2 披露信息
16.3.3 銜接規定
16.3.4 新舊準則差異比較
第-17章 借款費用
17.1 借款費用的定義及範疇
17.1.1 定義
17.1.2 範疇
17.2 借款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17.2.1 借款費用確認的基本原則
17.2.2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計量
17.2.3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停止
17.3 披露
第-18章 所得稅會計
18.1 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18.1.1 資產的計稅基礎
18.1.2 負債的計稅基礎
18.1.3 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18.2 暫時性差異
18.2.1 暫時性差異
18.2.2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18.3 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
18.3.1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18.3.2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18.4 所得稅費用
18.5 合併財務報表中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
18.6 所得稅的列報
第-19章 外幣折算
19.1 記賬本位幣
19.1.1 外幣交易的定義
19.1.2 記賬本位幣的定義
19.1.3 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19.1.4 境外經營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19.1.5 記賬本位幣的變更
19.2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19.2.1 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近似匯率
19.2.2 匯兌差額的會計處理
19.2.3 分賬制記賬方法
19.3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19.3.1 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原則
19.3.2 惡性通貨膨脹下境外經營報表折算
19.3.3 處置境外經營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核算
19.4 披露
第-20章 企業合併
20.1 企業合併概述
20.1.1 企業合併的界定
20.1.2 企業合併的方式
20.1.3 企業合併類型的劃分
20.1.4 合併日或購買日的確定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
20.2.1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定義
20.2.2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原則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定義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原則
20.4 不同合併方式下的會計處理
20.4.1 控股合併的會計處理
20.4.2 吸收合併和新設合併的會計處理
20.5 披露
20.5.1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披露
20.5.2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披露
20.6 業務合併
第-21章 租賃
21.1 租賃基礎
21.2 租賃的分類
21.2.1 分類
21.2.2 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區別
21.3 融資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21.3.1 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21.3.2 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
21.3.3 租賃資產折舊的計提
21.3.4 其他項目的處理
21.4 融資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21.4.1 租賃開始日
21.4.2 對未確認融資收益的處理
21.4.3 對未擔保余值的會計處理
21.4.4 對或有租金的會計處理
21.5 經營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21.6 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21.7 售後租回交易
21.7.1 確認的基本原則
21.7.2 售後租回分類及會計處理
21.8 列報
第-22章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
22.1.1 金融工具的定義
22.2 金融工具確認與終止確認
22.2.1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條件
22.2.2 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
22.2.3 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
22.3 金融工具的分類
22.3.1 金融資產的分類
22.3.2 金融負債的分類
22.4 嵌入衍生工具
22.4.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義
22.4.2 混合契約
22.5 金融工具的重分類
22.5.1 金融工具重分類的定義
22.5.2 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會計處理
22.6 金融工具計量
22.6.1 初始計量
22.6.2 後續計量
22.6.3 契約變化
22.6.4 與權益投資相關的契約
22.7 金融工具的減值
22.7.1 金融工具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則
22.7.2 金融資產信用減值的客觀信息
22.7.3 預期信用損失
22.7.4 信用損失
22.7.5 損失準備確認方法
22.7.6 判斷事項
22.7.7 其他規定
22.8 利得和損失
22.8.1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
22.8.2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工具
22.8.3 其他規定
22.8.4 股利收入
22.9 銜接規定
22.9.1 前期比較財務報表數據
22.9.2 金融資產分類
22.9.3 契約現金流量影響因素的評估
22.9.4 混合契約
22.9.5 金融資產的指定與撤銷指定
22.9.6 金融負債的指定與撤銷指定
