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中國是利用藻類最早而且是最為廣泛的國家之一,見於文字記載的歷史也超過了2000多年。但國人進行現代海藻學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最初僅限於分類學研究。新中國成立以後,研究隊伍和領域迅速擴大,為藻類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成立以後,藻類學者多成為會員,參與學術活動。
簡介
1979年10月被迫停止活動十餘年的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在武漢市召開恢復慶祝大會暨學會年會。大會期間,饒欽止、曾呈奎等20位藻類學家發起成立藻類學會。10月16日在武漢市洪山賓館,曾呈奎教授代表發起人宣布中國藻類學會成立,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根據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的授權,藻類學會在組織上屬於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的分學會,但可以以“中國藻類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Phycology,簡稱CSP)對外並開展活動。以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登記為法人單位。
學會成立以後,會員隊伍不斷壯大。1979年有會員204人,1985年為505人,1990年為604人,1995年為875人,1999年達到1015人,現有會員千餘人,成為國際上規模較大的藻類學會。
自1979年學會成立以來,每4年召開一次會員大會,進行理事會換屆選舉,現在已是第七屆理事會。1985年第二屆會員大會制定“中國藻類學會章程”,規定理事任職一般不超過兩屆,同時設立諮詢委員會。理事會的年輕化使學術活動保持了活躍的學術空氣,充滿活力。
自1979年第一次全國藻類學學術討論以來,堅持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舉辦14次全國學術討論會。此外,我會或我會會員還承辦或參與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在國內外產生廣泛的影響。曾呈奎理事長於 年當選為國際藻類學會主席。中國藻類學會已成為國際藻類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30年來,中國藻類學界加強了同相關學科的合作,除繼續深化分類區系,生態、生理和生化,生長、發育、遺傳和進化等基礎研究外,還拓展了分子生物學,環境生物學和空間生物學等新的研究領域。重視套用藻類學的研究是我國藻類學研究的特色和優良傳統。近30年來,中國藻類學界進一步加強同企業界的聯繫,積極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等新技術,促進養殖業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建立螺旋藻等微藻工廠化生產等新產業,積極參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及修復、生物能源的開發,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
歷史沿革
一、第一屆藻類學會:中國藻類學會的誕生
1979年10月16日,由饒欽止、曾呈奎、黎尚豪、倪達書、周貞英(女)、朱潔然、方宗熙、金德祥、華汝成、梁家驥、畢列爵、韓福山、錢澄宇、劉恬敬、吳超元、張德瑞、張峻甫、紀明侯、鄭柏林(女)、胡鴻鈞等20位我國著名的藻類學家發起的藻類學工作者組織——中國藻類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Phycology,簡稱CSP)成立大會在武漢洪山賓館舉行。在近70名到會會員的熱烈掌聲中,曾呈奎教授代表發起人宣布中國藻類學會成立,並由工作小組主持選舉產生了由27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第一屆理事會選舉13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曾呈奎為理事長,黎尚豪、朱浩然、方宗熙為副理事長;吳超元為秘書長,俞敏娟、費修綆、張憲孔為副秘書長。理事會一致推舉德高望重的饒欽止教授為名譽理事長。學會首次討論吸納了新會員總計204名;編選了第一次會員大會論文集,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第一次理事會上還討論決定:
(1)中國藻類學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中國藻類學會的理事長原則上從中科院海洋所和中科院水生所這兩個研究所交替產生;
(3)學會每兩年至少有一次學術會議,每四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並進行理事會換屆;
(4)學會遵守並沿用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的章程,必要時再制定自己的章程。
二、第二屆藻類學會:在新形勢中學會年輕化
中國藻類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大會於1985年10月在古城西安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由35人組成的理事會,13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黎尚豪為理事長,紀明侯、韓福山為副理事長;費修綆為秘書長,張憲孔、周顯銅為副秘書長。
此次大會的中心議題之一是,如何適應新形勢使我們的學會年輕化。大會提出了設立諮詢委員會的提案,並獲得通過和決定成立。諮詢委員會由第一屆理事會中任常務理事的朱浩然等11位老一輩藻類學家組成,由學會上屆理事長曾呈奎院士任主任委員,不再擔任理事,其中空缺由年輕同志填補。大會一致公推本學會的奠基人饒欽止教授、曾呈奎教授為名譽理事長。
