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劉劍鋒 著叢 書 名: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出 版 社:經濟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5874169出版時間:2009
-01-01版 次:1頁 數:178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金融理論內容簡介
《中國金融發展路徑及其效率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以及《中國金融發展路徑及其效率研究》的結構和研究方法,指出了《中國金融發展路徑及其效率研究》中主要的創新點。接著回顧了金融系統、金融體系和金融發展理論等相關概念和內容,綜述了商業銀行主導型金融發展、證券市場主導型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的理論,以及相關實證研究的回顧與總結。 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國在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制度環境下,中國經濟成長的特點,描述了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的演進和互動發展,並推動了中國金融深化的路徑及其發展邏輯。最后綜述了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相關的實證研究,討論了現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首先通過了理論模型討論金融系統影響經濟成長的可能途徑,並以此為基礎提出實證研究模型。實證研究方法採用的是panel模型,結合計量經濟學的最新發展和相關計量軟體,恰當的處理內生性問題,並對所有的實證結果進行了可靠性檢驗,力求實證研究的嚴謹和合理。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考慮了聯立偏差、異質性偏誤和遺漏變數之後,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對經濟成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促進的效率很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和經濟成長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最後結合實證結果以及以往相關研究的結論,就實證結果給出了合理的經濟學解釋。第四部分對全文的實證結果進行了總結,對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在對經濟成長源泉的研究過程中,金融因素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年來,國外經濟學家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做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系統在金融機構數量、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金融交易的數量和金融資產的質量都和經濟成長存在顯著的關係。 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是在中國政府主導下進行的,同步於中國的經濟市場化過程。這種供給型的制度創新和西方已開發國家的需求誘致型的制度創新是不同的。關於金融發展,主要是商業銀行發展和資本市場發展,與中國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研究,國內研究多數局限在全國層面的研究。而本次研究則利用了從1980年到2004年之間全國30個省組成的panel數據,同時結合計量經濟學理論的最新發展和相關計量工具,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商業銀行發展、資本市場發展與中國經濟成長的相關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數據類型和實證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創新。
作者簡介
劉劍鋒,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在國家核心期刊《經濟縱橫》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篇,參與浙江省科技廳基金項目1項。目前在浙江林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任教,從事教學和理論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微觀金融、公司金融和國際貿易理論。任教以前,曾在北京從事金融租賃領域的實務工作。
目錄
第1章 緒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對象、方法和數據
1.3 本書的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
1.4 本書的主要創新之處
第2章 金融發展理論綜述
2.1 金融結構、金融系統與金融發展
2.2 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
2.3 銀行主導的金融系統與經濟成長的理論
2.4 證券市場主導的金融發展和經濟成長的理論
2.5 金融系統和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回顧
第3章 中國經濟成長和金融發展的路徑、邏輯
3.1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特徵和典型現象
3.2 中國金融改革、金融發展的歷史回顧及路徑分析
3.3 銀行系統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的結構組成和發展路徑
3.4 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及其結構分析
3.5 中國上市公司行為和企業融資現狀
3.6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的實證研究
第4章 理論模型、變數和數據
4.1 理論模型
4.2 解釋變數和被解釋變數的選取
4.3 實證樣本數據的選擇和解釋能力
第5章 商業銀行發展與中國經濟成長的實證研究
5.1 引言
5.2 實證模型說明
5.3 一般線性回歸方法
5.4 內生性問題
5.5 差分模型
5.6 實證結論的闡述與討論
第6章 資本市場發展與中國經濟成長的實證研究
6.1 引言
6.2 計量模型、變數和數據
6.3 一般線性回歸
6.4 內生性問題
6.5 實證結論闡述與討論
第7章 總結與政策建議
7.1 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
7.2 資本市場結構的最佳化和上市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
7.3 商業銀行、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以及金融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