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樓名來歷樓名為“五福樓”,是因樓主游廷峰生有五個兒子,土樓的建築
結構也是按照“五”來設定劃分的,五個單元,五個樓梯、五個通道,五個大廳等。五福樓大門前的對聯“五房有慶,福澤無疆”,也寓意了樓主對其五房子孫均福齊貴之美好心愿。五福樓背靠大山馬薺崬,依山傍水,小橋流水,環境優雅,肅穆凝重,遠遠望去,猶如一座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城堡。
五福樓由內、中、外三環組成。外環含門廳、四層半主樓及五部樓梯,門廳與走廊相通處設拱門,左右拱門上方分別嵌有“義路”、“禮門”橫額。中環也分為五個單元,每單元有一個中門和小門相通,中門內的小天井由鵝卵石鋪砌成圖,色彩斑斕,猶如迷宮。內環為壯觀精緻的圓形大廳,可容數百人,廳中大梁懸掛“文魁”、“武魁”和“一等勳章”三塊金字牌匾。中央設祖宗牌位:十四世覃恩貤贈正四品昭武都尉高祖考冀厚廷峰游公妣詹大恭人祿位。廳中大柱楹聯:五典煥鴻猷積德維新世澤,福田貽燕冀宏謨依舊振家聲。廳後壁聯:五數符天,五數符地,地天同庥家室慶;福我多男,福我多壽,壽男共祝子孫昌。內環中門有“百忍圖”,中門對聯為“百行思張公家訓,忍耐遵朱子格言”。所有的這一切,無不顯出五福樓客家文化內涵之博大精深。
很多人都知道“百忍圖”為張姓人所擁,中華張氏堂號“百忍堂”,當人們看到游姓五福樓內嵌掛“百忍圖”字樣,一定疑惑不解,這其中是有來歷的。典故
五福樓修建者游友龍生性溫和,為人謙順。曾經有一次游友龍與一個孫子到鄰村萬石收租,不料萬石佃戶蠻橫無理,拒不交租,還動手打人,撕破了他的長衫,摔破了收租的米斗。游友龍的孫子連忙跑回家求救,族人手執鋤頭扁擔直奔萬石。半路遇到游友龍,他阻止了大家,說並沒有被打,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幾年之後,那萬石佃戶因病去世,游友龍得知後,讓族人殺豬宰鴨,全樓人聚餐。用餐時游友龍告訴大家:“那年我在萬石確實被他打了,摔環我的米斗,撕破我的衣服。當時大家要為我出氣,要是我不制止,可能鬧出人命,輕則破財消災,重則傾家蕩產。現在他已去世,他的死與我們無關。我今天殺豬擺宴並不是因為他的死而幸災樂禍,而是慶祝我們家人沒有因為他而出事。”第二天,游友龍請來了賦閒在家的大溪翰林巫宜福在樓內的大廳入口處門楣上手書“百忍圖”三字,以誡子孫應忍耐處事。
且說“百忍堂”是張姓堂號,五福樓竟將“百忍圖”書於樓中,附近湖背張氏大為不滿。有一張姓年輕人伺機找碴,他在經過五福樓前時,特地詢問游友龍上街之路,游友龍告訴了他。沒過幾天,那年輕人又來詢問,游友龍仍以禮待之。如此三番五次,游友龍不耐煩:“年輕人,都已經告訴你好多次了,你煩不煩啊?”年輕人聽了笑著說:“都說你以‘百忍圖’自居,我才問你幾次就不耐煩了?”游友龍這才發覺自己還不夠忍耐,滿心羞愧,隨即為“百忍圖”添聯:百般千般般般要讓,忍事怕事事事不生。後來又增了一幅:百行思張公家訓,忍耐遵朱子格言。
都閫(音kǔn)府, 是清代正四品武官都司的別稱。
悠悠歲月,五福樓在風霜雨露中挺立了近三百年,經歷過多少次的水與火的洗禮,留下了諸多歲月的印記。
五福樓曾發生過多次火災。災後修復,復又再發,乾脆有的被毀之處不修復,反而沒了火災,於是樓頂上留下三個缺口,看去形似風爐,故五福樓有“風爐樓”之稱。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山洪暴發,洪水包圍五福樓,固若金湯的五福樓猶如水中鏇轉的泡沫,所以五福樓又有“水裡轉泡”之美譽。1996年的“8·8洪災”發生在深夜,五福樓被沖開一個缺口,再現當年“水裡轉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