22.9.7 金融工具減值
22.9.8 其他規定
第-23章 金融資產轉移
23.1 金融資產轉移與終止確認
23.1.1 金融資產轉移的定義
23.1.2 金融資產終止確認
23.2 金融資產轉移的情形
23.2.1 金融資產轉移的情形
23.2.2 金融資產轉移的處理原則
23.2.3 評估風險與報酬的轉移程度
23.2.4 評估是否保留對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控制
23.2.5 其他規定
23.3 金融資產轉移的會計處理
23.3.1 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
23.3.2 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
23.3.3 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
23.3.4 向轉入方提供非現金擔保物
23.4 銜接規定
第-24章 套期會計
24.1 套期的定義及分類
24.1.1 套期的定義
24.1.2 套期的分類
24.2 套期工具
24.2.1 套期工具的定義與範圍
24.2.2 指定套期工具
24.3 被套期項目
24.3.1 被套期項目的定義
24.3.2 被套期項目的指定
24.4 套期關係評估與套期會計
24.4.1 套期有效性的定義與要求
24.4.2 套期有效性的評估與再平衡
24.4.3 套期會計
24.4.4 終止套期關係
24.5 套期保值的確認與計量
24.5.1 公允價值套期
24.5.2 現金流量套期
24.5.3 境外經營淨投資的套期
24.5.4 套期關係再評估
24.5.5 其他規定
24.6 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24.6.1 指定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
24.6.2 終止指定條件
24.7 銜接規定
24.7.1 基本規定
24.7.2 特殊事項
第-25章 原保險契約
25.1 原保險契約概述
25.1.1 保險契約的定義
25.1.2 原保險契約的定義
25.1.3 不適用原保險契約的情形
25.1.4 混合風險工具的分拆
25.1.5 原保險契約的分類
25.2 原保險契約收入
25.1.1 原保險契約收入的確認條件
25.1.2 原保險契約收入的計量
25.1.3 原保險契約提前解除
25.3 原保險契約準備金
25.3.1 原保險契約準備金的內容
25.3.2 保險責任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25.4 原保險契約成本
25.4.1 原保險契約成本的定義
25.4.2 計入當期損益的情形
25.4.3 損余物資
25.4.4 代位追償款
25.5 列報
25.5.1 資產負債表列示項目
25.5.2 利潤表列示項目
25.5.3 附註中披露項目
第-26章 再保險契約
26.1 再保險契約概述
26.1.1 再保險契約的定義及特徵
26.1.2 再保險契約基本業務
26.2 分出業務的會計處理
26.2.1 基本規定
26.2.2 應收分保準備金
26.2.3 分出保費及攤回款項
26.2.4 賠付成本
26.2.5 存入分保保證金
26.2.6 純益手續費
26.3 分入業務的會計處理
26.3.1 分保費收入的確認
26.3.2 分保費用
26.3.3 分保賠付成本
26.3.4 存出分保保證金
26.4 列報
26.4.1 在財務報表中列報事項
26.4.2 在附註中披露事項
第-27章 石油天然氣開採
27.1 石油天然氣開採的定義及核算範圍
27.1.1 核算範圍
27.1.2 相關定義解釋
27.1.3 石油天然氣開採會計核算概述
27.2 礦區權益的會計處理
27.2.1 初始計量
27.2.2 礦區權益的折耗
27.2.3 礦區權益的減值。
27.2.4 礦區權益的處置
27.3 油氣勘探的會計處理
27.3.1 基本原則
27.3.2 會計處理
27.4 油氣開發的會計處理
27.5 油氣生產的會計處理
27.5.1 定義及核算範圍
27.5.2 井及相關設備的折耗計提
27.5.3 其他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適用準則
27.6 油氣資產的確認及計量
27.6.1 油氣資產相關定義。
27.6.2 油氣資產折耗方法。
27.6.3 油氣資產減值處理
27.7 棄置義務
27.8 披露
第-28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28.1 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28.1.1 會計政策概述
28.1.2 會計政策變更
28.1.3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28.2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28.2.1 會計估計與會計估計變更
28.2.2 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
28.2.3 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28.2.4 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
28.3 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28.3.1 前期差錯概述
28.3.2 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28.3.3 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
第-29章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29.1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概述
29.1.1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定義
29.1.2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涵蓋的期間
29.1.3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分類
29.2 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
29.2.1 基本處理原則
29.2.2 具體會計處理
29.3 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
29.4 披露
第30章 財務報表列報
30.1 財務報表概覽
30.1.1 財務報表的定義及分類
30.1.2 財務報表的分類
30.1.3 相應企業會計準則的適用範圍
30.2 財務報列報的基本要求
30.2.1 遵循各項會計準則進行確認和計量
30.2.2 以持續經營為列報基礎
30.2.3 以權責發生制為編制基礎
30.2.4 遵循重要性原則
30.2.5 保證列報的一致性
30.2.6 保持披露金額的準確
30.2.7 遵循可比性原則
30.2.8 財務報表表首的列報要求
30.2.9 報告期間
30.3 資產負債表列報
30.3.1 資產負債表的定義及內容
30.3.2 資產負債表項目列報分類
30.3.3 資產負債表列報格式
30.4 利潤表列報
30.4.1 利潤表的定義及項目列報原則和具體適用
30.4.2 利潤表列報總要求
30.4.3 利潤表項目列報
