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害蟲名亮柔擬步甲
害蟲學名Prosodes dilaticollis Motsch.
分布與危害
為害草原的擬步甲類害蟲,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甘肅的乾旱草原上,目前已知有上述兩種,均分布新疆。亮柔擬步甲幼蟲密度每平方米一般100—200頭,高者達500頭,受害的草場、大片的牧草被吃光。為害植物主要有博樂蒿、冷蒿、伏地膚、旱生禾草等,除取食青草外,也食枯草,牧草苗期,是受害致死的危險時期。
形態特徵
成蟲 全體黑色,有亮光,鞘翅薄而柔軟,折之不斷,故得其名。雌蟲體長16毫米,寬8毫米,背高7.5毫米;雄蟲體長14—15毫米,寬6毫米,背高5.5毫米。頭部和鞘翅末端三分之一均急劇向下傾斜,背高大於前胸背板之寬。雌蟲觸角11節,第三節最長,超過1與2節之和,第七節膨大似梨形,端部4節呈念珠狀,每節除生黃褐色細毛外,其中部還生6—8根粗長的針刺狀突起,呈輻射狀排列。雄蟲觸角末節粗而長,端部較尖。前胸前緣領圈和後緣均圍有黃褐色睫狀毛,前胸背板寬度大於長度,前緣略狹於後緣,兩側弧形外突。鞘翅隆起,假緣折,緣折窄。兩鞘翅癒合,癒合的翅尖鈍圓微伸似有尾突;鞘翅上面有不規則刻點,無毛,其底面黃褐色,可見4條深褐色縱脊,刻點黑色。幼蟲 體長32—36毫米。黃褐色,頭、前胸背板暗褐色。體呈圓筒形,腹板鼓起。上顎尖端具並列的雙齒。前足特別發達,腔節內緣有齒,不超過10枚。第九腹節呈三角形,尾突延長向上翹起,兩則各有刺2—4枚。
生活習性
三年完成1代,世代重疊,以成蟲和老齡幼蟲在土中越冬。第一年,越冬成蟲春季出土耳主食、交尾、產卵,卵在室內26℃條件下,卵期8天。孵出的幼蟲在地下食根,發育至秋末成長為10齡以上幼蟲越冬。第二年以幼蟲越冬。第三年,牧草萌動時,越冬幼蟲出土開始為害,為害期3個月,6月下旬開始化蛹,蛹期10天左右,羽化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後的成蟲不出土活動,不取食,潛藏在土室內越冬,直到次年春季才出土。成蟲在土中休眠8個月之後,於春季出土活動,大量取食,以滿足繁衍後代必需的營養物質。成蟲黑夜活動頻繁,取食、交尾多發生在黃昏、夜間至黎明。白天常藏在草叢中。成蟲後翅退化,靠爬行轉移擴散,行動十分敏捷。據室內觀察,成蟲交尾後常潛入土中產卵。卵產完畢,生命即告終。幼蟲整個的生長發育均在土中進行,春秋兩季為害。春季,強烈咬食草根、新萌發的嫩芽,咬斷幼莖,造成為害,有時小麥也受害成災。秋季,是幼蟲大量取食的生長發育時期,雖然為害很嚴重,但由於牧草生長高大,一般地面上反映不出災情。幼蟲在草場上有打土洞的習性,打一洞需20—30分鐘。遇風吹草動,或人、畜干擾,蟲體立即落於洞中,幼蟲也有在夜間咬食草根的,特別是下半夜至日出前2—3小時,約有10%的幼蟲出土取食。取食時蟲體半截露在洞外,用足抱住草株,咬食其幼嫩部分,或取食枯草。幼蟲可將咬斷的草拖人洞口或離洞爬行尋食的習性。幼蟲貪食,性凶暴,可相互殘殺。夏季幼蟲老熟後,在30—40厘米土表,最深在60厘米處築土室化蛹,蛹為裸蛹。天敵:1.步甲在野外夜間觀察,擬步甲幼蟲出土離洞後常在幾分鐘之內被步甲成蟲所捕食。室內觀察,1頭大型步甲成蟲,半小時能捕食擬步甲幼蟲7—8頭。2.蜈蚣是捕食亮柔擬步甲幼蟲的能手。夜間活動頻繁,四處尋食,一旦遇上出洞幼蟲,立即將其咬住,使幼蟲癱瘓,約經半小時,1頭與蜈蚣幾乎等長的擬步甲幼蟲被咬食成一空軀。3.蜥蜴剖腹檢查,每頭蜥蜴消化道內有甲蟲7—8頭,多有十餘頭。4.避日蛛室內觀察,捕食擬步甲成蟲,幾分鐘吃1頭,一次可食3—4頭。5.其他天敵螞蟻、蟾蜍、寄生性真菌等。據新疆鞏乃斯草原調查,在亮柔擬步甲發生地區,從5月初至8月上旬,幼蟲密度減少80%左右。從幼蟲期、蛹期至成蟲期,蟲口逐漸下降,到秋末,幾乎維持在原有水平上。這與眾多天敵的控制作用有密切關係。
防治方法
1.毒餌防治 90%敵百蟲,加水5—10千克,噴拌鍘碎青草100千克,或敵百蟲、麩皮、青草(1:100:200)毒餌,對亮柔擬步甲和大黑琵琶甲成蟲均有效。若用拖拉機帶犁開溝,溝底施毒餌,效果更好。2.藥劑防治 用拖拉機牽引微量噴霧機,40%樂果乳油1.5—2.1升/公頃,防治亮柔偽步甲成蟲效果良好;40%樂果乳油用量為3升/公頃,防治幼蟲效果達85%—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