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是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德宏。

作者簡介

郭德宏

男,漢族,1942年3月出生,山東昌邑人。中共黨員。

1967年8月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曾任紅旗雜誌社《內部文稿》編輯部副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研究》雜誌副主編、第一研究部主任等,現任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組黨史黨建學科小組(學科評審組)成員。從小愛好文學藝術,後根據工作需要,從事編輯和中共黨史研究及教學工作。共發表文章180多篇,其中《第二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的土地政策的演變》(載《中國社會科學》中文版1980年第6期、英文版1981年第1期),獲《中國社會科學》第一屆青年優秀論文獎;《舊中國土地占有狀況及發展趨勢》(載《中國社會科學》中文版1989年第4期、英文版1990年第4期),被認為是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1991年獲中國中共黨史學會評選的中共黨史優秀論文二等獎。出版《中共黨史論集》、《中國革命和建設史論集》、《中國近現代農民土地問題研究》、《王明傳》、《新中國史略》等專著、合著10餘部,多次獲獎,其中《中國近現代農民土地問題研究》一書,被認為是有關這方面研究的權威著作之一。主編或參與編寫《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紅軍長征史》(1997年同時獲“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和國家圖書獎)、《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述評》等著作20餘部。1998年,獲中共中央黨校優秀教學獎。業績被載入《中國當代歷史學學者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當代科技專家大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中 國專家詞典》等,《北京黨史研究》等曾專欄介紹。

王海光

山東人,1954年生,碩士,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和中共黨史的教學研究。著有《旋轉的歷史》、《折戟沉沙溫都爾汗》(林彪事件)、《從革命到改革》 等專著,撰寫過若干當代史研究論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等書。

韓鋼

1958年生,湖南古丈縣人。1982年畢業於湘潭大學歷史系,198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馬列研究所。1985年9月至2001年6月,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供職。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從教。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共歷史、中國當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學術團體任職有:中國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理事、東方歷史學會理事。

內容簡介

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研究的學術性著作。全書以中國的現代化為經,以歷史時期為緯,列有中國當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國際關係、軍隊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專題近130個,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時期的重大事件、人物均有涉及。此次修訂跟蹤學界的最新研究動向,除對原專題修改補充或重寫,更增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楊奎松、沈寶祥、劉小萌等撰寫的新專題。充實了經濟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等方面的內容。

目錄

Ⅰ 開國創業

新中國建國方略的形成和確立

新中國外交方針的形成和實施

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談判中的利益衝突及其解決

建國初期的經濟格局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建國後的新區土地改革運動

建國初期城市工商業調整

新中國財經工作的統一

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運動中的社會動員

“三反”、“五反”運動

建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國家工業化戰略和過渡時期總路線

第一個五年計畫和國家工業化建設

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合作化運動高潮與批判鄧子恢事件

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和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及其初步實踐

從援越抗法到爭取印度支那和平的政策演變

中蘇關係的演變(1954—1960)

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初步展開

建國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和意識形態體制的建立

新中國教育體制的形成

胡風事件與1955年的肅反運動

建國初期的社會變遷

Ⅱ 曲折探索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蘇共二十大、非史達林化及其對中蘇關係的影響

50年代黨內關於建設速度的一場分歧和爭論

知識分子會議和“雙百”方針的提出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提出和整風運動的緣起

從整風向反右的轉軌

反右派運動的開展及其後果

“大躍進”的發動和高潮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年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始末

廬山會議和繼續“躍進”

50年代台海危機和統一祖國的努力

平定西藏叛亂

新中國解決邊界問題的努力和中印邊界戰爭

60年代中國對外戰略方針的演變

1961—1963年中美大使級會談

60年代前期的國民經濟調整

“七千人大會”的前前後後

“階級鬥爭為綱”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60年代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60年代前期意識形態領域的大批判

“三五”計畫的編制和變異

三線建設的決策和實施

“農業學大寨”運動

曲折發展中的軍隊建設

Ⅲ 十年風雨

批判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和再發動

紅衛兵運動的興起

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全國範圍的“奪權”運動

“二月抗爭”及批判“二月逆流”

人民解放軍的“三支兩軍

劉少奇冤案始末

中共九大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確立

1969年中蘇邊界衝突

60年代末的戰備高潮

“文化大革命”中的“斗、批、改”運動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林彪集團和林彪事件

70年代初期的“三個突破”與調整

1972年批判極左思潮的鬥爭

鄧小平再度復出

中蘇分裂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外交

中美關係的突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

Ⅳ 改革風雲

“文革”後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的恢復

“文革”後國民經濟的恢復和新冒進的出現

“兩個凡是”的由來及其終結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大規模冤假錯案的平反和各項社會關係的調整

文藝界的撥亂反正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民經濟的調整

1978-1984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思路的演進

中國對外開放的決策過程

農村改革的興起和發展

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和通過

中共十二大和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綱領的提出

80年代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80年代國際戰略轉變和外交方針的調整

新時期軍隊和國防建設的新局面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提出

中共十三大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

1989-1991年的治理整頓

Ⅴ 世紀新篇

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

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

巨觀調控決策和經濟“軟著陸”的實現

國有企業改革的新舉措及其進展

90年代的中國內政與外交

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和實施

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一國兩制”構想與香港、澳門的回歸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和實施

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90年代以來的執政黨建設

邁向新世紀的軍隊建設

“三步走”戰略的提出和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

跨世紀發展戰略的制定與中國現代化前景

新時期海峽兩岸統一進程和維護國家統一的鬥爭

新時期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

新時期中國農村的村民自治

新時期反貧困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新時期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