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名詞
【名稱】:二疏【拼音】:èr shū
【注音】:ㄦˋ ㄕㄨ
【解釋】:亦作“ 二疎 ”。指 漢宣帝 時名臣 疏廣 與兄子 受 。 廣 為太傅, 受 為少傅,同時以年老乞致仕,時人賢之。歸日,送者車數百輛,設祖道,供張 東都門 外。
【出處】:晉 張協 《詠史》:“藹藹 東都門 ,群公祖二疎。”《隋書·韋世康傳》:“欲追蹤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護國 《歸山作》詩:“四皓將拂衣,二 疏 能掛冠。”
【示例】:明 何景明 《蹇賦》:“予羨夫二 疏 之鑑止兮,齊縣輿而脫駕。”
棗莊歷史名人
“二疏”是疏廣與疏受叔侄二人的合稱,他們是西漢東海蘭陵人,即現在的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蘿藤鄉。漢宣帝時,疏廣因學識淵博被召到京城,專門輔導太子讀書識禮。由於他授課有方,深得漢宣帝嘉許,不久被授予太子太傅。同一時期,他的侄子疏受也以“賢良”的資格被舉薦為太子家令。從此,叔侄二人朝夕相伴,共同輔助太子。除了每日給太子講授《論語》、《孝經》等典籍外,疏廣、疏受還經常教導太子將來貴為人君後要以民為貴,省徭薄賦,體恤下情。光陰荏苒,轉眼間太子已12歲,學業也大有長進。
而此時,疏廣叔侄二人離開家鄉已六七年了。有一天,疏廣對疏受說:“一個人懂得知足,隨遇而安,就不至於遭受侮辱;人生及時退讓,就不至於遇到危險。如今我們已功成名就,太子也已長大,我們該回故鄉了。”
第二天,他們便稱病不出,向漢宣帝上書,要求辭職回鄉。漢宣帝親賜黃金20斤,太子也奉贈黃金50斤。回到故鄉後,叔侄二人幾乎天天設宴款待親朋,鄉鄰有了困難,他們也慷慨贈金。日子一長,族中親友便私下勸說:“你們不要再饋贈別人了,該留下點錢為子孫購置些產業才是。”疏廣、疏受二人卻笑著回答:“我們散盡金錢正是為了子孫著想啊。只要子孫安分守己,辛勤耕讀,自有前程。如果給他們留下過多的財產,不用勞作就有優裕的生活,這只會助長他們的惰性,日子久了,容易變得驕奢淫逸遊手好閒。我們何苦去貽害子孫呢。”聽了這番話,鄉親們方知他們的用意,對他倆愈加敬重。
疏廣、疏受相繼去世後,鄉親們感念他們的散金善德,敬仰他們的為人和學識,便在他們的故居修建了“散金台”。散金台位於蘿藤鄉東南,高大的土台約數十畝,台面平整見方,高出平地約3米,是當地老百姓為了感念疏廣叔侄二人散金善德、濟貧之恩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