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亨利三世 (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三子,母為凱薩琳·德·美第奇。生於楓丹白露。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號是奧爾良公爵;1566年又受封為安茹公爵。1573年獲選為波蘭國王(稱亨里克三世),但他只在波蘭呆了6個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後,他就放棄讓他感到不自在的波蘭王位,回國即位為法國國王。
與聖巴托洛繆慘案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聖巴托洛繆慘案中扮演過主要角色;法國的宗教戰爭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白熱化。亨利三世一開始採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取消胡格諾派的一些特權,但天主教的神聖聯盟也被解散。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繼承人、安茹和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諾派首領納瓦赫的亨利成為王位繼承人。天主教徒擔心形勢將對他們不利,於是在首領吉斯公爵亨利領導下反對亨利三世,引發所謂三亨利之戰(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納瓦赫的亨利)。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進入巴黎,在街上築起街壘,這天史稱街壘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爾。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與其兄吉斯紅衣主教在一次鴻門宴性質的會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從刺殺。
最後結局
1589年8月,亨利三世與納瓦赫的亨利一同進攻巴黎,在雅各賓修道院被一名修士雅克·克列孟刺死。
混亂生活
法蘭西斯一世不愧是文藝復興時期執政的國王,他是一名勇士、藝術贊助人,同時還是一位非凡的花花公子。他是一位摯愛女性的國王,他愛過的女性不計其數。“王宮裡少了女人,就好比一年中少了春天,而春天又少了玫瑰啊。”這位私生活極其不檢點的國王如此感嘆道。不幸的是,身為採花高手的法蘭西斯一世讓自己的王后飽受了梅毒之苦。他的兒子,後來的繼承人亨利二世同樣風流成性,不過他心血來潮地贈給自己最喜歡的情婦黛安娜的不是花柳病,而是一些別的東西—法國王冠上的珠寶。
亨利二世十分迷戀和自己母親年齡相當的黛安娜,同時他對自己那身材矮胖、毫無動人之處的王后—來自義大利王室的凱薩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滿懷厭惡。王后默默地忍受著這樁醜事。與此同時,黛安娜則大舉進入王宮,以一種施捨性的同情對待王后,甚至在王后患上猩紅熱的時候還去照料她。黛安娜還經常溫柔地勸亨利二世離開自己的床榻,去和王后“製造”一些合法的後代,以完成國王應盡的義務。
儘管凱薩琳王后儘量對這種荒唐的家庭關係保持冷靜,但是有時候憤怒也會占上風。一次,凱薩琳王后同亨利二世和黛安娜就某些針對自己故鄉義大利的政策發生了爭論。凱薩琳輕蔑地反駁黛安娜:“我通讀了我國歷史,發現無論哪個朝代都出現過婊子干政的情況。”
亨利二世駕崩於1559年。之後,凱薩琳王后寫下了自己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真實感受:“我對她(黛安娜)夠友好的了。他(亨利二世)雖然貴為國王,但是我卻不得不告訴他我為這一切感到痛心—這世上哪個深愛自己丈夫的女人會愛屋及烏地接納一個婊子呢?雖然‘婊子’不是我這樣身份的人該用的詞,但是除此之外我實在找不出詞來稱呼她。”
亨利二世和凱薩琳的後代就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所以他們其中一些人在性取向方面異於常人也是不足為奇的。從父親和王兄(查理九世)手中接過王位的瓦盧瓦王朝繼承人亨利三世就是一個喜歡炫耀的異裝癖,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被法國人戲稱為“小可愛”的年輕男寵。亨利三世和他的“後宮佳麗”最大的樂趣就是身著鑲滿蕾絲花邊和艷麗羽毛的盛裝在巴黎招搖過市,他們捲曲的長髮從秀氣的小帽子裡垂落下來,甚是醒目。在節日慶典里,亨利三世更是精心打扮,身披綾羅綢緞,仿佛一個珠光寶氣的洋娃娃。“誰能看出來這究竟是個皇帝還是個女王!”一位眼花繚亂的旁觀者這樣評論道。
歷史學家注意到凱薩琳王后曾經對自己的兒子亨利三世產生了一種微妙情感。當時的法國人民都稱呼這位令人敬畏的女人為“毒蛇夫人”。在她的丈夫亨利二世去世之後,凱薩琳迅速地鞏固住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她的3個兒子先後成為法國國王,這使得她成為歷史上當之無愧的王太后。作為馬基雅弗利《君主論》(The Prince)的忠實信徒,凱薩琳把這位佛羅倫斯老鄉奉若神明。
