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聯坪

九聯坪在四川什邡紅白鎮木瓜坪村通往李家山、唐家河的深林之中,為山間九個相連的大坪構成,相傳大禹王生於九聯坪。

關於九聯坪

九聯坪在紅白鎮木瓜坪村通往李家山、唐家河的深林之中,為山間九個相連的大坪構成。相傳大禹王生於九聯坪。禹王母子故後,人們不忘其功德,在九聯坪之第五坪上立碑設祠,現廟基猶存,且基址宏闊。在第六坪有一巨石,高五尺余,圍二丈五尺,石中劃斷如鋸解開約1公分,深切土中,名鋸解石,土人傳為立碑建祠所剩。九聯坪上有金岩窩,傳為禹穴。九聯坪的禹母祠,因年代久遠,廟基遺址已埋沒在荒蓁草莽之中,恐後來無知,光緒七年當地土人又在紅廟場上場口新建了禹母祠供後人祭祀。

九聯坪與大禹

大禹姓姒,名文命,大禹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關於禹的出生地說法不一,有傳在今四川省西北部的禹里羌族鄉。禹是黃帝的玄孫,其父鯀是上古時期居住在崇山下夏部族的首領,故又稱崇伯鯀。“崇伯”即崇山一帶的首領,也就是大山的首領。因此大禹也是出生於這萬重大山之中。大禹因治水患,功高蓋世,因此在他早期活動的地區萬民景仰,關於他鑿龍門、疏九河、收九牧之金以鑄九鼎的豐功偉績的傳說在九頂山區原著民中婦孺皆知。

夏禹王及其母親女幾的傳說在什邡山區長久流傳,是因為本地自古屬於西羌和邊鄙之地。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言:“禹興於西羌”。《集解》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 西夷人也’。傳曰:‘禹生自西羌’是也。”史籍言“禹興西羌”或“禹生西羌”者甚多,但在唐代以前西羌為我國西部的大族,分布甚廣,究竟禹所“興”或所“生”之地何在值得研究。不過史籍多言其地為石紐。言石紐其地多在四川西北部,而尤以岷江上游及其相鄰的涪江上游湔江一帶最為集中,如今汶川縣飛沙關、理縣通化鄉、北川縣禹里鄉、什邡縣九聯坪乃至都江堰市龍池等地皆有石紐山及禹廟的存在,而關於禹的傳說故事更廣泛流行於川西北地區。

在嘉慶版和民國版《什邡縣誌》中對此均有記載。嘉慶辛未年修志時,縣令紀大奎為了證實夏禹王是否生於九聯坪,還專門深入原始山林中的九聯坪禹母祠遺址考察。揚雄《蜀王本紀》《漢書地理志》唐《石泉縣誌》等記載,禹王生於石紐刳兒坪,但什邡山區一則與古石泉地界(今北川,同屬岷山山脈東緣)相交,二則古今地名衍變孳乳變化很大,禹王究竟生在哪裡各志記載均有出入,尚無定論。不過紅白山區禹王遺蹟較石紐刳兒坪分布更多、更廣也更盛。紅白所處的鎣華山為龍門山脈之東南支,正處於龍門山脈中段。龍門山,又稱茶坪山、湔山,為紀念大禹,後稱為龍門山。而其中最高峰九頂山就在什邡境內,古稱還有女幾山等。根據《山海經》記載:“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秫。洛水出焉,東注於江,其中多雄黃,其獸多虎豹。”“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黃金其獸多虎豹,多閭麋 麂,其鳥多白鷦,多翟,多鴆”。根據郝懿行等的研究女幾、女伎、女僖、女嬉等均為同一人名的不同寫法,都指大禹母親。在今天的鎣華山中,還殘存有許多與西羌相關的歷史遺蹟,例如:駹子墳、駹子溝、保持了古蜀羌氐人葬俗的石棺槨、白石崇拜等等。

在紅白山中,還廣布著大小龍門(傳為大禹鑿山治水處)、龍行(傳為大禹經行地)溝、香爐山、九鼎山(傳為大禹依其形而鑄造九鼎)、禹母河、黃龍山(傳為大禹父親所化)、大禹讀天書、金岩窩(傳為大禹出生處)等等與大禹傳說相關的古老地名,至今土著還能一一詳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