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背景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各大網站都在推出再現歷史的專題報導。
製作特點
二戰涉及的知識維度廣,每一個事件、人物背後都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在此次專題製作過程中,為避免用戶在看完專題後仍然“不能縱覽二戰全貌”,百度百科並未像傳統入口網站專題那樣採用小主題切入、碎片內容展現的方式,而是通過對百度知識體系的整體整合併梳理,將百科詞條、百科數字博物館等產品結合,以時間為軸場景式代入,讓讀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看盡二戰全貌,同時又能夠一鍵直達更多詳細背景知識,真正做到一個專題看盡二戰風雲。
專題內容
打開“二戰百科”專題,整體風格以二戰期間新聞圖片作為主要素材,諾曼第登入的黑白照片讓人們一下子進入到那段歷史的壯烈感中。滑鼠下拉,從日本軍國主義萌芽並醞釀侵華主張開始,一直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包括軸心國形成、德國對波蘭閃擊戰等重要歷史事件均有描述。整體展現形式全動態,下拉的過程如歷史穿越般的效果,歷史人物、武器、場景輪番登場,對於象徵二戰全面爆發的德國入侵波蘭更以強震動效果呈現,身臨其境感受二戰氣氛。而且到達底部後再向上,又可看到如倒放電影般的呈現,硝煙依次退場別有一番味道。
專題中遍布連結,從對“軍國主義”、“軸心國”等二戰名詞的詞條解讀;對“希特勒”、“東條英機”等歷史人物的深度閱讀;對“七七事變”、“波蘭戰役”、“諾曼第登入”等重要事件的全景展現;甚至是對《我的1919》、《辛德勒名單》等相關影視作品的介紹,以及“重慶大轟炸”等珍貴歷史圖片呈現,讓人們在一個專題中看盡二戰全程跌宕起伏。配合百科數字博物館等多平台展示,“二戰百科”專題更為突出知識點的內在關聯,構建起了完整的二戰知識體系,網友可以通過實物藏品感知和觸摸歷史。
社會意義
從大閱兵到各地、各行業的活動中,人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的豐富形式,在這一氛圍影響下,全社會更需要全面、系統的報導內容。作為當前中文網際網路領先的百科網站,此次“二戰百科”充分展現了百度百科“詞媒體”的優勢,在推出時效性專題報導的同時更能做到權威、豐富,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全景式報導,以知識、史實帶來網際網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