30.5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
30.5.1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定義
30.5.2 所有者權益表列報的基本原則
30.5.3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格式及說明
30.6 附註
30.6.1 財務報表附註的定義
30.6.2 附註應當披露的內容及順序
30.6.3 一般企業財務報表附註格式
30.6.4 商業銀行財務報表附註格式
30.6.5 保險公司財務報表附註
30.6.6 證券公司財務報表附註格式
30.7 案例
30.7.1 資本負債表
30.7.2 利潤表
30.7.3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30.7.4 附註
第31章 現金流量表
31.1 現金流量表概述
31.1.1 現金流量表的內容
31.1.2 現金流量表內容與結構
31.1.3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及程式
31.2 現金流量表編制
31.2.1 一般企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31.2.2 商業銀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31.2.3 保險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31.2.4 證券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31.3 現金流量表附註
31.3.1 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編制
31.3.2 企業當期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的披露
31.4 披露
第32章 中期財務報告
32.1 中期財務報告概述
32.1.1 中期財務報告的定義
32.1.2 中期財務報告的內容
32.2 確認和計量
32.2.1 會計政策
32.2.2 會計估計
32.2.3 重要性
32.2.4 會計計量
32.2.5 季節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32.2.6 會計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32.3 合併財務報表
32.4 比較財務報表
32.5 附註
第33章 合併財務報表
33.1 合併財務報表基礎
33.1.1 合併財務報表的定義及解釋
33.1.2 合併範圍的確定
33.1.3 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原則
33.1.4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前期準備工作
33.1.5 合併財務報表的編製程序
33.1.6 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的處理
33.2 合併日財務報表的編制
33.2.1 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33.2.2 合併日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33.3 購買日後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
33.3.1 合併資產負債表
33.3.2 合併利潤表
33.3.3 合併現金流量表
33.3.4 合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33.3.5 案例分析
33.4 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
33.4.1 追加投資的會計處理
33.4.2 處置對子公司投資的會計處理
33.4.3 因子公司的少數股東增資而稀釋母公司擁有的股權比例
33.4.4 其他特殊交易
第34章 每股收益
34.1 基本每股收益
34.1.1 分子的確定
34.1.2 分母的確定
34.2 稀釋每股收益
34.2.1 基本計算原則
34.2.2 可轉換公司債券
34.2.3 認股權證、股份期權
34.2.4 企業承諾將回購其股份的契約
34.2.5 多項潛在普通股
34.2.6 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發行的潛在普通股
34.3 每股收益的列報
34.3.1 重新計算
34.3.2 列報
第35章 分部報告
35.1 分部報告概述
35.1.1 分部報告的定義
35.1.2 編制分部報告的意義
35.2 報告分部的確定
35.2.1 業務分部
35.2.2 地區分部
35.2.3 分部合併的條件
35.2.4 報告分部的確定
35.3 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
35.3.2 主要報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3 分部信息與企業合併財務報表或企業財務報表總額信息的銜接
35.3.4 次要報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5 其他披露要求
第36章 關聯方披露
36.1 關聯方披露的基本規定
36.1.1 關聯方的認定
36.1.2 相關概念:
36.2 關聯方關係的認定
36.2.1 關聯方關係認定的一般原則
36.2.2 關聯方關係界定的例外情況
36.3 關聯方交易
36.3.1 關聯方交易的定義
36.3.2 關聯方交易的類型
36.4 關聯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第37章 金融工具列報
37.1 金融工具列報概述
37.1.1 金融工具列報的含義
37.1.2 金融工具列報的目的
37.1.3 金融工具列報準則適用範圍
37.2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37.2.1 金融工具的分類
37.2.2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劃分
37.2.3 金融工具的列示
37.3 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抵消列示
37.3.1 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抵消列示的條件
37.3.2 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不得抵消的情形
37.4 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
37.4.1 一般性規定
37.4.2 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37.4.3 利潤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37.4.4 套期會計相關披露
37.4.5 公允價值披露
37.5 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
37.5.1 定性和定量信息
37.5.2 信用風險披露
37.5.3 流動性風險披露
37.5.4 市場風險披露
37.6 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
