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地處湖北中部,始建於1988年,是國家第一批掛牌的國家糧食儲備庫之一,也是國家投資興建的18個機械化骨幹糧庫之一,2002年3月被正式上收為中儲糧總公司直屬庫。

企業簡介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地處湖北中部,始建於1988年,是國家第一批掛牌的國家糧食儲備庫之一,也是國家投資興建的18個機械化骨幹糧庫之一,2002年3月被正式上收為中儲糧總公司直屬庫。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庫區占地面積226畝,擁有43棟、總倉容量達1.57億公斤的倉庫和886米的鐵路專用線及兩個日產150噸的大米加工廠等規模適中、功能完善的大型糧庫。糧庫現有幹部職工70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2人,副高技術職稱4人,中級技術職稱21人。

糧庫內設五科一室,主要從事中央儲備糧的收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及相關業務,並承擔著荊門片區國家政策性糧油收儲和監管任務。直屬庫於2004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庫質量檢測中心取得了省級計量認證。

倉儲隊伍

一是堅持每年針對性地實施員工60課時業務培訓計畫,做到了年初計畫,全年實施,年底測試。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二是每年在本庫和荊門片區直管庫之間組織開展儲糧害蟲識別、實倉糧情調查分析處理和糧食品質檢驗等業務技能比武及軍訓、消防安全演練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業務培訓活動。
三是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專業素質。對通過再教育學習獲得專科、本科或研究生文憑的,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和8000元的獎勵。目前全庫大專以上學歷已占全庫員工總人數88.6%,與上收時相比,大專以上學歷比例上升了58.6%。

規範管理

夯實“兩個確保”基礎
1、積極推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促進管理精細化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荊門直屬庫自2004年8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後,又積極引導荊門片區的6個直管和代儲庫於2005年8月也全部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量化考核

落實管理精細化
一是建章立制,規範管理,使每位員工從生活、學習到工作都有行為準則和規範,使每個工種、每項工作及每個業務環節都有程式可依,實現規範操作,用制度約束人和管理人,克服了管理和工作中的隨意性。 
二是量化指標,單倉考核。大力推行了“五包”、“兩定”、“一掛鈎”和單倉考核管理辦法,制定了《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儲糧包倉制管理實施方案(試行)》。
三是認真檢查,不走過場,發現隱患,及時清除。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四是分片負責,齊抓共管。推行了“責任到倉,考核到人,分片負責、獎懲掛鈎、領導示範、科長包片、齊抓共管”的辦法,並堅持開展一月一檢查、一月一評比、一月一獎懲、一月一通報“四個一”的管理機制和流動紅旗倉競賽活動。
五是開展競賽,比學趕幫,不斷促進荊門片區中央儲備糧工作再上台階。
六是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從直屬庫到各直管庫的領導及相關科長均帶頭創建了安全儲糧示範倉和共產黨員示範倉。
七是注重質量,嚴格把關。對入庫糧食堅持採取密碼編號、封閉驗質,並全部實行機械清雜進庫;堅持每年對庫記憶體糧進行定期品質分析,對上年新輪入的糧食定期進行分倉、分層面、分點位質量跟蹤檢測,保證了中央儲備糧常儲常新。

倉儲功能

由於荊門庫是在老庫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在上收前,一直處於邊建設邊營運的過程中,庫內總體規劃和布局不夠合理,部分硬體設施損壞嚴重,基礎設施很落後。為此,糧庫特聘請武漢糧科院的專家為糧庫制訂了中長期和短期發展規劃,先後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並按先生產後生活的原則對糧庫的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面積、全方位的改造。目前荊門庫的倉儲設施條件和庫區環境明顯改善,庫容庫貌煥然一新,糧食安全保障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

技術創新

近年來,荊門直屬庫堅持“以直屬庫為基地,以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以控溫儲糧為方向,以保持儲糧品質為目標”的倉儲科技工作方針,堅持採取落實科技創新專班、落實科技創新項目、落實科技創新資金、落實科技創新定期交流制度和落實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在直屬庫和荊門片區大力組織開展了民眾性的科學儲糧和科技創新活動。

成效及經驗

近年來,荊門直屬庫在中儲糧湖北分公司組織的糧食保管和檢驗技能競賽中均獲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直屬庫倉儲檢驗科分別被中儲糧總公司和荊門市總工會授予“學習型紅旗班組”和“工人先鋒號”稱號。檢驗員劉愛蘭被荊門市總工會分別授予“技能之星”和“五一勞動獎章”。直屬庫還先後榮獲湖北省“重契約、守信用企業”、“湖北省消費者滿意單位”、“湖北省用戶滿意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荊門市最佳文明單位”、“湖北省文明單位”及“中儲糧總公司先進直屬庫”等榮譽稱號;自2006年以來,先後完成國家級、省級和自主立項的科研項目達20多項,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完成小發明小創造1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逐步實現了“科研出成果,儲糧出效益,企業出人才”的戰略目標,並被中國糧油學會儲藏專業分會確定為“儲糧新技術推廣示範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