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由從事中醫本科課程教學的專家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編寫而成,以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及教學大綱為基礎。書中對《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了圖表式歸納,使學習者一目了然;“速記歌訣”部分以歌訣形式概括和總結書中知識點,方便學習者快速記憶;“學習要點”部分對課程中一些重要知識點進行補充和擴展,以求全面掌握。
本書可作為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學習配套參考書,適合於高等中醫院校中醫、針灸推拿、中藥等相關專業學生以及中醫愛好者使用,也可作為執業醫師、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備考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結構
緒論/1
一、中醫學的概念1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2
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8
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13
第一節精氣學說13
一、古代哲學精與氣的基本概念13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及在中醫學中的套用14
第二節陰陽學說15
一、陰陽的概念15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17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19
第三節五行學說21
一、五行的概念和特性21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23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25
第二章精氣血津液神/27
第一節精27
人體之精的基本概念、生成、貯藏及功能27
第二節氣28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生成、功能28
二、人體之氣的運動與氣化29
三、人體之氣的分類30
第三節血32
血的基本概念、生成及功能32
第四節津液34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34
二、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及功能35
第五節神36
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功能36
第六節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係37
一、氣與血的關係37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38
三、精血津液之間的關係38
四、精氣神之間的關係39
第三章藏象/41
第一節概論41
一、基本概念41
二、五臟、六腑與奇恆之腑的生理特點41
第二節五臟42
一、心42
二、肺45
三、脾49
四、肝52
五、腎55
第三節六腑58
一、膽58
二、胃59
三、小腸59
四、大腸60
五、膀胱61
六、三焦61
第四節奇恆之腑62
一、腦62
二、女子胞63
第五節臟腑之間的關係63
一、髒與髒63
二、髒與腑的關係65
第四章經絡/67
第一節經絡學說概述67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67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67
第二節十二經脈68
一、十二經脈的名稱68
二、十二經脈的走向交接規律70
三、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71
四、十二經脈的表里關係72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73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73
第三節奇經八脈75
一、概述75
二、奇經八脈的循行76
第四節經絡的生理功能和套用77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77
二、經絡學說的套用79
第五章體質/81
第一節體質學說概述81
體質的基本概念81
第二節體質的生理學基礎82
一、體質與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的關係82
二、體質的影響因素83
第三節體質的分類84
常用體質分類及其特徵84
第四節體質學說的套用86
第六章病因/87
第一節六淫87
一、六淫的概念87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點88
三、六淫的各自致病特點89
第二節癘氣94
一、癘氣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點94
二、影響癘氣產生的因素95
第三節七情內傷96
一、七情內傷的概念96
二、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97
第四節飲食失宜98
第五節勞逸失度99
第六節病理產物100
一、痰飲的概念100
二、痰飲形成的病因病機101
三、痰飲的致病特點102
四、瘀血的概念和形成103
五、瘀血的致病特點104
六、瘀血致病的症狀特點105
七、結石的概念形成和治病特點105
第七章發病/107
第一節發病原理107
一、正氣和邪氣107
二、正邪相搏與發病108
三、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109
第二節發病類型110
第八章病機/113
第一節基本病機113
一、邪正盛衰113
二、陰陽失調117
三、精氣血的失常121
四、津液代謝失常128
五、內生“五邪”130
第二節疾病傳變133
第九章防治原則/136
第一節預防136
一、預防的概念136
二、預防的內容136
第二節治則138
一、治則治法的概念138
二、治則的內容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