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寧濤、王飛、岳榮剛 圖書詳細信息:ISBN:9787302170242
定價:36元
印次:1-5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1-12-30
圖書簡介
本書以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為藍本進行編寫。本書在各章的講解過程中,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各章知識點及模型的創建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書共分11章,分別講解了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新增功能、基本操作、繪製草圖、基準特徵、基礎特徵、工程特徵、高級特徵、特徵操作、修改模型、模型裝配、工程圖設計等。其內容涵蓋了Pro/ENGINEER的常用功能和操作方法。本書在寫作方式上緊貼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的實際操作界面,採用軟體中真實的對話框、操控面板、按鈕和圖示進行講解,使讀者能夠準確、直觀地學習該軟體。本書可作為機械專業人員的Pro/ENGINEER自學教程和參考資料,也可作為大專院校CAD/CAM等課程的上課或上機教材。
圖書前言
Pro/ENGINEER是美國參數技術公司(簡稱PTC)的產品。PTC公司推出的單一資料庫、參數化、基於特徵以及全相關的概念改變了機械CAD/CAE/CAM的傳統觀念,這種全新的觀念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機械CAD/CAE/CAM領域的主要標準。Pro/ENGINEER能將設計至生產的全過程集成到一起,使所有的用戶能夠同時進行同一產品的設計製造工作,即實現並行工程。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是Pro/ENGINEER軟體的最新版本,與之前版本相比,該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如草圖的繪製、自動倒圓角、快速裝配、快速鈑金以及快速CAM等,可以幫助用戶更快、更輕鬆地完成工作。
本書共分11章,各章之間具有一定的遞推關係,希望讀者能夠按照章節順序系統地進行學習。具體內容如下。
第1章和第2章介紹了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界面、主要模組、基本功能以及基本的操作步驟,通過簡單的實例使用戶能夠快速入門。
第3章為草繪的知識,重點學習草圖繪製的概念、方法和過程。
第4章為基準特徵的知識,包括基準平面、基準軸、基準點、基準曲線以及基準坐標系的創建,可以更加方便用戶建模。
第5章為草圖基礎特徵,重點學習最基礎的拉伸、旋轉、掃描以及混合等特徵,這一章是Pro/ENGINEER實體建模中最基礎的特徵,讀者需要進行仔細的學習。
第6章為工程特徵,重點學習孔、殼、筋、拔模以及倒圓角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7章為高級特徵,該特徵可以創建基礎特徵較為難以實現的曲面或者實體,重點學習掃描混合、螺旋掃描、邊界混合以及可變剖面掃描。
第8章為複雜的高級特徵,此特徵建模是Pro/ENGINEER Wildfire 4.0提供的一組特殊的建模工具,是建模特徵的擴展,應重點學習實體修改類建模、折彎與展平類建模以及特殊形狀類建模。
第9章為特徵的編輯,重點學習模型樹、特徵編輯、特徵複製和特徵陣列。
第10章為模型的裝配,利用Pro/ENGINEER提供的“組件”模組可實現模型的組裝。在Pro/ENGINEER系統中,模型裝配的過程就是按照一定的約束條件或連線方式,將各零件組裝成一個整體並能滿足設計功能的過程。本章重點學習裝配的方法、裝配約束以及裝配的流程。
第11章為工程圖的設計,重點學習視圖操作、模版設計、標題欄設計及工程圖示注等功能。
本書採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講述方法,內容豐富,結構安排合理,實例均來自工程實踐。此外,還包含了大量的示例和思考練習,使讀者在學習完一章內容後能夠及時自檢。
圖書目錄
第1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簡介 1
1.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
概述 1
