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傳播學早期的建制史與反思

中美傳播學早期的建制史與反思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外傳播教育比較研究叢書
平裝: 19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9055253
條形碼: 9787209055253
商品尺寸: 23 x 17 x 1.8 cm
商品重量: 281 g
ASIN: B004OVEWEG

內容簡介

《中美傳播學早期的建制史與反思》主要講述:巨觀地來看,由於西學東漸的影響(中國的新聞學與傳潘學都屬於舶來品,起初都是從美國引入),不僅美國的新聞傳播學理論在中國大行其道,而且,更為根本的是,其新聞——傳播的學科制度也在中國得到某種程度的複製和搬用。對於前者,即知識層面,我們歷來不乏關注(儘管有些僵化和滯後),而對於後者,即制度層面,我們尚不能說有敦銳的感知。也許是因為在既有的制度中浸潤日久,我們早已習焉不察地接受了某些外在的制度設計,而絕少有人意識到這貌似客觀化的安排也許未必是歷史發展的常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
第二節 關鍵概念
一、學科
二、學科制度
三、建制史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國外的研究狀況
二、國內的研究狀況
第二章 傳播學在美國的早期建制化歷程
第一節 新聞學院的“準備”:新聞研究的局限性及其“社會科學化”的拓展
一、1870年代~1920年代末:職業取向的新聞學研究興起
二、1930年代~1940年代中期:社會科學研究對新聞學領域的侵蝕
三、1940年代中期~1960年代:新聞學研究向大眾傳播學研究全面轉型
第二節 作為行為科學的傳播研究的醞釀和興起:私人基金會、管理型學者與社會政治思潮的歷史交匯
一、洛克菲勒基金會、拉扎斯菲爾德、教育廣播與新型研究建制的開創
二、洛克菲勒傳播研討班、馬歇爾、拉斯韋爾、二戰與傳播研究主導範式的形成
三、福特基金會、貝雷爾森與作為行為科學的傳播研究的興起
第三節 施拉姆式傳播學在新聞學院的建制化
一、因緣際會:新聞院系並非是傳播學生長的天然沃土
二、愛國鬥士:施拉姆的傳播學觀在二戰和冷戰中的形成
三、躋身名門:四大奠基人、資訊理論與學科合法性的建構
四、順水推舟:從布萊耶的新聞教育到施拉姆的傳播學教育
第四節 被掩蓋的諸種建制可能性
一、芝加哥大學短暫的傳播學建制
二、社會學為何“拋棄”了傳播研究
三、輿論研究與傳播研究的同路與歧路
第三章 傳播學在中國的早期建制化歷程
第一節 內在知識的演化:傳統新聞學的理論拓展及其與傳播學知識的銜接
一、從“工具”到“媒介”——新聞學撥亂反正時期(1978~1983),傳播學話語對極左政治宣傳的衝擊
二、從“訊息”到“信息”——新聞學恢復確立時期(1983~1986)對新聞本質的探尋及其與傳播學話語的勾連
三、從“傳統新聞學”到“中國式新聞傳播學”——新聞學豐富發展時期(1986~1989)對大眾傳播學的洋為中用
第二節 外在制度的設計:美國傳播學建制化模式與主導範式在我國的移植
一、新聞學之外的其他學科與傳播學的擦肩而過:社會學在院系調整後的整體停滯
二、傳播學進入“外國新聞事業”的視野:“資產階級新聞學的一個流派”
三、傳播學獨立“學科”意識的萌發:對美國學科建制模式的模仿
四、“施拉姆學派”的引入:學科建構的霸權過程
五、“傳播學即宣傳學”:社會對傳播學的接受與闡釋
第三節 傳播學初步實現建制化: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為例
一、早期傳播學選修課的開設
二、傳播學碩士生的招收與研究隊伍的初步養成
三、國際交流的興起與第一家傳播學研究機構的成立
第四章 對照與反思
第一節 中美傳播學建制化的不同路徑
第二節 對建制化的反思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