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叢書名: 鳳凰文庫·歷史研究系列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14058379
條形碼: 9787214058379
尺寸: 22.8 x 15.4 x 3.2 cm
重量: 640 g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通史(第3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內容簡介:洋務運動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最早嘗試階段。在洋務運動中,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現代性因素:在軍事方面,引進和生產新式軍火裝備,開展了新式軍事訓練,建立了新式海軍;在外交方面,開始建立新式的外交制度,派遣駐外公使和領事;在經濟方面,開始創辦包括航運、保險、採礦、通信、紡織、造船、冶煉等行業的新式工廠和企業,並採用了官商合作的“官督商辦”制度和股份制形式;在科學技術方面,開展了一些學習外國先進科技文化的教育和傳播活動,培養了一批新型的科技人才,翻譯出版了一些西方的科技書籍;在爭取民族獨立方面,開展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外國侵略的軍事和外交較量;在政治改革方面,出現了一些早期的維新(改良)思想家,提出了諸如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的思想和主張。
從中國早期現代化的三大主體內容來看,洋務運動時期的嘗試主要表現為包括軍事工業在內的工業化方面,其他兩個方面或顯得軟弱無力,或處於思想萌芽階段,無所建樹。因此,洋務運動時期的早期現代化嘗試,主要是早期工業化的嘗試,或稱為早期工業化的開端,而且是一種缺乏前提條件的工業化嘗試,是一種局部的、初步的和畸形的早期現代化嘗試。
洋務運動以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束而告終。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則證明洋務運動的“自強”目的不僅沒有實現,甚至使中國更加貧弱,更加遭到列強的侵略和掠奪。
洋務運動對中國早期現代化具有一定的積累和教訓意義的。洋務運動中所創造和產生的一些現代性因素,為後來的歷史繼承和發展。洋務運動的破產,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不改變中國的封建制度,不取得民族的獨立,單純靠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要想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是不可能的。此後,中國進入了以變革政治制度和爭取民族獨立為主流的早期現代化的新時期。
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章 政權結構變異與洋務派官僚集團形成
第一節 中央政府權力結構的變異
第二節 地方權力強勢的形成
第三節 洋務派的形成
第四節 清流派的興起與沉寂
第二章 求強、求富與洋務運動前期舉措
第一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與外交體制的刷新
第二節 建設新式軍隊的早期嘗試
第三節 官辦新式軍用工業的興起與中國早期工業化的開端
第四節 官督商辦民用企業的產生和發展
第五節 新式文教機構的設立與引進外國先進文化的開始
第三章 外國對華經濟擴張和中國民間工商業的進步
第一節 中外貿易狀況的變化
第二節 外資企業發展和買辦隊伍擴大
第三節 中國私人資本工商業的變異和創新
第四節 傳統農商工業的變異
第四章 教案:民間反教鬥爭與官方外交危機
第一節 外國教會的“傳教”活動
第二節 《北京條約》訂立後的教案
第三節 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
第四節 從黔江教案到成都教案
第五節 巨野教案和大足教案
第五章 邊疆危機與中法戰爭
第一節 英國製造雲南邊疆危機與《煙臺條約》的訂立
第二節 日本侵犯台灣與中日《北京專條》訂立
第三節 阿古柏與俄國入侵中國西部邊疆及清政府收復新疆
第四節 英國覬覦西藏與清政府的對策
第五節 法國侵占越南和中法戰爭的爆發
第六章 洋務運動後期的舉措
第一節 重建海軍
第二節 洋務工業的新進展
第三節 商辦企業新發展
第七章 早期維新思潮的興起
第一節 早期維新士人群體
第二節 民族主義的萌發
第三節 重商思想的興起
第四節 民主觀念的產生
第八章 中日甲午戰爭
第一節 甲午戰爭的爆發及過程
第二節 中日議和與《馬關條約》的訂立
第三節 台灣人民的反割讓鬥爭與日本侵占台灣
第九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與洋務運動失敗
第一節 列強對中國主權的侵占
第二節 列強文化輸入的升級
第三節 中國新社會因素的初步發展
第四節 洋務運動的失敗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