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漢語詞語]

人道[漢語詞語]

人道,指做人的道理;社會的倫理關係;尊重人類權利,愛護人的生命,關心人性的道德理念。見元 施惠 《幽閨記·招商諧偶》:“一時見君子,匆匆遽成人道。”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1) [humanity]∶以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自由等為原則的人事或為人之道。

(2) [humane]∶中國古代哲學中與“天道”相對的概念。一般指人事、為人之道或社會規範。

引證解釋

1、為人之道。指一定社會中要求人們遵循的道德規範。

《易·繫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喜弔喪,而人道以此為重。” 唐 韓愈 《原人》:“故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當四圍之艱險,將士內訌,則為之調和,以己為楷模,教之人道。”

2、猶言人倫。指社會的倫理等級關係。

《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瞽瞍底豫》:“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得其所,而人道極矣。”

3、指男女交合。

《詩·大雅·生民》“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 漢 鄭玄 箋:“心體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 孔穎達 疏:“謂如人夫妻交接之道。” 元 施惠 《幽閨記·招商諧偶》:“一時見君子,匆匆遽成人道。”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四:“黃門,謂天閹不能行人道者。”《醒世姻緣傳》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取,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氣血充足,然後行其人道。”

4、指男性生殖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唐六如》:“ 唐六如 知其必反,遂佯狂以處。 宸濠 遣人饋物,則倮形箕踞,以手弄其人道,譏呵使者。”

5、指愛護人的生命,關心人的命運,尊重人的人格和權利的道德。

《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蘇州河橋頭的戰爭》:“有些先生為了制止屠殺、劫掠、毀壞,進行了很人道的干涉。” 胡適 《讀雜記》:“這個制度雖是慘酷不人道,然而其中涵義正是懼怕女後權大。”參見“ 人道主義 ”。

6、佛教語。猶言人界。佛教謂眾生根據生前善惡行為,因果報應,在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六道中輪迴。《業報差別經》:“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妙意妙行,故生人道。”

哲學含義

華夏人道

人道 人道

中華古老的人道核心是“尚中”。中字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名詞。最早記載為在4600年前堯傳給舜的四字心法“允執厥中”,其意義為真誠的保持中道,不偏離中道,北京故宮中和殿上方匾就是乾隆皇帝御書的允執厥中。月牙山人說中道是中華心法的心傳,中道有體用之說,中道的體代表德、代表修養,用0表示;中道的用代表才、代表能力,用1表示。一個人有體有用才符合中道,即德才兼備,才能稱為中。中字是由一個0(口)字和一個1字組成,0是大道的體,1是大道的用。中字由0和1組成,同時擁有了大道的體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國的人文哲學,是中華的密碼,大道之體是仁愛、友善、寬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引自《心燈一中華心法》。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道即為“義”道,孟子:“仁,人之心也,義,人之道也” 此人道之傳統即為義道。《孟子.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宋襄公不擊敵半渡,以之無義也。楚國臣子意圖弒君,因為楚王意圖侵周有亡楚之危即為不義也。豫讓報恩以智氏遇其國士不報無義也。此義道可謂超越身份等級國家民族等一切羈絆,而將人的尊嚴和價值放在首位,所以人之為人也。

其後,各家論為人之道多歧義。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墨子主“兼相愛,交相利”;老、莊主“恬淡寂寞”,法天道之無為;荀子重要,以“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所以道也”,主張“制天命而用之”。《禮記》提出“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 有道之在者也”。

經過儒家的不斷發揮,人道一詞被賦予了更高的人文含義。人道,成為一種對做人基本價值的追求,成為一種是否還稱得起為人的底線。如當代學者聶文濤博文:“今天,我救助糖尿病患兒,不是為了仁道。孔子說的仁道,那是講給君子的。而我,曾經放棄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機會,因此不能再談什麼仁道。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價值。換句話說,面對這些孩子,我能否捫心自問:我還是一個人嗎?”

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以人道為核心的優秀文化,不僅影響了(著)中華民族,也影響了整個世界。據美國前東方學會主席顧立雅考證,古代中國一部分思想、制度,“通過阿拉伯人在12世紀傳到西西里的羅傑二世與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的朝廷” ,進而影響了西方的整個文藝復興運動。《童子問易》說:十七、十八世紀儒家、新儒家封建思想的西進,在法國,反對神學的理性思想家們,從中發現了無神論、唯物論;在德國,反對神學的理性思想家們從中發現了辯證法、觀念論。儒家的人道主義、民重君輕思想,儒家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自然觀,在歐洲島國引起了政治革命,進而完善了現代民主政治;在大陸德國,則引起了哲學革命並催生了當代數碼科技。強調指出:“《易經》絕對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點” 。

人道主義深入每箇中國人的內心是基於另一個名詞:革命的人道主義。這是相對於西方人道主義而提出的具有特定時代感的概念。毛澤東主席語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曾經激勵了無數衛生工作者奮不顧身,投身於捍衛人民健康的事業中去。人道,也就成為了一代中國人心中普遍存在的價值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