37.6.1 金融資產轉移的含義
37.6.2 金融資產轉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37.6.3 對於已轉移但未整體終止確認的金融資產的信息披露
第38章 shou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38.1 shou次執行會計準則概述
38.2 shou次執行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38.2.1 shou次執行日的新舊會計科目餘額對照表和期初資產負債表
38.2.2 shou次執行日採用追溯調整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38.2.3 shou次執行日採用未來適用法有關項目的處理
38.3 shou次執行日會計列報
38.3.1 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
38.3.2 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附註
第39章 公允價值計量
39.1 公允價值計量概述
39.2 相關資產或負債
39.2.1 資產或負債的特徵
39.2.2 資產或負債的計量單元
39.3 有序交易和市場
39.3.1 有序交易
39.3.2 主要市場和zui有利市場
39.4 市場參與者
39.4.1 公允價值計量條件
39.5 公允價值初始計量
39.5.1 初始計量
39.5.2 公允價值通常與其交易價格不相等的情況
39.5.3 以公允價值對相關資產或負債且交易價格與公允價值不相等的利得損失處理
39.6 估值技術
39.6.1 估值技術
39.6.2 估值技術方法
39.6.3 變更估值技術的情況
39.7 公允價值層次
39.8 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39.8.1 非金融資產的計量
39.8.2 非金融資產zui佳用途的影響因素
39.8.3 估值前提的確定
39.9 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39.9.1 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計量
39.9.2 計量原則
39.10 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39.10.1 計量原則
39.10.2 計量條件
39.11 公允價值披露
39.11.1 公允價值披露要求
39.11.2 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註披露要求
39.11.3 非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註披露要求
第40章 合營安排
40.1 合營安排概述
40.1.1 合營安排定義
40.1.2 合營安排參與方
40.2 合營安排的認定和分類
40.2.1 合營安排的認定
40.2.2 合營安排的分類
40.3 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40.3.1 共同經營合營方利益份額的確定
40.3.2 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損益的確認
40.3.3 共同經營購買資產損益中歸屬於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確認
40.3.4 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損益的確認
40.4 合營企業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第41章 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41.1 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概述
41.2 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41.2.1 對其他主體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41.2.2 由非投資性主體轉變為投資性主體的信息披露
41.3 在子公司中權益的披露
41.3.1 在合併財務報表附註中的披露一般要求
41.3.2 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的附註披露要求
41.3.3 存在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的附註披露要求
41.3.4 對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所擁有份額發生變化時企業的附註披露要求
41.3.5 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併報表的投資企業的一般披露要求
41.3.6 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併報表的投資企業的風險披露要求
41.4 在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41.4.1 存在重要的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企業應當披露的信息
41.4.2 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補充信息披露
41.4.3 企業在單個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中的權益不重要的信息披露
41.4.4 限制性信息披露
41.4.5 超額虧損的份額確認
41.4.6 未確認承諾及或有負債的披露
41.5 在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41.5.1 對於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應當披露的信息
41.5.2 披露對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
41.5.3 企業是投資性主體的,對受其控制但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處理
第42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
42.1 概述
42.1.1 準則制定背景
42.1.2 準則範圍
42.1.3 準則的基本內容與結構
42.2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的定義與分類
42.2.1 持有待售類別的定義
42.2.2 持有待售類別的劃分條件
42.3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的計量
42.3.1 取得日的計量
42.3.2 持有待售類別的初始計量和後續計量
42.3.3 減值準備的轉回
42.3.4 不再滿足劃分條件時的處理
42.4 終止經營
42.5 列報
42.5.1 資產負債表列報
42.5.2 利潤表列報
42.5.3 報表附註中的披露
42.5.4 可比期間信息的披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