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

1949年9月,九三學社的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了《共同綱領》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組成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新中國成立後,九三學社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 九三學社中央歷任主席為許德珩、周培源、吳階平,現任主席韓啟德。

基本信息

主任委員:黃潤
副主任委員:周同甫 王瑜 戴曉雁 沈光明 羅懋康 劉建軍
多央娜姆(女)
秘書長: 劉 虹
辦公地址:成都市白絲街33號
郵政編碼:610017

機構簡介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九三學社的前身為抗日戰爭後期一批進步學者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精神,以民主、科學為宗旨,在重慶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1945年9 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並於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解放戰爭時期,九三學社贊同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政治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民主運動,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鬥爭。1949年1月,九三學社發表宣言,回響中共中央 “五一”號召和毛澤東主席的八項和平主張,擁護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九三學社的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了《共同綱領》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組成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新中國成立後,九三學社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中重大問題的協商,組織成員參加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為發展科學技術、教育和醫藥衛生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九三學社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半個多世紀以來,九三學社弘揚民主與科學精神,形成了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進步的優良傳統。
在新的歷史時期。九三學社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不斷開拓新局面。九三學社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九三學社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就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法治國方略和科技、教育、經濟、文化等重大課題進行調研,向中共中央領導同志提出了《關於建立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區的建議》、《大西南連片貧困岩溶地區脫貧與振興經濟建設的建議》和關於建設好延安革命紀念地、建立“農業建設專項基金”等建議,向中共中央和政府先後提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生態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實行產業化經營、大力推進中西部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實施人才戰略、西部大開發、自主技術創新、三農問題等方面的多項重要建議,受到中共和國家有關方面的重視;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教服務、支邊扶貧活動,以“九廣”(九三學社四川省委與四川廣元市)、“九臨”(九三學社山西省委與山西臨汾市)、“九通”(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與內蒙古通遼市)三個科教合作區為重點,為老、少、邊、貧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海外聯絡工作,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服務;努力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貢獻力量。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九三學社作為參政黨,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大成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奮發有為,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把九三學社建設成為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為實現我國在新世紀的宏偉目標不懈奮鬥。
九三學社中央歷任主席為許德珩、周培源、吳階平,現任主席韓啟德。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有12個市級組織、1個省直工委、一個市級籌委會和三個直屬基層組織。現有社員639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占55%以上。在四川的九三學社社員中,有5位全國人大代表,5位全國政協委員,有1人任省政協副主席,3人任市級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0人任市政協副主席。社省委主委黃潤秋同志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曾獲得2003年四川省政府授予的“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2005年國務院授予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獲教育部授予的“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授予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和何梁何利基金會授予的“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在社內發行季刊《九三四川社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