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責任
飛彈飛船陸海空,吳鉤漢月大唐風。
如今崛起承民意,亮劍我為天下公。
【賞析】“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一條至理名言。擁有五千文明歷史的中國曾經有過強盛,給世界帶來了繁榮,“絲綢之路”曾把東方文明播及世界,但也有過受屈辱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低谷,尤其是近百年來的屈辱史,在無數仁人志士的艱苦卓絕的奮鬥下,使得今天的中國走向崛起,走向繁榮。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其歷史責任是維護世界和平,更加珍惜這種來之不易機遇,使東方文明深入世界人民心中。讀黃莽《中國責任》此詩,立足現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使人振奮,同時也感受到那鐵肩擔道義,任重而道遠。
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里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今天的中國,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的仁人志的奮鬥下,我們不但擁有先進的國防,“飛彈飛船陸海空”,正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利器,在三位一體空間裡,肩負著保衛世界和平的使命,而且還把海陸空先進技術引為民用。我們曾有過輝煌,曾有過尊嚴,“吳鉤漢月大唐風”,中國在國力強大時,把文明恩惠世界,也正是大唐之風,世界各國還依然保存著唐風唐韻,東方文明深得人心。如今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各族人民銳意進取,同心同德,順應歷史潮流,“如今崛起承天意”,時不我待,我們正萬眾一心,向繁榮邁進,崛起的中華民族,將會以強大的國力展現在世人面前,使世界人民和諧共處,享受人類智慧的成果。天下大同,人心所向,“亮劍我為天下公”,強國夢,天下為公,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追求的奮鬥目標,也是一個責任大國所當擔的。
本詩在技巧上嫻熟而又巧妙地運用借代、對比、象徵等手法,使整詩意象鮮明,節奏和美。在語言特色上,以勁健引人,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喻彼行健,是謂存雄。以豪放見巨,由道反氣,處得以狂,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以精神感人,欲返不盡,妙造自然,伊誰與裁。然詩亦有言道者,信也。
【賞析】不管進行什麼體裁的創作,題目範圍太大,則難以下筆,往往無從表達。山水悟道的這首七絕題目確實很寬泛,且力拔千鈞,用短短的七絕體進行創作,確實很難寫出“中國責任”來。然山水悟道以較為嫻熟的表達技巧,跳躍性的語言將中國責任詮釋得甚為到位,並恰如其分地將個人的責任與中國的命運聯繫起來,愛國熱情盡在其中。全詩剛勁有力,積極向上,一股英雄之氣流溢於字裡行間,充滿著正能量,鼓舞人心。
起承兩句完全羅列客觀事物,此種寫法類似於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前三句,如果說馬致遠之《秋思》是以客觀景物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而這首七絕則是將客觀事物連綴起來,展現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此論精闢地闡述了詩歌的奇妙組合是沒有邊際的,通過奇妙的組合,或虛或實,組合出豐富的意象,從而表達意蘊深遠的內涵。此詩在這方面做得甚好,作者跨越歷史時空,追根溯源,從當今發達的海陸空現代武器——飛彈飛船寫起,展現當今科技的發達,顯示國力的雄厚,從而表現祖國的繁榮昌盛,說明祖國具有無比強大的力量。承句追溯歷史上興盛的幾個典型朝代,詩人依然以典型的事物來表現祖國的強盛:春秋時期的吳鉤,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後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歷代詩篇均有引用“吳鉤”一詞抒情達意,如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十三首·其五》。杜甫“少年別有贈,含筆看吳鉤。”——《後出塞五首》。李白《俠客行》中“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漢月”本義指漢家或漢朝時的明月,如南朝(陳)張正見《明君詞》:“寒樹暗胡塵,霜棲明漢月。” 唐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亦借指祖國或故鄉。 如唐杜甫《前出塞》詩之七:“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 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九:“萬里隔關山,一心思漢月。”“大唐”即是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唐朝,唐朝疆域遼闊,是版圖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不管是國力還是文化,唐朝均走在當時世界的前列。“吳鉤漢月大唐風”這種組合,有力地展示了歷代中國的強盛。所以,起承句著力表現了祖國的版圖遼闊、文化燦爛,最關鍵的是寫出了祖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內蘊著強大的民族精神,凌然不可侵犯,為轉結做足鋪墊,蓄足力量。
轉句順勢轉入國民的責任,即詩人認為擔當的歷史重任,這種重任神聖而又艱巨,以至於詩人上升到一種歷史使命,這種使命感似乎由來而生,之所以這樣,那是詩人骨子裡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是自身責任意識的驅動力。正可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論何時,國家的命運與每一個國人都息息相關。“如今崛起承民意”,更是令人喜不自勝,是啊!當今中國的雄起,勢在必然,那是天意,因為這種氣運由來已有,不可阻擋。此句飽含著詩人掩飾不住的喜悅,這種喜悅正是與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體現。如果說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那么詩人則是“先天下之樂而樂”了。這有何不可呢?因此,為了祖國的新氣象,我們更有責任保護祖國不受侵犯,結句“亮劍我為天下公”直扣主題,石破天驚,將中國的責任化為自身的責任,且義不容辭,這種凜然的英雄氣概觸動人心。讀罷,仿若見到一位準備出征、箭在弦上,誓死護衛祖國的英雄形象。詩人已然將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為了祖國,可以在所不惜。亮劍出征,必然所向披靡,無敵於天下。這是一種超越一切的精神,更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與其說詩人是在寫自己,不如說欲將這種責任意識浸入到每一個國人心中。如果每一個國人都具有中國責任,國家勢必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成就不敗的景觀!此結中的“我”既是“小我”,又是“大我”,強調了每一個國民對祖國不可推卸的責任,突出主旨,可謂“一句千鈞”,鼓舞士氣。
全詩起承轉合銜接自然緊密,在表達上有別於一般的愛國作品。詩人不是著眼於大敵當前、英勇赴難的立意,而是著眼於祖國有史以來的昌盛,從而生髮出要自覺護衛祖國榮耀的英雄豪氣,給人振奮,亦含有“居安思危”之意,而這種意識,更體現一個國人愛國的情感。在寫法上,新詞舊語交替使用,不僅具有時代特色,而且具有一定的歷史厚度,並未產生“不倫不類”的感覺。從一個意義上說,我們不僅要保留歷史精華,又要與時俱進,跟上潮流,藝術也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這種融合,有待於我們每一個詩者思考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