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京津水源涵養地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協調發展為主線,針對水資源嚴重短缺、經濟發展差距大、水源涵養區工農業發展受到限制和用水補償矛盾突出等現實問題,在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水資源由供給管理轉向需求管理,由行政分水變為市場配水,由無序開發走向生態經濟模式的政策建議。本書建立了初始水權分配的指標體系,提出了水權市場的運行模式和規範措施,探討了京津水源涵養區水資源一生態一經濟系統的動態反饋機制,提出了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一市場經濟模式發展框架,並就生態建設公司的定位、使命和運做模式進行了初步討論。
本書可作為從事水權制度研究及相關專業的科技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水資源管理和區域經濟發展領域的研究生和廣大讀者閱讀,同時可為決策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 研究思路、內容和創新點
第二章 全球性水危機背景下的京津冀水資源現狀
2.1 全球性水危機與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2.2 京津冀地區的水資源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3 南水北調對解決京津冀水資源問題的效果分析
2.4 京津水源涵養地現狀分析
2.5 水資源管理思路的調整——從供給管理轉向需求管理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國內外水權理論研究啟示與實踐經驗借鑑
3.1 國際水權理論和制度對京津冀水資源管理的啟示
3.2 不同水權分配模式利弊分析
3.3 水權制度創新的動因分析和限制條件討論
3.4 水權轉讓的價格形成機制及價格模型的構建
3.5 國內水權交易實踐帶來水資源管理思路上的轉變
. 3.6 京津冀用水矛盾和衝突解決思路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京津冀水權市場的構建和運行模式分析
4.1 準市場原則下京津冀水資源管理的框架設計
4.2 初始水權的分配
4.3 建立水權交易市場的制度環境和保障措施
4.4 京津冀水權市場運作模式探索
4.5 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激勵機制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價值和用水補償機制的探索
5.1 生態價值的特點及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功能淺析
5.2 生態價值評估的常用方法和簡單討論
5.3 張承地區自然資源系統現狀和生態價值評估
5.4 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價值評估實例 一以豐寧縣為例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補償和政府職能定位的討論
6.1 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建設規劃思路與構想
6.2 張承地區向京津提供可持續自然服務的運行成本分析
6.3 對京津水源涵養區的經濟補償模式和數量的討論
6.4 生態建設中政府巨觀調控措施與方法的改進
6.5 互利共生型生態價值觀的確立和生態文化建設
6.6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經濟模式和發展戰略選擇
7.1 探索一種生態法則規治下的生態一市場經濟模式
7.2 基於系統動力學的京津水源涵養區生態一市場經濟模型與動態分析
7.3 以林業的優先發展涵養水源,構築生態經濟的基石
7.4 推動資源型農業快速轉型,發展適度規模的高效綠色農業
7.5 以植被恢復為主要目標,加快牧業轉型
7.6 開發清潔能源,建設新能源基地
7.7 與經濟發展模式相適應的政府政策調整
7.8 生態建設公司運作模式探討
7.9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論、存在問題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存在的問題
8.3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書摘
第一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且時空分布極不均勻,缺水狀況在京津冀地區尤為突出。儘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開工,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地區缺水問題。世界銀行報告的結論 也認為我國北方以後還會缺水。由於水資源短缺使得北方地區生態環境先天脆弱,雖然先後投入了巨額資金,採取了大規模的治理措施,但效果不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仍然存在,沙塵暴還是時有發生。缺水對農業產生的影響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斷言,中國水資源短缺將影響世界糧食安全。這雖然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但預言中國將對水資源作出獨特反映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在地表水過量使用的同時,超采地下水在京津冀地區已成普遍現象。在北京和天津兩大城市,廢棄的井比新鑽的井要多。水資源的開發程度已接近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個別地區已超過開發極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生態的惡化。
與水資源短缺不相協調的是,我國用水效率普遍較低,即使在嚴重缺水地區,農業水資源渠系利用係數也不到已開發國家的一半,工業水重複利用率只達到40%。一方面是缺水,一方面在大量浪費水。解決缺水問題的習慣性思路是想方設法增加水資源供給,供給的對策又往往是走工程水利的道路,大規模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大規模工程調水。前者造成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導致京津冀地區出現了眾多的“漏斗”,後者又遠水難解近渴,且跨幾個流域經過人口稠密區上千公里調水,水質能否有保證還有待未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