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蚱蜢

中華蚱蜢

中華蚱蜢,有夏季型(綠色),秋季型(土黃色有紋)。直翅目,蝗科。別名尖頭蚱蜢、括搭板(握住大腿上身上下擺動)。在中國通常叫蚱蜢,有一些地區稱其為“秀才”、‘扁擔鍋’、‘刀伶’‘擔杖鉤’“簸簸箕”。比中華負蝗大,細長。 中華蚱蜢為雜食性昆蟲,寄主植物廣泛,有高粱、小麥、水稻、棉花、各種雜草、甘薯、甘蔗、白菜、甘藍、蘿蔔、豆類、茄子、馬鈴薯等作物,蔬菜,花卉。常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將葉片吃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龍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雲南均有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也稱其為螞蚱。

基本信息

特點與習性

形態特徵

中華蚱蜢 中華蚱蜢

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後翅淡綠色。若蟲與成蟲近似。卵成塊狀。

生活習性

各地均為一年一代。成蟲產卵於土層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在土層中越冬。若蟲(蝗蝻)為5齡。成蟲善飛,若蟲以跳躍擴散為主。

在各類雜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濕度和土層疏鬆的場所,有利於蚱蜢的產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見發生於農田與雜草叢生的溝渠相鄰處。

為害特點

成蟲及若蟲食葉,影響作物生長發育,降低農作物商品價值。

食用方法

我國食用蚱蜢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迄今蚱蜢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秋後從田間採收,油炸後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種食品。蚱蜢產卵量特別大,可以此為原料加工製作蚱蜢卵醬。

防治方法

發生嚴重地區,在秋、春季剷除田埂、地邊5cm以上的土及雜草,把卵塊暴露在地面曬乾或凍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蓋土厚度,使孵化後的蝗蝻不能出土。(2)在測報基礎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埂、渠堰集中為害雙子葉雜草且擴散能力極弱的特點,每667m2 噴撒敵馬粉劑1.5—2kg,也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15ml,對水400kg噴霧。(3)保護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蠅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經濟價值 據分析測試,中華蚱蜢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3.5%,含有18種胺基酸,胺基酸總量為21.35%,有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蚱蜢可以作為營養性功能食品,高蛋白飼料添加劑及特種食品加工原料。

藥用價值

【藥 名】:中華蚱蜢

【來 源】:為蝗科動物中華蚱蜢的乾燥全體。

【功 效】:鎮驚定搐,止咳平喘,解毒消腫。

【主 治】:治溫熱時病,譫語抽搐,或小兒驚風,角弓反張, 用於熱嗽、熱喘,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小兒驚風。

【性味歸經】:辛,涼。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隻。外用:適量,塗敷患處。

【別 名】:尖頭蚱蜢、擊螽(《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用部位】:乾燥全體入藥。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川、廣東等省。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捕捉,鮮用或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

【拉丁名】:中華蚱蜢的乾燥全體。

中華蚱蜢 中華蚱蜢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