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人類語言學在中國: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為本次研討會的論文集。共分為理論與方法;語言接觸和語言變異;語言多樣性與語言瀕危現象;語言與文化;語言史與文化史;語言和方言的田野調查;語言政策、規劃與套用;附錄等8部分,收錄了孫宏開的《族群關係與語言識別》、黃行的《語言接觸與語言區域性特徵》、徐傑舜的《人類學視野中的語言與文化》等54篇論文。作者介紹
戴昭銘,1943年生,浙江天台人。1968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碩士學位,導師為胡裕樹先生。現為黑龍江大學漢語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兼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語言學科評審組成員、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彙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方言學會理事。曾發表《規範語言學探索》、《文化語言學導論》、《漢語研究的新思維》、《天台方言初探》等專著和有關漢語研究的論文數十篇。另曾出版長篇小說《大漠孤煙》。作品目錄
人類語言學的當代意義(序)理論與方法
人類語言學學科定位簡論
Aspects of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in the world
族群關係與語言識別
中國語言人類學研究百年回眸
洪堡特與人類語言學研究
百餘年間國外語言人類學研究的若干變遷??主要思潮
人類學背景下的言語和語言研究??論語言人類學的研究視野
語言接觸和語言變異
說“五”道“六”
語言接觸與語言區域性特徵
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小陂流苗語的語言接觸變異
中國工業化初期的語言接觸和語言選擇??以洛陽市的語言使用情況為例
語言接觸和杭州方言的文白異讀
香港開埠初期的族群語言競爭與選擇(1841?1884)??基於族群語言活力理論的解釋
香港兩文三語教育架構的歷史回顧
語言多樣性與語言瀕危現象
關於語言多樣性問題跨學科研究的綜述
論瀕危語言問題的普遍意義
仡佬族母語的發展趨勢以及應對仡佬族母語危機的基本措施
台灣泰雅語的語言流失、轉移與振興一以新竹尖石水田部落為例
“五色話”使用現狀及其瀕危的原因
瀕危狀態的赫哲語
應予關注的“另類瀕危語言”:民間隱語行話
語言與文化
人類學視野中的語言與文化
蒙古語鳥名稱與蒙古族鳥文化
壯語通用辭彙中的動物名詞音義關係考察
從蒙古網站看蒙古語辭彙的變化和發展
文化視角下的漢語和蒙古語的某些稱謂詞
Prayer in the Culture 0f the Lakota(Sioux)Indians of the North American Plains:An Ethnolinguistic Inquiry
Buryats.Buryat Ianguage and Culture in Russia:Problems of Modem Ethnolingual Self-Identification
語言史與文化史
Language and Identity for Aboriginal People of Northern Canada
白語系屬研究獻疑
吳方言與苗瑤語
從浙南地名看溫州的移民文化
“方言”考
滿族口頭文學文本中保留的滿語
滿一通古斯語言文化研究的人類學價值及發展
中日漢字探源三題
語言和方言的田野調查
內蒙古蒙古語使用現狀調查的初步結果
從單語區到多語區的歷史演變??深圳南嶺村的社會語言變遷調查
瑪曲藏語指示代詞的認知特徵
東北官話辭彙研究的人類語言學視角
從吳語靖江話的“快”看方言研究中的歷史人文背景
甘肅通渭方言的特點及其歷史成因
語言政策、規劃與套用
全球化、英語霸權和中國的語言教育政策??對英語擴張的人類語言學透視
內蒙古蒙古語授課中國小個案研究
澳大利亞語言政策的沿革對我們的啟示
突尼西亞共和國的語言政策
附錄
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人類語言學在中國大有可為??在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結
中國首屆語言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評估報告
賀信、賀電
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報導)
中國首屆人類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