身材豐滿、一襲黑裝的凱薩琳陰險狡詐,異常精明。為了保持王族勢力,她冷酷無情地投入到爭權奪勢的鬥爭中。雖然凱薩琳控制著自己孩子的生活,並把他們當做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她對亨利三世的感情卻有所不同。實際上,他們母子之間存在著某種亂倫的關係,因此凱薩琳才對他奉獻有加。對於亨利三世奢靡的生活方式,凱薩琳相當縱容,甚至還親自為他舉辦過狂歡宴會。然而亨利三世卻完全被男寵所控制,很多男寵都執掌大權。那群花枝招展的“佳麗”為了取悅龍顏,不惜以生命為代價進行明爭暗鬥。
儘管凱薩琳對亨利三世傾注了無微不至的“母愛”,她還是沒能掌握時局。宗教戰爭、國庫空虛,以及近鄰西班牙的入侵使法國危在旦夕。凱薩琳一方面極力挽回損失,另一方面懇請亨利三世能或多或少地注意到目前的窘迫形勢。雖然身染沉疴,王太后凱薩琳依然堅持到法國各地巡視遊說,試圖爭取民眾對國王的支持,但收效甚微。途中,她給亨利三世不斷地書寫長信,希望喚醒他的危機意識。其中一封這樣寫道:“事態比預期的要嚴重得多,我在此請求你節約為上,不要再搜刮民脂民膏,大規模叛亂一觸即發……忠言逆耳,其他人都是企圖欺騙你的啊。”
亨利三世對母后凱薩琳的勸告置若罔聞,凱薩琳對此痛苦不已。亨利三世終日和男寵們廝混,哪有工夫理會母后的勸說和警告。被男寵們稱為“甜點國王”的亨利三世每天挖空心思地和他們尋歡作樂,把國家命運拋在腦後。亨利三世偶爾也會為自己放蕩的生活方式感到後悔。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搖身一變,以虔誠的宗教信徒形象出現在某些怪誕的宗教場合里—赤腳跣足,長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際,仿佛在進行一場公開的懺悔行為。在見證了亨利三世這種非同尋常的虔誠之後,烏吉埃·德布斯貝克(Ougier de Busbecq)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這裡居然沒有一樣東西是金的,簡樸得讓人害怕。”
作為狂熱宗教活動的一部分,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爾朝聖,向聖母瑪利亞祈禱,希望她能賜給他一個兒子作為繼承人。唉,這次連聖母也無能為力了。原因很簡單,雖然他樂於替自己的妻子路易絲王后梳妝打扮,但卻很少和她共枕而眠。
除了與男寵盡情作樂以及參加經常性的宗教懺悔儀式之外,亨利三世還不遺餘力地與漂亮王妹瑪格麗特進行家族鬥爭。被世人稱為“瑪戈王后”的瑪格麗特對男人有著強烈的渴求。不過托她王兄的福,和瑪戈談情說愛可是保不住要掉腦袋的。事實上,不光亨利三世,瓦盧瓦王室里很多成員都參與了用暴力干預瑪戈私生活的行動。
在亨利二世和凱薩琳所生的三個女兒當中,瑪戈是最年輕,也是最美麗的一個。在瑪戈18歲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后把她嫁給了波旁家族的表哥—納瓦拉國王亨利。這場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聯姻的目的是為了拉攏納瓦拉這個夾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小國。莫說這對新人壓根就對彼此毫無愛意,就算他們兩情相悅,婚禮後幾天之內,這段情分也將注定被粉碎殆盡。
當時,凱薩琳王太后參與了一起針對新教③ 領導人的暗殺行動。暗殺被定在婚禮之後進行,但是卻功虧一簣。為了慶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納瓦拉國王的婚禮,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凱薩琳王太后害怕自己在該行動中的身份暴露,繼而引發大規模的新教教徒起義,便和兒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執政的法國國王)一起策劃了對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殺。這起血腥事件最後演變為臭名昭著的聖巴托羅繆慘案,成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禮物”。雖然瑪戈現在貴為納瓦拉的王后,但她也只是能保護自己的夫婿免遭殺身之禍,而並沒有使他擺脫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兩人之間原本就淡漠的關係更加惡化了。要知道,瑪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傾慕的對象並非彼此。