會議認為,在服從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章程的前提下,有必要針對性地制定本學會的章程。在第二屆會員大會上制定並至今仍在沿用的“中國藻類學會章程”中,有兩條是今天應該特別談到的,即第三章第九條的理事連續任職一般不得超過兩屆和第11條的諮詢委員條款。這兩條規定的主要目的都在於,促進理事會自身的年輕化,增加其年輕人的比例,並保持活躍的學術空氣。
三、第三屆藻類學會:創辦《中國藻類學會通訊》
1990年初夏,中國藻類學會在南京召開第三屆會員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由35人組成的理事會,13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費修綆為理事長,張憲孔、齊雨藻和曾昭琪為副理事長;周百成為秘書長,劉永定和周漢秋為副秘書長。
第三屆理事會秘書處從1991年元月開始編輯出版了《中國藻類學會通訊》(不定期內部刊物),寄發學會會員,及時交流情況,報導學術動態,促進學會發展。
四、第四界藻類學會:“曾呈奎優秀論文獎”出爐
第四屆中國藻類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年會於1995年11月在成都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由37人組成的理事會,15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劉永定為理事長,周百成、吳慶余、張學成、齊雨藻和張憲孔為副理事長;周百成(兼)為秘書長,周漢秋、胡征宇、范曉和李夜光為副秘書長。
此次大會第一次評選以名譽理事長曾呈奎院士的名字命名的“曾呈奎優秀論文獎”。
1997年8月,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九次學術討論會上,理事會決定為慶祝我會成立20周年編寫《中國藻類學研究》一書。
五、第五屆藻類學會:放眼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
第五屆會員大會暨第十次學術討論會於1999年11月在浙江省寧波市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由45人組成的理事會,19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范曉為理事長,胡征宇、吳慶余、齊雨藻、張學成和劉志禮為副理事長;秦松為秘書長,宋立榮、王廣策、李夜光和周漢秋為副秘書長。
曾呈奎院士和諮詢委員畢列爵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中國海藻研究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和“中國淡水藻類的研究”的大會報告,回顧總結了中國藻類學研究的歷史和發展過程,特別是全面總結了新中國建立50年來我國藻類學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副理事長張憲孔做了“中國藻類學會20年”的大會報告,回顧了中國藻類學會1979年成立到今20年中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展現了中國藻類學會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進程,會員由70餘人發展到今天的1000多人,可以與已開發國家的藻類學業會相媲美。副秘書長鬍征宇研究員做了“紀念饒欽止教授誕辰100周年”的大會報告,展現了中國藻類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淡水藻類學研究的一代宗師饒欽止教授光輝燦爛的一生。全體藻類學研究工作者都將永遠銘記饒欽止教授對中國藻類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饒老對藻類學事業孜孜以求的精神將永遠鼓舞中國藻類學研究工作者勤奮工作,努力進取,為中國藻類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次學術討論會上,理事會決定組織我國藻類學專家對1979年出版的《藻類名詞及名稱》進行重新編寫,以適應藻類學學科發展的需要。
六、第六屆藻類學會: 70餘篇牆報圖文並茂地展示我國藻類學研究最新進展
第六屆會員大會暨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於2003年11月2-4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由44人組成的理事會,18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胡征宇為理事長,秦松、劉志禮、呂頌輝、吳慶余、張學成為副理事長;王廣策為秘書長,宋立榮、李夜光、李大鵬、周漢秋為副秘書長。
牆報展示是學術交流的方法之一,70餘篇牆報是這次學術討論會的一大亮點,圖文並茂地從資源與環境、藻類生物技術、藻類形態分類及生理生化三個方面展示了我國藻類學研究最新進展。
七、第七界藻類學會:秉承前統,少說空話多做實事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於2007年8月12-15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共收到論文摘要339篇,是歷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最多的一次。其中香港藻類學工作者第一次參加我會的會員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由48人組成的理事會,19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並選舉王廣策為理事長,宋立榮、吳慶余、呂頌輝、盧山、隋正紅任副理事長;丁蘭平為秘書長,徐旭東、李夜光、沈頌東為副秘書長,特聘周漢秋同志為副秘書長。
理事會討論決定編寫《中國藻類學研究的發展和展望》一書;籌辦“中國藻類學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