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器械大全

中華武術器械大全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各種古兵器和武術器械1200餘種。其中包括劍、刀、槍、棍、棒、戟、叉、拐、斧、鉞、鞭、簡、錘、撾、钂、流星等。

內容簡介

《中華武術器械大全》 《中華武術器械大全》

《中華武術器械大全》,荊濤編著,1991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以早期青銅兵器與宋代前後的各種兵器為基礎,以近代兵器與現代《中華武術器械大全》劍、刀、槍、棍棒、戟、叉、拐、斧、鉞等進行系統編繪,共收有各種古兵器和武術器械1200餘種。劍、刀、槍、棍棒、戟、叉、拐、斧、鉞等進行系統編繪,共收有各種古兵器和武術器械1200餘種。

目錄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古兵器演變簡述
十八般兵器 書中頁面
各門派器械與器械套路
早期兵器
宋元明清兵器


斧鉞

弓箭葫蘆

盾牌
特種兵器
現代武術論著中的各種器械
各門派、民間及現代影視戲劇中的器械
刀 書中頁面



斧鉞

鐧鞭

钂槊
棍棒


鏈械
輪圈
鏟 書中頁面
手叉

軟械

判官筆
特種器械
盾牌
弓箭
特種器械的演練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書中頁面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武術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南拳北腿、少林武當、長兵短械名目繁多,多姿多彩。中國古兵器的發展為中華武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書中頁面 早在商代,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發展就有了適應車戰的長短青銅兵器。主要有矛、戈、戟、鉞、刀、大刀、大矛、劍等。戰國末期,兵器逐漸向鐵兵器演變。鐵兵器有劍、刀、戟、矛、匕首等。漢時兵器又不斷改進發展,技擊內容也比較豐富。漢時已經有了劍舞、刀舞、雙戟舞、鉞舞。這說明漢時的兵器既是戰爭的武器,又在逐步向藝術觀賞(套路)、強身健體方面發展。
宋時軍中的兵器開始向多樣化發展。《武備志》記載槍就有18種。如騎兵所用的“雙鉤槍”,步兵所用的“素木槍”,還有“搗馬突槍”、“拐刃槍”等。宋代在民間有很多練武組織,如“錦標社”(射弩)、“英略社”(使棒)等,這些民間團體自製一些武器在街頭設場演武,表演多種多樣的武藝,有弄棍、舞刀、舞槍、舞劍、打彈,還有對練如“槍對牌”、“劍對牌”等。對兵器改進發展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明代軍中主要兵器有長柄刀、槍,短柄長刀、腰刀,雜式兵器有钂鈀、钂、扒、馬叉、狼筅、鏟等。
清代軍中使用的兵器基本與明代相同。明清是中國武術走向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論述、記載古兵器的著作,如《武編》(編者唐順之,明嘉靖年間[1522-1566]刊印,此書在“前五卷”里列有牌、鐵火器、射、弓、弩、甲、拳、槍、劍、刀、鐧、錘、扒、钂、火夷等17篇)、《紀效新書》(作者戚繼光[1528-1587]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刊印,書中有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等篇,還講解了槍、牌、筅、棍、鈀、射、拳等書中頁面武術)、《武備志》(作者茅元儀,明天啟元年刊印,此書共分五部計204卷,84卷到92卷載有弓、弩、劍、刀、槍、鈀、牌、筅、棍等兵器)、《手臂錄》(清康熙元年吳殳著,此書以精解槍法而著稱)。