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一中

五原一中

五原一中是內蒙古西部地區建校較早、影響較大的一所中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鑒於綏西六縣(五原、安北、晏江、臨河、米倉、狼山)無一所中學的現狀,幾名地方鄉紳動意創辦一所初級私立中學。

一、校史簡介

五原一中是內蒙古西部地區建校較早、影響較大的一所中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鑒於綏西六縣(五原、安北、晏江、臨河、米倉、狼山)無一所中學的現狀,幾名地方鄉紳動意創辦一所初級私立中學。徵得省教育廳同意後, 1946成立了建校籌備組,校址選在五原縣城西緊靠義和渠南岸、原國民黨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將軍的招待所(現五原一中所在地)。經過一年的籌建,1947年8月"綏西聯立中學"正式成立,校董事會聘請了重慶中央政治學院畢業生藺懷壁任校長,同時聘任了六名教師, 1947年9月招了130餘名學生正式開學。
1949年新中國誕生,"綏西聯中"獲得新生,由民間聯辦改為公辦,校名更改為"綏遠省立五原中學"。1950年8月安北縣的河套中學併入五原中學,李獻明接任校長,教職員工增至28人,在校生達239人。 
1951年,五原中學建立了第一個團支部,李正人任書記。1953,楊超副校長著手黨建工作,1955年五原中學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趙榮生任黨支部書記。1958年6月因達拉特後旗併入五原縣, "五原中學"更名為"五原縣第一中學",9月招了第一個高中班。教師人數增至48人,學生人數達到735人。從1959年開始,學校提出了"樹雄心,立壯志,學福建,趕赤峰,力爭西部第一名"的口號。1961年, 第一屆高中畢業班的升學率高達90%。
縱觀文革十年,五原一中和全國所有的學校一樣遭受了空前的浩劫。1969年,全國提出了"複課鬧革命"的口號,儘管文革的衝擊波使"複課"異常艱難,但五原一中還是恢復了中斷4年之久的高中招生工作。1970年到1973年間部分被貶謫的教師又重新登上了講台。1976年l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45名教師平反昭雪,重新登上了課台,五原一中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1978年以來,五原縣委本著領導班子要"革命化、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原則,曾三次調整了學校的領導班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學校提出了"花大氣力,下苦功夫,齊心協力,振興一中","校興我榮、校衰我辱"的奮鬥口號,擬定了"五個堅持"的工作思路和治校方略,制定了《教師"八有"》和《班級"八條"》及《學生"十不"》等一系列規章制度。1994年在全盟率先推出了《教師職務評聘分離制》的改革方案,為那些低職稱但承擔主要教學任務的教師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改革效應。同時成立了音體美特長班,並開始壓縮國中招生,逐步向興辦完全高中過渡。 
1999年是全國教育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高中辦學的改革意見,明確了高中教育社會化的辦學方向,全市各重點中學陸續開始興辦高中教育,為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學校決定加大校園建設力度,徹底改變辦學環境,以滿足擴招辦學的需求,2000年完成了教學大樓和一棟學生公寓樓的建設,繼而在2001年興建了兩棟學生公寓樓。
2000年擴招後,學校已發展到40個教學班,平均每年以10個的速度遞增,隨之出現了任課教師嚴重短缺的問題。學校借鑑了兄弟學校直接招聘本科大學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的經驗,三年內分別從內民大、內師大等院校聘招了65名本科畢業生充實了師資隊伍。從2001年開始,學校興建電化技術教育工程,到2003年完成了電化數字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建設工程。
2003年年底,學校在新任校長徐保軍的帶領下,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制定了《五原一中五年發展綱要》,把"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益"作為學校工作的兩個支撐點,貫徹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的工作思路。2004年春,學校進行後勤服務體系改革,收到了轉變服務意識、最佳化服務環境的效應。在教育管理方面,強化宿舍管理,強化班主任工作職責,嚴格執行半封閉式管理,淨化了教學環境,為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4年秋季,學校全面實施"誘思探究"教改法,並在提高電化現代教育配置的檔次上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克服資金不足的困難,為每位任課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為高三年級班配置了液晶投影儀。

