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德·蒙泰朗

亨利·德·蒙泰朗

亨利·德·蒙泰朗Henry de Montherlant(1895年4月26日-1972年9月21日)法國作家。最初幾部小說和散文集《接早班》(1920)、《夢》(1922)、《鬥獸者》(1926)和《奧林匹克運動會》(1924),責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人精力衰退和耽於幻想,要求人們保持頭腦清醒、有榮譽感,提倡在戰爭或在體育活動中建立的戰鬥友誼。

人物生平

1934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獨身者》,寫 3個自私自利和庸俗可笑的沒落貴族,表現了一個階級的衰落和一個時代的結束。4卷本小說《少女們》(1936~1939)的寫作,作者自稱為了激勵男人們的堅強意志。他的論文集《卡斯蒂利亞的小公主》(1929)、《無用的效勞》(1935)等,也宣揚剛毅的品德。1942年寫成劇本《死了的王后》,接著發表《無父無母的兒子》(1943)、《聖地亞哥的團長》(1947)、《波爾—洛亞爾》(1955)、《唐璜》(1958)等劇本,受到公眾歡迎,因而成為知名的戲劇家。他的劇本表現人類靈魂深處的波動,充滿著現代人的矛盾和猶豫不決。風格凝練、明淨,有法國古典主義的特點。1960年,蒙泰朗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晚年繼續發表小說,有早年開始寫的《沙上的玫瑰花》(1932~1968)和《黑漆一團》(1963)、《男兒們》(1969)等。1972年,因雙目行將失明而自殺。

個人作品

《獨身者》、《少女們、《卡斯蒂利亞的小公主》、《無用的效勞》、《死了的王后》、《無父無母的兒子》、《聖地亞哥的團長》、《波爾—洛亞爾》、《唐璜》、《沙上的玫瑰花》、《黑漆一團》、《男兒們》等。

個人生活

蒙泰朗宣揚剛強的道德,讚賞莫里斯·巴雷斯和安德烈·紀德的“自我崇拜”,提倡所謂“交替”的理論,刻苦和享樂互相交替,剛毅自持和放任自流各不相礙。他的用意是使自己不致局限在一種品格之內。 蒙泰朗作品風格謹嚴、自然、親切,兼有法國古典作家的純樸和浪漫派作家的激昂的特點,為評論家所稱道。但這種完美的風格卻表達一種誇大和虛弱的思想,為人們所詬病。他曾經在作品中幾次讚揚自殺,認為那是“在必要時的一點點自由”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