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旗袍外,還流行白衫黑裙、灰衫黑裙。廣州學生大多穿灰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這簡潔、素雅得可愛的學生裝在當時還有個稱謂,叫“文明新裝”,20世紀初,在西方女權主義運動與席捲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兩種思潮的交替影響下,中國女學生在服裝流行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裝”風。民國初年,在留日女學生和中國本土的教會學校女生間率先流行起來。它的雛形上衣多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襖,衣長不過臀,袖短及肘或是喇叭形的露腕7分袖,衣擺多為圓弧形,略有紋飾;與之相配的裙,初為黑色長裙,裙長及踝,後漸縮至小腿上部。北伐後,才基本定型為我們現在在影視作品裡常見的那種民國學生裝。這種簡潔、樸素的裝扮成為了20 世紀一二十年代最時髦的女性形象。
1918年,從知識界傳出了服裝要返璞歸真的疾呼,提出“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的口號。文明新裝由此誕生,所謂文明新裝,就是頭上不佩戴耳環髮簪等飾物,手上不戴戒指,身上樸素的衣服,下面配不帶花紋的黑色長裙。這種裝束由上海北京兩地的女學生最先倡導,之後蔓延至知識界女性,不久連家庭婦女也脫下了華麗的衣裳,換成了一身樸素。到了五四時期,白色運動帽、寬大短袖的白布衫,過膝黑色長裙成了全國各地女學生的標準裝扮,不少學校還將它定為女生校服,所以這種“文明新裝”也被稱為“文明學生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