這些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記載了一些拳術、兵器的技擊方法,對明、清代的武術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清代的統治者禁止人們練武,但在民間則以一些“社”、“館”等形式秘密習武、傳授武藝。在這個時期,一些有造詣的拳師自立門戶,發展風格各異的拳術,逐步形成自己的門派拳種。如著名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極拳、劈掛掌都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著名的少林、武當等門派在這時期已發展成熟。兵器的發展則衝破傳統的十八般兵器的式樣向多樣、多功能、奇特化發展,如各種形狀的“判官筆”、“峨眉刺”、“子午鴛鴦鉞”、“乾坤圈”、“日月牙”、“鏈子劍”等,暗器有“飛刀”、“飛劍”、“飛刺”、“鐵鴛鴦”、“如意珠”等。
隨著近代武術的發展,也流傳下來一些奇特的兵器,如“日月乾坤刀”、“官天梳”、“蛇尾傘槍”、“麟角刀”、“日月乾坤刀輪”、‘“陰陽雞爪鉞”(其中一些已經過改進)等。這些兵器以自己奇特的形狀與巧妙的擊法立足於中國古兵器(現代武術器械)之中,這些兵器的出現豐富了中華武術器械,對器械套路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早期的青銅兵器對現代武術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主要用於兵器研究,並為反映歷史的影視戲劇提供一些兵器參考資料。從宋以後有關資料記載的兵器可以明顯看出,兵器在各歷史時期始終在不斷改進與發展,它的改進與革新推動武藝的發展。一種新型兵器的製成必然伴隨著新擊法的出現,兵器的不斷改進可以說直接促使兵器擊法與套路的不斷完善。我們的祖先對兵器製作與發展已經做出了相當的成就,特別在軍中兵器則占有重要地位(《武經總要》、《武備志》、《武編》等著作,都有所記載)。但民間武術門派的獨門兵器就少有記載。由於歷史原因與各武術門派的保守,也使一些獨門兵器失傳。如何使古兵器重放光彩,將其改進成為習武之人得心應手、強身健體的器械,如何挖掘整理中華武術器械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讓這些歷經滄桑的(包括失傳的)武術器械重獲新生,確是一件困難重重但意義重大的工作。
本書以早期青銅兵器與宋代前後的各種兵器為基礎,以近代兵器與現代武術器械為藍本,將軍用與民間傳統各種器械如傳統劍、刀、槍、棍棒、戟、叉、拐、斧、鉞等進行系統編繪,共收有各種古兵器和武術器械1200餘種。其中一些兵器經過反覆研究改進設計而成,儘可能使這些兵器有一較完整的體系,使每種兵器有一較齊全的兵器“家族”。如劍類就有30多種,這些劍都各具自己特有的性能與外形,有刀劍合一的劍,有各種樣式的雙手使用的劍,有各種形狀與功能的鉤劍,有各種樣式的護手劍、短劍等,槍類有各種特形的長尖槍,各種形狀與功能的鉤鐮槍,以及各種雙頭槍、護手槍等;戟類有各種特形的長柄戟、中戟、排戟、雙戟兩用短戟、劍戟、鉤戟、手戟等。拐類有刀拐、戟拐、鐮拐、鉤拐、鉞拐、護手戟拐等;鏈械類有劍鏈叉、劍鏈劍、鏟鏈鏟、刀鏈刀、蝶戀花、日戀月、鉤鏈如意刀、刀鏈梳、蛇戟鏈刀斧等;其它象刀類、斧鉞類、钂槊類、輛圈類、叉類、鉤類、錘類、手叉類、鈀類、特種兵器類都經過系統編繪。書中頁面
中華武術走向世界需要在各方面有完整的體系與理論。武術器械的研究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它直接關係到中華武術器械套路、技擊的發展,需要眾多有志者從事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中華武術門派林立,拳種繁多,流傳很廣。在編繪中難免有漏誤之處,經過改進和重新設計的兵器也難免有不當之處,誠望讀者予以指正。