婚後,瑪戈王后為了追求心靈和肉體上的滿足,開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會,這便拉開了一系列悲情羅曼史的序幕。瑪戈的皇親國戚們十分討厭這個名叫約瑟夫·德博尼費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輕男子。由於被控陰謀反對查理九世,德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渾身筋骨俱斷。最後在斷頭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愛的瑪戈致敬。據說行刑之後,悲痛欲絕的瑪戈王后命人把德拉莫勒的頭顱從示眾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處決之後,瑪戈又找了幾個情人填補空虛,這些人僥倖躲過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後,瑪戈為了擺脫專斷的王兄和早已疏遠的丈夫移居到法國小城阿讓。當地一位名叫奧比雅克的年輕軍官對美麗的王后一見鍾情。他曾在相思中吶喊:“若不能一親芳澤,還不如讓我上吊算了!”很快,他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
當國王的軍隊橫掃阿讓城的時候,奧比雅克協助瑪戈王后出逃。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成了王后的情人,但是他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奧比雅克被抓獲以後,亨利三世宣布了凱薩琳王太后的懿旨,瑪戈的情人“將在於松城堡的庭院裡被絞首示眾,瑪戈王后必須到場觀看”。不幸的奧比雅克被當眾倒吊起來,還沒有咽氣就被拖進墳墓里活埋了。
奧地利的唐璜曾為瑪戈寫下這樣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間的公主實在是屈尊。她的神采無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們引向毀滅之路。她的一顰一笑都會讓我們下地獄的。”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證明了這個論斷。
光陰荏苒,紅顏易老,與瑪戈的絕代風華一同衰落的還有她那暴君輩出的家族。1589年,凱薩琳王太后去世。同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瓦盧瓦王室只剩下瑪戈一人。因為法國法律規定王位傳男不傳女,所以王位只能由與瑪戈最近的男性親屬來繼承。這次,恰好輪到與瑪戈貌合神離的丈夫納瓦拉國王,從此他成為亨利四世。由他開始,法國迎來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時期。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瑪戈和丈夫之間反而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由於他們兩個人沒有子嗣,所以經過協定,瑪戈同意和亨利四世離婚,以便他組織新的家庭。
隨著年齡的增長,瑪戈的身材日漸臃腫,頭上的金色假髮也略顯誇張。對於曾經擁有沉魚落雁之容的瑪戈來說,這是多么巧妙的諷刺。呼吸著久違的自由空氣,瑪戈的生命力再一次高漲起來,從前只對達官顯貴才開放的臥室,如今也對年輕力壯的無名之輩敞開了。這些人中有銅匠的兒子、羊倌、流浪音樂家,還有木匠的兒子等等。前王后瑪戈精心照料著這群年輕人,給他們封官加爵,甚至還為他們安排了美滿的婚姻。不過有人曾經因為太忠於瑪戈賜給他做妻子的侍女而冷落了自己的恩主,令瑪戈大發雷霆。
法國的君主政體在亨利四世的孫子—路易十四長達72年的統治中一直處於鼎盛時期,直到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決才完全亂了章法。如果夾在中間的路易十五對王權的分崩離析稍有預感的話,他斷然不會眼看著好日子就這么走向盡頭的。對路易十五來說,好日子的意思就是美女如雲,風流快活。
路易十五成功地從一見女人就臉紅的靦腆少年成長為對美色貪得無厭的風流國王。他在凡爾賽特意修建了一處秘密春宮。這樣一來,只要他需要,女人就唾手可得,而他的需求基本上是全天候的。與此同時,在路易十五的宮廷里還有一批公開的情婦,包括因國王的關係而權傾朝野、名聲遠揚的蓬巴杜夫人,還有從妓院中平步青雲的杜巴麗夫人等等,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就連她們也無法滿足路易十五強烈的欲望。顯而易見,來自波蘭、相貌平平的王后瑪麗·萊津斯卡(Marie Leczinska)遠不能令國王滿足。結婚10年間,她一共為路易十五養育了10個孩子,可謂精疲力竭,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在路易十五陽剛十足的淫樂生涯中,他曾經連續寵幸過一家五姐妹,當中不乏已婚女士。當時流行的歌謠里唱道:“忠不忠?一家大小進寢宮。”這五姐妹當中的老大梅麗夫人是路易十五的首任情婦,正是她引領路易十五沉溺於外遇的快樂之中,然而她千不該萬不該帶自己的妹妹覲見國王。“你讓我厭煩。”路易十五微嗤一聲,輕描淡寫地“開除”了梅麗夫人,取而代之的正是她的妹妹望提米勒夫人。承恩還不到一年,望提米勒夫人就在生下路易十五的私生子時死去。她的妹妹圖內勒夫人當仁不讓地補了缺。和其他姐妹比起來,圖內勒夫人還算有些頭腦。她為自己爭取到公爵夫人的頭銜、位於凡爾賽的高級寓所、上不封頂的生活津貼、公開懷孕的資格以及後代身份的合法化等等,她還要求路易十五流放了自己失寵的姐姐梅麗夫人。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一切,然而她似乎忘了背後還有兩個耐心等待的姐妹。風水輪流轉,她倆早晚也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