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色好

《今夜月色好》由彭荊風同志編寫,是發表於1985年的很具特色的短篇小說。

簡介

清爽明淨的山野,一片寂靜。白如乳汁的雲霧,悄悄沉睡。清澈如洗的明月,向大地傾灑著它那迷人的銀光。祖國南部邊陲的山谷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迷人。這是彭荊風的短篇小說《今夜月色好》結尾的一段描寫。看到這樣的情景,有誰會想到,一場你死我活的炮戰剛剛在這裡結束呢?英雄,這個閃光的字眼,在人民的心目中,似乎已經成了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視死如歸者的代名詞。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所做的一切,每天都會在我們身邊不聲不響地發生。與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相比,他們實在是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就在這普通和平常之中,卻閃耀著極不尋常的光輝。

特色

《今夜月色好》為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閃光的場面,所描繪的就是這樣一些平凡而又閃光的心靈。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而故事又發生在一個最不起眼,最容易使人忘記的角落裡。道班房的養路工作,簡簡單單。道班房的養路工人,普普通通。而道班房養路工人的妻子,則更為平平常常。然而,當作者把這個小小的道班房放到高遠偏僻無人的山區公路上的時候,尤其是當作者把那些普普通通的工人的平凡工作同發生在祖國南大門的那場自衛反擊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那平凡的勞動就顯出了極不平凡的意義。而這一切,又是通過一個道班房養路工人的妻子,一個普通平常的農家婦女的活動展現出來的。

作者通過她初來山區道班房看望新婚不久的丈夫的所見所聞,通過她思想感情的不斷變化,非常巧妙地從一個小小的側面再現了那場不同尋常的戰爭,歌頌了共和國普通公民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精神,描寫了一個溫柔、懦弱的女性的性格成長過程。新婚是幸福的,而新婚離別卻是痛苦的。她的丈夫在新婚不久就到山上的道班房工作去了。那是一個終年被雲霧深鎖的地方,是荒涼、寂寞、周圍幾十里沒有一戶人家的地方。當農村在大搞責任田,奔發家致富,家家戶戶都急需勞動力的時候,丈夫卻跑到這不見人煙的山谷里來。這一切使她非常惱火。

然而,作者並沒有花費筆墨去寫她的煩惱、她的牢騷。而是從她的“惱火”中挖掘出了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並多方位地展現了她溫順善良的性格。看到丈夫很關心這條公路,從早忙到黑,很少休息,她從未用不中聽的“惱火”的話來刺激他。看到其他同志由於整天忙於工作,衣服太髒,她便幫助縫縫洗洗。看到丈夫和其他同志一大早就出工,她又想到為他們準備早飯。看到他們的菜里只有鹹菜,她又急忙拿出自己帶來的醃魚。作者僅用了寥寥數筆,一個樸實、溫順、勤勞、善良的農家婦女的形象就活脫脫地站立在我們面前。寫到這裡,作者並沒有把他的藝術視角僅僅局限在妻子支持丈夫工作這一俗而又俗的處理上,而是調轉筆鋒,把她丈夫所工作的這條偏僻難行的公路,同發生在祖國西南邊疆的那場自衛反擊戰聯繫在一起。從而拓寬了作品表現範圍,升華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增添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軍車在這條公路上的出現,是她性格的轉折點,作品的節奏也由緩至急。從熱情地請戰士喝熱茶,到深夜冒著狂風暴雨去軍車經過的路上看望雨中奮戰的丈夫。從聽說要打仗而義無反顧地堅決要求留下,到冒著紛飛的炮火為戰士們燒茶送水。直到忘記了自己的安危和勞累,和丈夫及其他工人在炮火中推土填彈坑,她捧出了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為祖國的安危甘願奉獻出一切的赤誠的心。最後,她十分渴望能回去休息一下的道班房也被敵人的炮彈震塌了。而當她聽說這發炮彈是衝著我們的大炮來的,只因打偏了,才落到這裡的時候,她流淚了。這不是痛惜那幾間小房子,而是慶幸敵人打偏了,沒傷著戰士。這最後一筆,為“她”這個可愛的形象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作者簡介

彭荊風,江西省萍鄉市人。1929年11月生,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進駐雲南邊疆,參加過剿匪戰鬥。歷任過文化教員、昆明軍區編輯、創作員、宣傳部副部長。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民族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雲南分會理事。成都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彭荊風於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最早的作品有報告文學《搏鬥在梅里雪山》、短篇小說《拉祜小民兵》、短篇小說集《邊寨親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後來因與人合寫電影文學劇本《蘆笙戀歌》、《邊寨烽火》而成名。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68年又受“四人幫”迫害坐牢7年,粉碎“四人幫”後重返文壇;先後發表出版了《鹿銜草》、《斷腸草》、《紫紗巾》、《雲裡霧裡》、《蠻帥部落偽後代》、《霧茫茫》、《驛路梨花》、《綠色的網》等共十一部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集,並發表了大量散文、評論。歌頌黨、歌頌人民軍隊衛國戍邊的英雄業績和軍民團結,反映西南兄弟民族的生活和鬥爭,描寫邊疆的風土人情,是他創作中的傳統主題。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風俗民情,明快清新的語言,曲折動人的情節,構成了他作品的藝術風格。《今夜月色好》是發表於1985年的很具特色的短篇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