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能達的境界

本書是馬斯洛探索人性與社會關係的著作。

基本信息

人性能達的境界

作者:[美] 馬斯洛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譯者:林方
出版年:1987-8
頁數:424
定價:3.00元
ISBN:9787222000940

內容簡介

第1章是“人本主義生物學探索”。作者從一個心理學者的角度來談技術化傾向和人化的生物學。
第2章是“神經症--個人成長的一種失敗”。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只有那么少的人達到了同一性、個性、豐滿人性及自我實現呢?

第3章是“自我實現及其超越”。作者對兩位老師的優秀品質進行追根溯源,從而探究引出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他們如此與眾不同?

第4章是“創造態度”。作者認為人的創造性與健康自我實現、豐滿人性也許是同一概念。人的創造性的培養方式中藝術教育是一條有效途徑。

第5章是“創造性--整體論的研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怎樣才能成為有創造力的人?”一個總的原則是:任何有助於人向更大心理健康或更豐滿人性運動的事情都等於是在改變著整個人。

第6章是“創造中的情緒障礙”。從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相當刻板的人和相當拘謹的人這一現象開始,作者對創造中的情緒障礙進行了探索。

第7章是關於創造性的結束語。結論是:創造性人物實際是任何政治、社會、經濟體制都必需的。

第8章是“事實和價值的融合”。這種融合就是將“是”和“應該”等同。

第9章“存在心理學簡說”。這是作者對“存在心理學”所作的系統而簡明的闡述。作者從定義開始,論述了“存在”的多種用法、存在價值及以可測形式呈現的、說明存在價值含義的操作定義。

第10章“一次人類價值討論會的評論”。作者認為,引導人類行動的價值在人和自然實在自身的本性,而且發現這些價值的程式也是自然的。

在第11章“知者和所知”中談論的問題主要是人格問題。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許多困難是人內部溝通障礙的副產品。

第12章“教育和高峰體驗”討論的是人本主義教育觀。教育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實現”,是豐滿人性的形成,是人種能夠達到的或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度的發展。

第13章“人本主義教育的目標和內涵”。作者認為傳統意義上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動力主要取決於外在的因素,如為了得到教師的獎賞,賺取學位等。但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理想的教育,學生的學習動力應來自內部的興趣。

第14章是“社會中和個人中的協同作用”。社會與個人都有高協同與低協同作用之分。

第15章“規範社會心理學問題”中共提出了29個問題。現擇其要點予以說明。精選的或非精選的社會問題;多元論承認和利用體質和性格中的個體差異;惡行的問題;不現實的圓滿論的危險;如何對待侵犯、敵意、戰鬥、衝突?男性和女性怎樣彼此適應,彼此喜愛,彼此尊重;性和愛情的制度化;最佳領導人的選擇問題;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最有利於人性的豐滿發展等等。

第16章“辛那儂和優美心靈”。作者提出了一個心理維生素的概念。主要指安全、無焦慮和恐懼,在感情上必須有喜歡你的人;歸屬於一個團體;受到他人的敬重。此外還談到責任心的發展問題,新的社會療法問題,當前的社會革命,心理治療,自我認識和團體等問題。

第17章“優美心靈管理”中提出的一個基本問題是:什麼樣的工作條件,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管理,什麼樣的獎賞或報酬對人性的健康成長及其較豐滿和最豐滿的發展有益?“優美心靈管理”不是用來更有效地操縱人們以求達到非他們自身所需要的目標。滿足的條件有:有意義的工作,擔負責任,創造、公平和正義,需要進行有價值的活動,而不是僅僅以金錢作為“報酬”。

第18章“低級怨言、高級怨言、超級怨言”。作者認為,從一個人的怨言中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需要、渴求和希望的水平和動機水平。

第19章“簡論單純認知”中區分了無知的單純和聰明或老練的單純。兒童的具體感知和他認識事物本來面目的能力也和自我實現的成年人不同。兒童還沒有還原到具體;他也還不曾長成到抽象。他的單純是因為他無知,這和聰明的、自我實現的、年長的成人的"第二次單純"是非常不同的。

第20章“再論認知”先是對存在認知和缺失認知的特徵在19個方面作了比較。這19個方面表現在宇宙觀的存在認知的整體,完全,自足,統一及缺失認知的部分、不完全等特徵的不同。接著論述了“單純認知”、“有創造性的人是單純的人”。認為一個富於創造性的人是一個雖已成長但仍能像兒童一樣觀察、思考、或做出反應的人。在"第二次天真"中恢復的也正是這種單純。

第21章“超越的種種意義”中列舉了超越的35種意義。

第22章是“Z理論”。

第23章是“超越性動機論:價值生活的生物根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