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爺府

九爺府

“九爺府”實際上是民間的叫法,正式的名字是“孚王府”。這座王府的主人是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府邸是在同治三年賜給這位郡王的,因為王爺行九,所以俗稱“九爺府”。11年後,奕譓晉升為親王,自此此王府正式叫做“孚王府”。 府坐北朝南,分東、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築有:正殿(銀安殿)7間,左右各有配樓,後殿,後寢,後罩樓。西路跨院為王府生活居住區,東路院是府庫、廚廄及執事侍從住所。王府布局結構嚴謹規範,保存較為完好。   孚郡王府最初是清朝怡親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親王允祥死後,舍原府改建成賢良寺,皇帝又另賜此地給第二代嗣王弘曉,為和舊府有別,習慣稱其為怡親王新府。   現在的孚王府雖然外觀陳舊,但仍保留著宏大的規制。王府大門在臨街大門的後面,朱漆門扇上排列著縱九橫七63顆門釘,門前矗立的石獅足有兩人多高,比天安門前的石獅還要高大。從王府正門進去,一條高出庭院地面1米的丹陛旱橋直通正殿銀安殿。王府院落跨過東四頭條、二條兩個胡同,北牆直抵東四三條,東、西還各有一座跨院。在當年,王爺和家屬都住在西跨院,而東跨院是庫房及僕人居住的地方。

京城裡僅存的郡王府

京城50座王府的最後陣地。孚郡王府最初是清朝怡親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親王允祥死後,舍原府改建成賢良寺,皇帝又另賜此地給第二代嗣王弘曉,為和舊府有別,習慣稱其為怡親王新府。當傳至第六代襲王載垣,與鄭親王端華等同為顧命大臣,被慈禧皇太后奪爵賜死,府邸被朝廷收回。 道光皇帝幼子奕�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遷出皇宮居住於此稱孚郡王府。因其排行第九,俗稱九爺府。奕�死後,過繼載澍為嗣,襲貝勒,因而此府也稱澍貝勒府。
府邸占地自朝陽門內大街向北直至東四三條路南。街門原在朝內北小街。1927年,該府出售給奉軍將領楊宇霆。1929年改為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校舍,後為國民黨勵志社北平總部。今之臨街大門是民國年間所辟。真正的王府大門在臨街大門的後面,朱漆門扇上排列著縱九橫七63顆門釘,門前矗立的石獅足有兩人多高,比天安門前的石獅還要高大。院中建築布局可分為東、中、西三路。中間主要建築有:正殿(銀安殿),前列丹墀,護以石欄,殿前左右各有配樓七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最後是後罩樓七間。後罩樓兩側,各有一座獨立的庭院。正院西側有幾個四合院是王府眷屬的居住區。東路院原屬府庫、廚廄及執事侍從的住所。
在清代王府中,此府建築布局堪稱典型,尤其後罩樓東西兩側的小院、廳廊堂齋,布置得體、裝修典雅。現歸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等3家單位共同占有使用。孚王府是北京級別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王府,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
大學歷史系教授李特說:“我親眼看到過40年前的九爺府,氣勢威嚴。近年許多地方都被破壞了,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看到那個40年前的九爺府。”九爺府將於2013年整修完畢,正式對外開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