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枝睪吸蟲

肝吸蟲病是肝吸蟲寄生於人或哺乳動物肝膽管內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

肝吸蟲病是肝吸蟲寄生於人或哺乳動物肝膽管內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肝吸蟲學名稱為中華分枝睪吸蟲,成蟲寄生在人或動物的膽管內,成蟲壽命可達20-30年或更長時間,蟲體攝取宿主的紅細胞、白細胞,並不斷排出代謝產物和分泌有毒物質,損害宿主。成蟲不斷排出蟲卵,蟲卵隨膽汁進入消化道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肝吸蟲卵是人體腸道寄生蟲中最小的蟲卵之一,蟲卵形態略似電燈泡,蟲卵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中不斷發育,孵出幼蟲,幼蟲遇到淡水螺類並被吞食後,則在螺體內發育成第二期幼蟲即尾蚴,此時,尾蚴從螺體內逸出,不斷地在水面上遊動,如果遇到淡水魚、蝦,尾蚴則即附著魚體並侵入魚、蝦組織,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蟲即囊蚴。這時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蟲囊蚴的小魚、小蝦,或生魚片、沒有煮熟的魚、蝦以及被肝吸蟲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髮病。由於肝吸蟲成蟲在人體記憶體活時間較長,其症狀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感染蟲數的多少。輕度感染者,可無明顯症狀。感染蟲數較多者,可出現乏力、食慾不佳、腹痛、腹脹、消瘦、肝臟腫大等;重度感染者,肝膽管內可寄生上千條蟲子,充滿或阻塞肝膽管及其分支,發生嚴重的膽囊炎、膽管炎、膽石症,甚至可引起肝硬化或肝癌。肝吸蟲病引起的肝癌,過去認為缺乏科學依據,現在認為,肝吸蟲可引起原發性肝癌,應予警惕。近年來,有研究報告,在某些肝癌高發症區,肝吸蟲感染與肝癌發病率呈正相關,並報告14例肝吸蟲病伴發肝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