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也要有專攻
劉超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從瓷器收藏逐漸愛上香爐收藏的,而且尤其熱衷於長期以來不為市場看好的民窯瓷香爐。劉超1985年進入收藏界,上海收藏協會的雛形就是在他與幾個朋友組建的民間收藏團體下形成的。現在,劉超不僅是上海收藏協會的副會長兼黨支部書記,也是去年剛剛成立的上海市工商聯收藏俱樂部的理事長。
劉超說,收藏也要有“專攻”。由於一直以來對中國古瓷器鍾愛有加,在收藏中又經常碰到瓷香爐這樣的器形和物種,便逐漸對瓷香爐有了興趣和研究。他表示,之所以偏愛瓷香爐,不僅在於其所蘊涵的歷史價值,還在於它有別於銅香爐的獨特瓷器工藝價值。多年來,他將所有積蓄和業餘時間都花在了收藏上,從中發現瓷香爐不僅具有瓷器特點,還具有生活實用性,其藝術構造和花紋都可以反映出古時文人雅士的“時尚”。如今,劉超已經成為歷代香爐收藏專家,收藏了150來件頗有品位和特色的各式香爐,其中尤以瓷香爐最為居多,此外還兼有陶、銅、紫砂、竹等材質的香爐。
民窯香爐是機會

到了元、明、清,瓷爐逐漸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向用於祈神供祖為主,觀賞的功能也逐漸降為從屬地位,在器形和釉色上有了逐步的改變。元代瓷爐基本上是保留了宋代瓷爐風格,但在數量和品種上有所增長,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器形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明代則出現了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新的造型,在色彩上,由單色釉變為以青花為主流裝飾,青花瓷成為主要工藝;到了清代,則以缽式爐為主。因此,簡而言之,宋元時期的瓷爐以青瓷香爐和窯變釉香爐為主,而明清時期則以青花香爐為主,紅釉香爐也較為常見。同時從元、明、清時代開始,瓷爐大量走入尋常百姓之家。除官窯外,民窯也廣泛製作,在民間,百姓都使用民窯生產的瓷爐用於燒香祈福。
劉超告訴記者,他之所以以民窯收藏為主,一來是因為官窯“稀罕”,真品少且價高,很難求;二來香爐從宮廷進入民間後,無論是工藝還是器形上都有所改變,頗具研究價值,而且數量和品種較多,容易入門;三來,近年長期不為看好的民窯瓷爐作品行情已發生了明顯轉變,藏家正在逐年增多。
瓷香爐價格逐步上揚
統計顯示,瓷香爐近年來價格是穩步上揚,2005年10月香港蘇富比清乾隆御製鎏金銅嵌寶石香爐成交價463萬餘元人民幣;2006年12月北京嘉寶宋代汝窯三足香爐成交達660萬元。2007年8中拍國際拍賣會上一南宋龍泉窯粉青釉簋式爐以880萬元成交。2007年5香港佳士得以3358.0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出清乾隆粉彩松綠地鏤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一對)。同月,清雍正年間的綠地粉彩描金鏤空花卉紋香爐也以2643.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成交。
從工藝造型來看,一些精製的瓷香爐由於其精細的工藝而提升了其價值。因此,那些年代久遠、質料名貴、雕工精美的瓷香爐價值不菲。同時,因著瓷香爐的體積大小不同,其價值差距也很大。一般來說,大體積的瓷香爐價值相對高些,然而也有一些小體積的瓷香爐會例外,如2007年香港蘇富比清雍正粉青釉雙耳三足小香爐就賣出了178.2萬元人民幣。

不過,劉超也指出,瓷香爐的升值空間不斷擴大——以往一般的民窯香爐,在古玩市場上花幾百元就能買到,而現在的價格則普遍上升了100%至200%,甚至更高。目前民窯瓷香爐作品正處於漲勢,而且此類作品歷朝歷代都生產,數量較多,眼下的價格也不貴。所以,投資者如果能及早涉足,選購一些精品做長期收藏,應該會有較好的行情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