矛、戈、戟、鉞、刀、大刀、大矛、劍等。戰國末期,兵器逐漸向鐵兵器演變。鐵兵器有劍、刀、戟、矛、匕首等。漢時兵器又不斷改進發展,技擊內容也比較豐富。漢時已經有了劍舞、刀舞、雙戟舞、鉞舞。這說明漢時的兵器既是戰爭的武器,又在逐步向藝術觀賞(套路)、強身健體方面發展。
宋時軍中的兵器開始向多樣化發展。《武備志》記載槍就有18種。如騎兵所用的“雙鉤槍”,步兵所用的“素木槍”,還有“搗馬突槍”、“拐刃槍”等。宋代在民間有很多練武組織,如“錦標社”(射弩)、“英略社”(使棒)等,這些民間團體自製一些武器在街頭設場演武,表演多種多樣的武藝,有弄棍、舞刀、舞槍、舞劍、打彈,還有對練如“槍對牌”、“劍對牌”等。對兵器改進發展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明代軍中主要兵器有長柄刀、槍,短柄長刀、腰刀,雜式兵器有钂鈀、钂、扒、馬叉、狼筅、鏟等。
清代軍中使用的兵器基本與明代相同。明清是中國武術走向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論述、記載古兵器的著作,如《武編》(編者唐順之,明嘉靖年間[1522-1566]刊印,此書在“前五卷”里列有牌、鐵火器、射、弓、弩、甲、拳、槍、劍、刀、鐧、錘、扒、钂、火夷等17篇)、《紀效新書》(作者戚繼光[1528-1587]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刊印,書中有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等篇,還講解了槍、牌、筅、棍、鈀、射、拳等書中頁面 武術)、《武備志》(作者茅元儀,明天啟元年刊印,此書共分五部計204卷,84卷到92卷載有弓、弩、劍、刀、槍、鈀、牌、筅、棍等兵器)、《手臂錄》(清康熙元年吳殳著,此書以精解槍法而著稱)。這些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記載了一些拳術、兵器的技擊方法,對明、清代的武術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清代的統治者禁止人們練武,但在民間則以一些“社”、“館”等形式秘密習武、傳授武藝。在這個時期,一些有造詣的拳師自立門戶,發展風格各異的拳術,逐步形成自己的門派拳種。如著名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極拳、劈掛掌都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著名的少林、武當等門派在這時期已發展成熟。兵器的發展則衝破傳統的十八般兵器的式樣向多樣、多功能、奇特化發展,如各種形狀的“判官筆”、“峨眉刺”、“子午鴛鴦鉞”、“乾坤圈”、“日月牙”、“鏈子劍”等,暗器有“飛刀”、“飛劍”、“飛刺”、“鐵鴛鴦”、“如意珠”等。
隨著近代武術的發展,也流傳下來一些奇特的兵器,如“日月乾坤刀”、“官天梳”、“蛇尾傘槍”、“麟角刀”、“日月乾坤刀輪”、‘“陰陽雞爪鉞”(其中一些已經過改進)等。這些兵器以自己奇特的形狀與巧妙的擊法立足於中國古兵器(現代武術器械)之中,這些兵器的出現豐富了中華武術器械,對器械套路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早期的青銅兵器對現代武術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主要用於兵器研究,並為反映歷史的影視戲劇提供一些兵器參考資料。從宋以後有關資料記載的兵器可以明顯看出,兵器在各歷史時期始終在不斷改進與發展,它的改進與革新推動武藝的發展。一種新型兵器的製成必然伴隨著新擊法的出現,兵器的不斷改進可以說直接促使兵器擊法與套路的不斷完善。我們的祖先對兵器製作與發展已經做出了相當的成就,特別在軍中兵器則占有重要地位(《武經總要》、《武備志》、《武編》等著作,都有所記載)。但民間武術門派的獨門兵器就少有記載。由於歷史原因與各武術門派的保守,也使一些獨門兵器失傳。如何使古兵器重放光彩,將其改進成為習武之人得心應手、強身健體的器械,如何挖掘整理中華武術器械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讓這些歷經滄桑的(包括失傳的)武術器械重獲新生,確是一件困難重重但意義重大的工作。
本書以早期青銅兵器與宋代前後的各種兵器為基礎,以近代兵器與現代武術器械為藍本,將軍用與民間傳統各種器械如傳統劍、刀、槍、棍棒、戟、叉、拐、斧、鉞等進行系統編繪,共收有各種古兵器和武術器械1200餘種。其中一些兵器經過反覆研究改進設計而成,儘可能使這些兵器有一較完整的體系,使每種兵器有一較齊全的兵器“家族”。如劍類就有30多種,這些劍都各具自己特有的性能與外形,有刀劍合一的劍,有各種樣式的雙手使用的劍,有各種形狀與功能的鉤劍,有各種樣式的護手劍、短劍等,槍類有各種特形的長尖槍,各種形狀與功能的鉤鐮槍,以及各種雙頭槍、護手槍等;戟類有各種特形的長柄戟、中戟、排戟、雙戟兩用短戟、劍戟、鉤戟、手戟等。拐類有刀拐、戟拐、鐮拐、鉤拐、鉞拐、護手戟拐等;鏈械類有劍鏈叉、劍鏈劍、鏟鏈鏟、刀鏈刀、蝶戀花、日戀月、鉤鏈如意刀、刀鏈梳、蛇戟鏈刀斧等;其它象刀類、斧鉞類、钂槊類、輛圈類、叉類、鉤類、錘類、手叉類、鈀類、特種兵器類都經過系統編繪。書中頁面
中華武術走向世界需要在各方面有完整的體系與理論。武術器械的研究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它直接關係到中華武術器械套路、技擊的發展,需要眾多有志者從事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中華武術門派林立,拳種繁多,流傳很廣。在編繪中難免有漏誤之處,經過改進和重新設計的兵器也難免有不當之處,誠望讀者予以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