1.1.1 CAD技術的發展歷程 1
1.1.2 常用CAD軟體及其特點 2
1.2 Pro/ENGINEER簡介 4
1.2.1 Pro/ENGINEER的發展歷程 4
1.2.2 Pro/ENGINEER的主要模組及
套用領域 5
1.2.3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
新增功能 7
1.3 Pro/ENGINEER核心設計思想 8
1.3.1 基於特徵 8
1.3.2 參數化設計 11
1.3.3 單一資料庫與全相關 13
1.3.4 父子關係 14
1.4 本章練習 14
第2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4.0
操作基礎 15
2.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
的用戶界面 15
2.1.1 標題欄 16
2.1.2 選單欄 16
2.1.3 工具列 17
2.2 檔案操作 18
2.2.1 新建檔案 18
2.2.2 檔案類型 19
2.2.3 打開檔案 19
2.2.4 保存和備份 21
2.2.5 拭除和刪除 22
2.2.6 重命名 22
2.3 視圖操作 23
2.3.1 模型顯示 23
2.3.2 視圖控制 24
2.3.3 視圖方向 28
2.4 設定工作環境 29
2.4.1 設定工作目錄 29
2.4.2 自定義工具列 31
2.4.3 顯示設定 31
2.4.4 單位設定 36
2.5 入門實例 39
2.6 本章練習 42
第3章 繪製草圖 45
3.1 草繪基本概念 45
3.1.1 進入草繪環境 45
3.1.2 設定草繪環境 47
3.1.3 設定草繪器顏色 49
3.2 草圖繪製 49
3.2.1 直線 50
3.2.2 矩形 51
3.2.3 圓 51
3.2.4 圓弧 53
3.2.5 樣條曲線 55
3.2.6 圓角 55
3.2.7 點和坐標系 56
3.2.8 文本 56
3.2.9 調色板 58
3.3 草圖編輯 59
3.3.1 鏡像 59
3.3.2 縮放和旋轉 60
3.3.3 修改 60
3.3.4 撤銷與重做 62
3.3.5 修剪 63
3.4 草圖示注 64
3.4.1 線性標註 64
3.4.2 圓和圓弧尺寸標註 65
3.4.3 角度標註 67
3.5 幾何約束 68
3.5.1 豎直約束 69
3.5.2 水平約束 69
3.5.3 正交約束 70
3.5.4 相切約束 70
3.5.5 中點約束 70
3.5.6 對齊約束 71
3.5.7 對稱約束 71
3.5.8 相等約束 72
3.5.9 平行約束 72
3.6 本章實例 73
3.7 本章練習 79
第4章 基準特徵 81
4.1 常用的基準特徵 81
4.2 基準特徵的設定 82
4.3 基準平面 83
4.3.1 基準平面概述 83
4.3.2 基準平面的創建 84
4.4 基準軸 93
4.4.1 基準軸概述 93
4.4.2 基準軸的創建 93
4.5 基準點 99
4.5.1 基準點概述 99
4.5.2 基準點的創建 99
4.6 基準曲線 106
4.6.1 基準曲線概述 106
4.6.2 基準曲線的創建 106
4.7 基準坐標系 110
4.7.1 基準坐標系概述 110
4.7.2 基準坐標系的創建 111
4.8 本章實例 114
4.9 本章練習 116
第5章 基礎特徵 117
5.1 基礎特徵概述 117
5.2 拉伸特徵 118
5.2.1 拉伸特徵界面 119
5.2.2 拉伸特徵類型 120
5.2.3 拉伸特徵的深度類型 120
5.2.4 拉伸特徵實例 122
5.3 旋轉特徵 125
5.3.1 旋轉特徵界面 126
5.3.2 旋轉特徵類型 127
5.3.3 旋轉特徵的方向與角度 128
5.3.4 旋轉特徵實例 128
5.4 掃描特徵 131
5.4.1 掃描特徵界面 131
5.4.2 掃描特徵類型 133
5.4.3 掃描特徵實例 134
5.5 混合特徵 138
5.5.1 混合特徵界面 138
5.5.2 混合特徵產生的方式 139
5.5.3 混合特徵設定選項 141
5.5.4 混合點 143
5.5.5 混合特徵實例一 144
5.5.6 混合特徵實例二 148
5.6 本章實例 151
5.7 本章練習 155
第6章 工程特徵 157
6.1 工程特徵概述 157
6.2 孔特徵 157
6.2.1 孔特徵對話框 158
6.2.2 孔特徵上滑面板 160
6.2.3 孔特徵實例 165
6.3 抽殼特徵 168
6.3.1 殼特徵對話框 169
6.3.2 殼特徵上滑面板 169
6.3.3 抽殼特徵實例 171
6.4 筋特徵 173
6.4.1 筋特徵對話框 174
6.4.2 筋特徵上滑面板 174
6.4.3 筋特徵實例 175
