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亞當·斯密是公認的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學鼻祖,其名著《國富論》也被公認為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開山之作。但就此給斯密及其理論蓋棺定論是有失偏頗的,在其另兩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和《法學講稿》中,我們發現斯密並不是一個把自我利益作為經濟活動惟一驅動力的利己主義者,他認為包括“看不見的手”在內的所謂自由主義觀點必須在特定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這些條件是:以同情為基礎的公正旁觀者作為內心的監督;以公正為核心原則的法律制度作為社會運行的基本框架;完全平等條件下的自由競爭。本書揭示的正是斯密在經濟倫理這一領域鮮為人知的理論探索,對我們更全面地認識斯密及其經濟學理論具有很大的啟示性,而在我們當今社會從單純追求經濟成長效率向更多關注社會公平轉型的過程中,這種理論探索具有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作者簡介
帕特里夏·沃哈恩,現任迪保羅大學維克蘭德講座教授、企業與職業倫理研究所所長、維吉尼亞大學達登學院經濟倫理學彼得和阿德琳·拉芬教授以及奧爾森套用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曾任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經濟倫理學沃滕伯格教授。她畢業於韋爾斯利學院,獲哲學學士學位,之後在西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歷任達特茅斯的洛克菲勒研究員、劍橋大學的亞瑟·安達信客座教授、(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厄斯金客座研究員。她發表了許多論文,撰寫或主編了15本書,包括《企業中的倫理問題》(合作)、《個人、權利和公司》、《亞當·斯密及其留給現代資本主義的遺產》、《道德想像力》,以及《管理決策》。她還是《經濟倫理學季刊》的創辦人和前主編。
目錄
致謝
作者前言
導言
第一章《道德情操論》中的道德心理學
第二章自然權利、自由和自然法則
第三章《國富論》中的自我利益、社會激情和看不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