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磚

中華第一磚

中華第一磚是指在陝西省藍田縣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的燒制磚。這些磚距今已有5000年。

出土

中華第一磚中華第一磚
2009年~2010年,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對藍田縣新街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在發掘過程中,他們發現仰韶文化晚期燒結磚殘塊5件,未曾燒過的土坯磚殘塊1件。此外,還發現龍山文化早期燒結磚殘塊1件。

5件仰韶文化晚期燒結磚塊中有3件出自該文化時期的窖穴中,另2件出自仰韶文化晚期文化層中。土坯磚殘塊則出自仰韶文化晚期窖穴中。仰韶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被命名為仰韶文化。

外觀

發現的磚塊中,其中最大的一塊僅為磚的一個直角,該燒結磚為細泥紅陶,長邊殘長15.7厘米、短邊殘長10厘米,厚有3厘米。磚的一面和側邊平整光滑,另一面則較粗糙,並殘存有疑似作為粘合劑的泥垢。根據直角,專家推測這件標本的完整器形應為長方形或方形。其餘4塊殘磚,殘長在8厘米到10.5厘米,在厚度上也不一樣,一塊厚4厘米,還有三塊厚2.5厘米。還有1件是土坯殘塊。
此外,還有龍山文化早期的燒結磚出土於該文化時期的灰溝中,為一殘塊,但保留直角。磚的表面平整,側邊整齊。磚的厚薄亦不均勻,中部略厚。由此推測該標本的完整器形應為長方形。

製作工藝

仰韶文化晚期的那件土坯磚,邊緣整齊,根本看不到切割痕跡,因此考古專家推測應當是採用木質模具而成型的。而其他5塊仰韶文化的燒結磚塊,經檢測其當時的燒成溫度在850-900℃,由此可以推測,當時做磚是由模具做成土坯,之後高溫燒制而成。

年代鑑定

為了驗證其年限,專家提取碳屑樣品,送交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AMS)測定,加速器質譜(AMS)是一種現代化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根據測定結果,專家可以認定仰韶文化晚期的5件燒結磚塊的年代應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的範圍內,距今已有5000年。

而另一件龍山文化時期的磚,據碳十四測定,龍山文化早期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該磚經過測定後,其年代在公元前2880年~公元前2490年的範圍之內,距今4000多年。

在這些磚被發現之前,中國最早的磚距今有3000多年,出土於陝西省周原遺址的西周時期,當時就有鋪地磚和空心磚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