健全學生人格,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是當代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主流與方向。學校在全市率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校園陽光廣播站,把構建學生健康心態視為拓展內涵發展、創辦特色教育的重要工作來抓。與此同時,學校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激勵向上、充滿自信的學習環境,積極開展自信教育的改革嘗試。經過實踐,學生的自信心普遍得到提升,學生創建的教室文化、班級誓詞、課間操口號都突出了自信、自強、成才與成功的主題。
六十年櫛風沐雨,艱辛創業;六十年薪火相傳,一路凱歌。

二、學校概況

1、辦學規模

五原一中始建於1947年,是內蒙西部建校較早的學校之一。現擁有7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80餘人,住校生2431人,教職工260人。學校教學設備齊全,校園環境整潔。

2、學校建設

學校總占地面積131餘畝,學校擁有 10099m2的教學大樓,5800 m2的實驗樓,5800 m2的昌文圖書樓,900 m2的主席台、觀禮台和25000 m2的塑膠操場、球場,共占地14000 m2的四棟學生宿舍樓以及占地2430 m2的學生餐廳。

3、辦學理念

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樹立讓高中教育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全新理念。以創新教育理念為先導,以科學規範的管理為保障,以最佳化教學資源為基礎,以開發學生能力為重心,以培養多樣化人才為目的。以科學的信條和人文精神塑造自身,為渴望成才的學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條件,與關心教育、熱衷於奉獻教育的有識之士同享奮鬥的樂趣。
治校方略——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益
校訓——校興我榮校衰我辱
校風——團結進取求實創新
教風——啟智善教嚴謹敬業
學風——敦品健康博學勤奮
奮鬥目標——做一代名師,育一代名人,創一流學校,將五原一中建設成為“書香校園,平安校園,綠色校園,文化校園”。

4、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研究生12人,本科生226人,學歷達標率91%。中學高級教師55人,中教一級11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區市級優秀教師15人,區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帶頭人18人,區市級教學能手88人。

5、教學設備

學校圖書館藏書、報刊豐富,由6名圖書管理員負責借閱工作。裝配了物理、生物、化學高檔實驗室,實驗室儀器及實驗材料齊全。由6名實驗教師負責實驗工作,除保證實驗課外,還開設了開放實驗室,供學生課餘時間使用。

昌文圖書館昌文圖書館
學校擁有自己的校園網,並為高一、高二年級配備了47吋背投彩電,二OO四年率先在巴市建成了“寬頻互動式”電視教學系統。為一線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為高三年級各班配備了高檔液晶投影儀。為教師辦公室配置了電子備課系統,擁有四間電子計算機教室,4名電子計算機專職教師負責程控和電教工作。今年為高一高二年級配備了多媒體設備。6、高考成績

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448人,重點上線132人;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641人,重點上線80人,本科升學率41%;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660人,重點上線90人,本科升學率47%;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692人,重點上線130人;2008年本科上線1127人(一本上線110人,二本上線369人,三本上線648人),本科升學率55.9%;2009年本科上線1023人,一本上線123人,二本上線533人,本科上線率高達68%。

7、榮譽

幾年來,學校工作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與稱譽,先後獲得區級“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區級“文明學校”、區級“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區級“現代化教育技術優秀學校”、區級“三八紅旗集體”、區級“模範職工之家”、市級“綠色學校”、市級“教育先進單位”等獎勵。2007年上報區級“教育先進集體”。
2007年8月19日成功舉辦了六十年校慶慶典,成為五原一中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三、現任校長

劉銳雄,中學高級教師,內蒙古五原縣第一中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研究生。1981年參加工作,1994年任五原三中副校長,2001年調任五原一中任副校長。1990年以來,他連續被評為縣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評為全縣唯一的盟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受盟行署的表彰獎勵。他在三中分管教育工作期間,從1996年開始連續6年在全國各學科競賽和全盟三科聯賽中以占全盟獲獎人數一半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中考成績連年名列全盟第一。2001年,他調任一中副校長、分管教學工作。他狠抓管理、注重落實、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2年高考重點大學上線人數首次突破100人大關,上線總人數達665人。2003年高考重點大學上線人數再次達108人,一專線以上人數首次突破800人大關,創下了一中高考歷史最好成績。2004年初,他被任命為五原縣高級職業中學、五原縣第七中學校長,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學校呈現出一派校風正、學風濃,樂於助人,勤奮好學的良好風氣,逐步實現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化,從傳統教學到現代教學的跨越,從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學管理的邁進。2009年初榮任五原縣第一中學校長。

聯繫我們

學校地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253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