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戟得矛

亡戟得矛

亡戟得矛的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語;成語用法是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有失有得;成語結構是聯合式成語;產生年代是古代成語;近義詞是有得有失。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拼音:wángjǐdémáo

解釋: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也用來比喻眾說不一。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有失有得。

近義詞:有得有失。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打仗,一個小卒在混戰中把戟丟了,但撿到一隻矛。後退時問路人怎么辦?路人說同樣是兵器,回去沒問題。他又問高唐大夫怎么辦,高唐大夫說應該回去撿回來,他們兩人重返戰場,為尋找戟而英勇戰死。

成語出處

出 處 《呂氏春秋·離俗》:“亡戟得矛,可以歸乎?”

成語原文

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為不可以歸?”去行,心猶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無孫,當其馬前,曰:“今者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叔無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豈亢責也哉?”平阿之餘子曰:“嘻!”還反戰。趨,尚及之。遂戰而死。叔無孫曰:“吾聞之,君子濟人於患,必離其難。”疾驅而從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將眾,亦必其不北矣。令此處人主之旁,亦必死義矣。今死矣而無大功,其任小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