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

主日學

早在1780年,英國一位報社編輯者名叫雷克斯創辦了主日學。主日學是基督教教會於星期日早上在教堂內進行的宗教教育,一般在主日崇拜之前或之後舉行。主日學的形式多樣化,因教堂而異,內容多以查經、基要信仰造就為主,並由教會所指定的主日學老師或牧師任教。廣義的定義而言教會的普遍教育都是主日學教育。

基本信息

歷史

來源

教會學校教會學校

現代主日學運動的創始人名叫羅拔力奇(Robert Raikes)。他在英國告羅士打出生和長大,後來繼承父業,成為報紙的總編輯。由於當時正逢工業革命,普羅大眾的生活情形十分惡劣,許多人都湧進城市去謀生。告羅士打是一個工業化城市,平民的居住環境十分惡劣,而且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以致犯罪的情況十分嚴重。羅拔力奇認為人們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乃是造成整個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他相信只要貧苦的孩子們有機會接受教育,情形將會改觀。但這些貧苦的兒童每天都需要上工廠去工作謀生,唯有星期天才是假期,他們便無所事事地在街上遊蕩及生事。於是,羅拔力奇就決定用星期天的時間來教導這群兒童讀書識字,教導內容主要是《聖經》,在經過一番的努力,第一間主日學學校終於成功地建立起來。

發展

當時的主日學課程包括學習閱讀、背誦英國聖公會的要理內容,並且參加主日崇拜。力奇向兒童們講聖經故事,並且側重於故事中的道德教訓。在1783年,力奇在他所出版的報紙上刊登了一篇介紹主日學工作的文章,後來倫敦許多報章雜誌都刊登有關力奇的成就,而約翰衛斯理也在講台上盛讚他的貢獻。主日學的工作逐漸受到各界人士的注意,漸漸地吸引了一批信徒來參加這有意義的事工。

這時候的主日學課程開始有所變化,主日學學生年齡介於六至十四歲之間,而且開始有分班制。雖然英國教會對於力奇的貢獻反應冷淡,甚至有教會領袖認為主日學事工會帶來教會的分裂,然而在許多人的支持和鼓勵之下,主日學的工作繼續有所發展,在力奇安息主懷的那一年(1811),單在英國就起碼有四十萬名主日學學生。

主日學在英國進行了幾年以後,成立類似計畫的浪潮很快就傳到北美。到了1820年,主日學已經快速傳播開來。大多數的宗派都開始倡導以主日學為地方教會事工的一部分。後來,北美的主日學更採納了包含所有年齡層在內的主日學模式,相較於英國只有孩童參與的主日學模式,美國的主日學開創了主日學普及到各年齡層的先河。

影響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和戰後,教會和社會都經歷神學上及不同社會狀態上的衝擊,主日學原先蓬勃發展的步伐開始進入式微。然而一直到今天,在每一周,主日學仍然繼續對成千上萬的生命產生影響。

教學內容

主日學教育乃是依據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在主日有目的、有計畫、系統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的傳授聖經知識、傳道技能和培養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素質的活動。主日學涉及心理學、課程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只有配合人身心發展的規例,才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同時,主日學一定要有計畫和目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其目的不是宣揚自己的名聲,乃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教會所需要的人。

主日學主日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