6.5 拔模特徵 177
6.5.1 拔模特徵對話框 178
6.5.2 拔模特徵上滑面板 178
6.5.3 拔模特徵實例 182
6.6 圓角特徵 186
6.6.1 倒圓角特徵對話框 187
6.6.2 倒圓角特徵上滑面板 187
6.6.3 自動倒圓角對話框 189
6.6.4 自動倒圓角上滑面板 190
6.6.5 圓角特徵實例 191
6.7 倒角特徵 194
6.7.1 邊倒角 195
6.7.2 拐角倒角 197
6.7.3 倒角特徵實例 198
6.8 本章實例 200
6.9 本章練習 205
第7章 高級特徵 207
7.1 高級特徵介紹 207
7.2 掃描混合 207
7.2.1 掃描混合對話框 208
7.2.2 掃描混合上滑面板 208
7.2.3 掃描混合特徵實例 215
7.3 螺旋掃描 217
7.3.1 螺旋掃描特徵界面 217
7.3.2 螺旋掃描特徵實例1 218
7.3.3 螺旋掃描特徵實例2 222
7.4 可變剖面掃描 224
7.4.1 可變剖面掃描特徵
對話框 225
7.4.2 可變剖面掃描特徵
上滑面板 225
7.4.3 可變剖面掃描特徵實例 229
7.5 邊界混合 231
7.5.1 邊界混合特徵對話框 232
7.5.2 邊界混合特徵上滑面板 232
7.5.3 邊界混合特徵實例 237
7.6 本章實例 240
7.7 本章練習 251
第8章 複雜高級特徵 253
8.1 複雜高級特徵介紹 253
8.2 實體修改類建模 254
8.2.1 局部推拉 254
8.2.2 半徑圓頂 257
8.2.3 剖面圓頂 258
8.3 折彎與展平類建模 261
8.3.1 環形折彎 261
8.3.2 骨架折彎 263
8.4 特殊形狀類建模 266
8.4.1 管道特徵 266
8.4.2 軸特徵 268
8.4.3 唇特徵 270
8.4.4 法蘭特徵 271
8.4.5 環形槽特徵 273
8.4.6 耳特徵 274
8.4.7 槽特徵 276
8.5 本章實例 277
8.6 本章練習 282
第9章 特徵編輯 285
9.1 特徵編輯基本概念 285
9.1.1 模型樹 285
9.1.2 特徵的父子關係 286
9.2 特徵刪除 287
9.3 特徵隱含 288
9.4 特徵隱藏 289
9.5 特徵插入 290
9.6 特徵排序 291
9.7 特徵重定義 292
9.8 編輯成組 294
9.9 複製 295
9.9.1 複製特徵概述 295
9.9.2 新參考方式複製 296
9.9.3 相同參考方式複製 298
9.9.4 鏡像方式複製 299
9.9.5 移動方式複製 300
9.10 陣列 303
9.10.1 陣列特徵對話框 303
9.10.2 陣列特徵上滑面板 307
9.10.3 尺寸陣列實例 309
9.10.4 方向陣列實例 311
9.10.5 軸陣列實例 312
9.10.6 表陣列實例 313
9.10.7 參照陣列實例 314
9.10.8 填充陣列實例 314
9.10.9 曲線陣列實例 316
9.11 本章實例 317
9.12 本章練習 323
第10章 零件裝配 325
10.1 裝配檔案的建立 325
10.2 元件組裝概述 326
10.2.1 元件裝配特徵對話框 327
10.2.2 元件裝配上滑面板 328
10.2.3 元件顯示方式 329
10.2.4 組裝元件放置方式 330
10.3 組裝元件約束類型 331
10.4 元件的裝配過程 335
10.5 元件的操作 342
10.5.1 重定義裝配方式 342
10.5.2 打開元件 342
10.5.3 修改元件 342
10.6 元件的顯示 344
10.6.1 簡化顯示 344
10.6.2 “樣式”視圖 346
10.7 裝配模型分解圖 348
10.8 本章實例 350
10.9 本章練習 355
第11章 工程圖設計 359
11.1 工程圖基礎 359
11.1.1 工程圖環境概述 359
11.1.2 設定工程圖環境 360
11.2 建立視圖 361
11.2.1 建立工程圖檔案 361
11.2.2 一般視圖 362
11.2.3 投影視圖 367
11.2.4 輔助視圖 368
11.2.5 詳細視圖 369
11.2.6 旋轉視圖 370
11.2.7 剖面視圖 371
11.3 視圖編輯 376
11.3.1 移動和對齊視圖 376
11.3.2 拭除、恢復和刪除
視圖 377
11.4 工程圖示注 378
11.4.1 尺寸類型 378
11.4.2 創建驅動尺寸 378
11.4.3 手動創建尺寸 380
11.4.4 標註公差 383
11.4.5 標註表面粗糙度 385
11.4.6 添加注釋和表 386
11.5 本章實例 389
11.6 本章練習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