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賦詩言志”不僅是中國傳統的詩學活動,更是獨特的外交話語方式。它源於西周,盛於春秋,相承千載,貫穿古今,因為具有委婉含蓄、言簡意賅等特點,在歷史上經常為政治家、外交家所運用,直到今天,“賦詩言志”依舊發揮著它獨特的公共外交作用。“賦詩言志”原本起源於外交活動,但關於“賦詩言志”的研究,卻多限於文學領域,朴鍾錦所著的《中國詩賦外交的起源與發展》試圖從外交的視角對“賦詩言志”的起源與發展變化、特點與作用等,做一歸納與梳理,以此證明中國“詩賦外交”的源遠流長
作者簡介
朴鍾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曾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韓國影視劇的倫理內涵研究”、中國社科院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翻譯類項目“近世韓國疆域論考”翻譯工作、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項目之專題項目“韓日兩國農業污染防治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改項目“通過韓劇看韓國文化”等,出版教材2部,在《國際政治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國“詩賦外交”的起源:西周、春秋時期的“賦詩言志”
第一節“詩賦外交”:源於西周的外交話語方式
一、賦詩言志:起源於西周燕享禮的外交話語方式
二、西周“燕享禮”的賦詩、用樂禮儀模式
三、燕享禮中樂章之義的失落與詞章之義的興起:賦詩言志興起
四、西周時期的“詩賦外交”故事
第二節“詩賦外交”:興起於春秋時期的外交話語方式
一、“賦詩言志”盛行於春秋時期的各國外交活動中
二、從賦詩的目的看,“賦詩言志”是外交應對的基本功
三、從賦詩的主體來看,賦詩言志是一種職業性外交手段
第三節春秋時期“賦詩言志”的主要方式及特點
一、用歌樂詩的方式:歌詩、誦詩、賦詩
二、信息交流模式:共時雙向互動
三、詩的選取方式:“斷章取義”
四、詩的選取內容:《詩經》為主
五、賦詩的原則:“歌詩必類”
第四節春秋“詩賦外交”的作用與影響
一、以古比今,以示友好
二、借古諷今,暗示立場
三、含蓄、委婉進諫、勸告和表達意願
四、“詩可以觀”,即觀賦者之志,也可“別賢不肖而觀盛衰”
五、化干戈為玉帛
六、春秋“賦詩言志”對後世的影響
第二章中國“詩賦外交”的發展:中朝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第一節唐代中朝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一、唐代中朝兩國關係
二、朝鮮半島漢字、漢文化的傳入與發展
三、唐與新羅間的“詩賦外交”活動
第二節宋元時期中朝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一、宋與高麗之間的“詩賦外交”
二、遼、金與高麗的“詩賦外交”活動
三、元與高麗之間的“詩賦外交”
第三節 明朝與李氏朝鮮的“詩賦外交”
一、明代中朝兩國的文化、外交
二、明與李氏朝鮮的“詩賦外交”活動
第四節清代中朝兩國的“詩賦外交”
一、清代中朝兩國的文化、外交
二、清與李氏朝鮮的“詩賦外交”活動
第五節唐宋元明清時期中朝兩國“詩賦外交”的特點與作用
一、“詩賦外交”的基礎
二、對“詩賦外交”重要性的認識
三、“詩賦外交”的主體
四、交流的工具與方式、詩的創作方式
五、詩歌的主題
六、“詩賦外交”的作用
第三章中國“詩賦外交”的發展:中日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第一節中日“詩賦外交”溯源:最早的涉日詩歌
一、寶志的《邪馬台詩》
二、江淹的涉日詩歌
第二節唐代中日兩國問的“詩賦外交”
一、唐代中日兩國的文化、外交關係
二、唐代中日兩國的“詩賦外交”活動
三、唐代中日兩國間“詩賦外交”的特點與作用
第三節宋元時期中日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一、宋代中日兩國的“詩賦外交”
二、元代中日兩國的“詩賦外交”
三、宋元時期中日兩國間“詩賦外交”的特點與作用
第四節明代中日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一、明代的中日關係
二、明朝皇帝的對日“詩賦外交”活動
三、明朝文人名士的賦詩贈答
四、日本方面的賦詩贈答
五、明朝時期中日兩國間“詩賦外交”的特點與作用
第五節清代中日兩國間的“詩賦外交”
一、清代的中目關係
二、清代中日文化交流
三、清代中日兩國的“詩賦外交”活動
四、清代中日兩國間“詩賦外交”的特點與作用
第四章中國“詩賦外交”的變化:百年國難與抗戰詩歌
一、鴉片戰爭時期的“賦詩言志”
二、中法戰爭時期的“賦詩言志”
三、甲午戰爭時期的“賦詩言志”
四、“庚子事變”詩歌
五、“二十一條”國難詩歌
六、“五卅”國難詩歌
七、“九一八”國難詩歌
八、“七七”國難詩歌
九、抗日詩歌
第五章“賦詩言志”:獨特的外交話語方式及其當代公共外交作用
第一節“賦詩言志”:源遠流長的外交話語方式
一、“賦詩言志”:起源於西周早期的外交話語方式
二、“賦詩言志”:興起於春秋時期的外交話語方式
三、“賦詩言志”盛行於唐宋元明清的外交活動
四、“賦詩言志”成為百年國難與八年抗戰時期反帝反侵略的聲聲戰鼓
第二節“賦詩言志”:獨特的外交話語方式
第三節“賦詩言志”: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作用
一、“微言相感”:心靈溝通、精神共鳴的作用
二、抒懷言志:表達友好,借古諷今,暗示立場,和諧關係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