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測量,*礦井測量

井下測量,*礦井測量

礦井生產過程中所進行的測量工作的總稱,是礦山工程測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對象是採礦巷道和採煤工作面。其主要測量工作及其進展的順序是:從地面近井點和高程基點分別進行連測導線測量 (見幾何定向)和水準測量至井口;通過井筒(立井、平硐、斜井)進行礦井聯繫測量,將地面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傳遞到井下;沿井底車場巷道和主要巷道進行井下基本控制導線測量和井下高程測量,以建立井下平面控制系統和高程控制系統; 沿採區巷道進行採區控制導線測量和高程測量;進行採區測量。

簡介

井下測量工作中,大量的日常工作是測設巷道掘進時的巷道中線和腰線,通稱為巷道中腰線標定。

井下巷道測量的特點是先在實地上標定巷道的設計位置,並經常指示巷道掘進的方向,然後及時對新掘的巷道進行驗收測量,並將巷道的實際位置填繪到礦圖上。

為了計算煤炭產量和損失量,需要定期進行採煤工作面測量,並把工作面的實際位置填繪到礦圖上。在生產過程中,還需經常測定煤層產狀要素,包括煤層走向、傾向、傾角、煤層厚度以及各種特徵點的位置,供研究礦體形狀、性質和繪製礦體幾何圖使用。有的礦井還需進行地面控制網的改建、擴建或重建,地形測量以及延深井筒和新井建設等測量工作。

井下測量的精度應滿足採礦工程的要求。一般工程的測量,可按《煤礦測量規程》規定的精度要求進行;某些特殊工程的測量,如重要的貫通工程,應進行測量方案設計和測量誤差預計,以確定能滿足該工程要求的測量精度。

類型

井下經緯儀導線測量

根據高級控制低級的原則,井下經緯儀導線也必須按礦井範圍的大小,分級布設和施測,以減少測量誤差的累積,保證滿足採掘工程對測量工作的精度要求。

煤炭部將井下平面控制分為基本控制和採區控制兩類。基本控制是井下平面控制的基礎。根據礦井範圍的大小或其它具體要求,基本控制又分為7秒導線和15秒導線兩種,而採區控制(或稱工作控制)也分為30秒導線和45秒導線兩種。

井下經緯儀導線是從井底車場巷道內的起算邊開始,沿巷道敷設的。工作控制導線,是指導巷道掘進按設計方向施工(一般叫給中線)和測繪巷道平面圖(叫碎部測量)的依據。所以工作控制導線是隨著巷道掘進的逐漸進展而逐點測設和延伸的,其邊長隨施工需要而定,一般在30米左右。隨著掘進巷道越來越長,為了及時對工作控制導線作必要的檢核和提高井下平面控制的精度,當巷道掘進長達300—800米時,應從起算邊開始敷設基本控制導線。基本控制導線的邊長應儘量長些;點的位置,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利用原先的工作控制點的點位,如不合適就重新設點。重新設點時,最終三點也應與工作控制導線點重合,並以永久標誌固定之,以便長期保存。而後的工作竿制導線,便以基本控制導線的最後一個導線邊為基礎繼續敷設,直至再延伸到300—800米時,再接著敷設這一段基本控制導線。而這一段基本控制導線的最後一個導線邊, 又作為下一段工作控制導線的起算。

井下高程測量

井下高程控制測量,在水平巷道和傾角小於5一8度的巷道中,用幾何水準測量;當巷道傾角超過8度時,套用經緯儀高程測量。

井下高程測量的具體方法與地面高程測量方法基本是一樣的,只是為了適應井下的作業條件而稍有不同之處。

幾何水準測量:井下水準測量分為兩個等級。井下水準路線,是從井底車場巷道內的高程起算點(由導入標高設立的)開始,沿巷道敷設的。 一級水準點要埋設永久標誌,稱為永久水準點鹹水準基點。永久水準點可設立在巷道的頂板、底板或兩幫的穩固岩石中、璇體上,以及井下永久固定設備的基礎上。也可用永久導線點兼作水準點。永久水準點是按組設立的,每組至少由兩個點組成,最好以三個水準點為一組,以便通過檢查三個點間的高差而確定點位是否發生變動。水準點間距離以30—80米為宜,而各組間的距離為300—800米。二級水準點可只設臨時標誌,也可以相應等級的導線點兼作二級水準點。

各級水準的作用及測設程式,與經緯儀導線相同。即I級水準是井下高程的基本控制, 二級水準是井下高程的工作控制。二級水準點是隨著巷道掘進的逐漸延伸而逐點測設的,當每延伸到300—800米時,便從高程起算點或前一測段的最後一組水準基點起,測設後一測段的I級水準點。一級水準在精度上對二級水準起著控制和檢查的作用。二級水準則用來指導巷道掘進按設計坡度施工(叫給腰線),並作為鋪設鐵軌和測繪巷道剖面圖等的依據。當一個礦井範圍內的一翼沿走向長度小於500米時,也可只敷設二級水準作為井下高程控制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