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口村

民國屬臨淄縣東七社,五路口為社駐地。 1946年屬臨淄縣皇城區,五路口為區駐地。 抗戰勝利時,五路口曾組織大型八仙戲演出。

簡介

五路口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政府駐地東北4公里處。明前立村,初名羊羔莊,因每年羊羔會得名。清代,因村落位於五條大路交叉處,改稱五路口。

沿革

明清屬臨淄縣敬信鄉羊羔莊社。民國屬臨淄縣東七社,五路口為社駐地。1946年屬臨淄縣皇城區,五路口為區駐地。1958年10月屬皇城公社。1984年改制後,先後屬皇城鄉(鎮)至今。

古蹟

蒯通墓

五路口村歷史文化燦爛。著名的漢代文化遺址蒯通墓,位於村東200米處。高9米,南北32米,東西40米,封土保存完好。蒯通,秦末漢初范陽人。實名徹,因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後史書多以“通”代“徹”,稱其蒯通。他為人機敏,能言善辯。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時,陳勝派大將武臣率軍攻趙,蒯徹助武臣勸降范陽令,影響趙地諸邑,武臣兵不血刃,得30餘城。故蒯通以說士聞名於世。

文化

舊時五路口村流傳有古老獨特的地方戲——八仙戲。據史書載,八仙戲產生於明朝中葉,明末傳入五路口。據民間傳說,早年一位山西老軍寄居羊羔廟,隨身帶御賜小勺,可從市面賣糧處任意挖一勺糧食,因而飽腹無憂。閒暇時常高聲吟唱,人們聽著悅耳,便相隨學唱。初時為地攤演唱,後來則搬上舞台。因第一齣戲演的是《八仙慶壽》,民眾多稱唱八仙,俗稱“八仙戲”。後八仙戲為五路口拿手的稀有劇種,在周邊地區頗負盛名。
八仙戲內容分東遊、西遊兩部分。東遊為《八仙慶壽》《八仙過海》《鬧海燒海》。西遊為唐三藏取經故事,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最初有《高老莊》《白虎嶺》《萬壽山》《白雲洞》《賈家莊》《八戒尋徑》等7出。清代末年,該村儒生於漢章等又續編10齣。為求與西遊記吻合,完成前因後果,《劉全進瓜》《洪江口》等也都編入戲內。
唱腔採用曲牌體。主要有《燭影飛》《耍孩兒》《桂枝香》《號佛》《混江龍》《點絳》《步步緊》《皂羅袍》。其中《燭影飛》與《耍孩兒》兩種曲牌用得最多。八仙戲剛傳入五路口時,是就八仙戲劇照地演唱,服裝道具也很簡陋。清末民初搬上舞台後,增添服裝臉譜之類,以笙、笛、嗩吶伴奏,配以鑼鼓,聲情並茂,進入鼎盛時期。後笙笛樂器繼承乏,戲目陳舊,漸被呂劇、京劇取而代之。抗戰勝利時,五路口曾組織大型八仙戲演出。1958年和1992年也曾演出過。如今五路口仍有八仙戲愛好者,但年齡大多在60歲以上,演員觀眾都後繼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