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場資源

中國草場資源

在我國各類農業資源中,草地資源占有重要地位。草地既是農牧民的基本生產資料,又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具有多功能、多重效益。加強草原保護建設是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牧區繁榮和邊疆穩定的需要,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

正文

中國草場資源中國草場資源

1990年中國草場面積2.22億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1%,在中國自然資源中名列第一。草場面積居世界各國前列。
中國草場大體上自東北大興安嶺起,向西南經陰山山脈、秦隴山地,直至青藏高原東麓,將中國分為東南、西北兩部分。西北部分是以畜牧業為方的牧區,草場面積廣袤;東南部分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區,草場與耕地、林地交錯分布,其中草場面積約占該區土地總面積的30%。

草場類型與分布

中國北方、南方草場資源類組成(見表1)。

荒漠草場 以超旱生小灌木和小半灌木為優勢組成的草場,一年生草本較少,植被稀疏。占中國北方草場總面積的34.7%,包括乾(平原)荒漠、高原荒漠和山地荒漠。這類草場每公頃產鮮草0.75~1.87噸,含灰分高達20~30%左右,春秋季為牧畜採食。

① 乾(平原)荒漠。是荒漠中主要的類型,占荒漠總面積的83%。集中分布在中國西北部的新、甘、寧、內蒙古等省區。有以珍珠為優勢的石質荒漠,以紅砂為優勢的粘土荒漠,以鹽爪爪為主的鹽土荒漠,以蒿屬、梭梭、沙竹等為主的沙地荒漠以及新疆北部、內蒙古西部的草原化荒漠。

② 高原荒漠。亦稱高寒荒漠。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原西部和藏北高原,海拔4500~6000米的地區。植被多以匍匐墊狀的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組成。如墊狀駝絨藜、藏亞菊、藏苔草腺毛風毛菊、棘豆等。在高寒荒漠草場的高原湖盆上有紫花針茅、異針茅、鹼茅等,構成草原和鹽化草甸。

中國草場資源中國草場資源

③ 山地荒漠。 占荒漠草場總面積的4.5%。分布於東經105°以西的許多山地、 除新疆阿爾泰山無山地荒漠草場外,余者山前地帶都有荒漠分布。且於北緯44°以南,隨緯度偏南而愈益升高。

山地荒漠草場均為高度乾旱的石質化山地,主要飼用植物有假木賊、合頭草、豬毛菜等;在黃土覆蓋的山前荒漠,則為蒿類植物構成的蒿類荒漠草場。山地荒漠草場缺水,通常在初冬降雪覆蓋期和春雪消融期放牧牲畜。

草原草場 占中國北部草場總面積的37.4%。以旱生多年生叢生禾草占優勢,混有一定數量的灌木、小半灌木。分為平原草原、山地草原和高原草原3類。

① 平原草原。由於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組成。乾草原在內蒙古高平原有大面積的分布,向西延伸到黃土高原,由旱生叢生禾草大針茅、克氏針茅、本氏針茅、糙隱子草和小半灌木冷蒿等組成多種類型的草原。每公頃產鮮草1.87~3.75噸,為中國重要的天然草場,適宜綿羊、馬、牛等放牧。

草甸草原是由中旱生多年生叢生、根莖禾草及雜類草等組成。如以貝加爾針茅、羊草、線葉菊等組成的各類草場。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北部及東北三省。每公頃產鮮草3~4.5噸,產量高、質量好,為中國重要的割草場和放牧場。適宜發展大畜。

荒漠草原以真旱生多年生草本占優勢,並有旱生小灌木參與,主要成分有石生針茅、沙生針茅、戈壁針茅、亞菊和一年生蒿類及刺葉柄棘豆、狹葉錦雞兒等。分布於內蒙古西部及寧夏甘肅、新疆等省區草原向荒漠的過渡地帶。

② 山地草原。廣泛發育於中國荒漠地區山地的垂直帶上。主要分布在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祁連山等山地。是中國主要的冬季牧場。由多種針茅、棱羊茅、羊茅、冰草、糙隱子草、冷蒿、繡線菊等組成草群。草質良好,適宜各種家畜放牧。

在新疆山地草原中有一個較大的尤勒都斯盆地草原,是天山南坡的最大夏季牧場。主要牧草有紫花針茅、座花針茅、扁穗冰草、落草等。在盆地外緣山麓的草群中具有亞高山草甸成分參與,如線葉蒿草、毛莨、龍膽和馬先蒿等極成草原化草甸草場。在旱年這類草場仍青綠,宜作為家畜保膘的放牧場。

③ 高原草原。俗稱高寒草原。這類草場資源的特點是草群花期短、結實快,可避免夏季陣性冰雪的危害。主要分布於西藏高原的中部,散見於青海省治多縣境內通天河中游沿岸的高平原上,呈舌扇狀分布。在高原上與小蒿草草甸或與草丘沼澤相嵌而形成組合資源。在晴朗而少雪的冬季,通常把零星積雪的地段作為冬揚。

草甸草場 占中國西北部草場總面積的27.9%。分為平原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原草甸3類。

① 平原草甸。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遼河平原的低洼地、坨甸地及新疆塔里木河河漫灘等地。通常呈帶、片狀分布的隱域性植被。主要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組成。根莖型、疏叢型禾草比重最大。在荒漠地區的平原草甸中,優勢牧草是蘆葦、假葦拂子茅、芨芨草,並混有脹果甘草、駱駝刺等鹽生植物。在西遼河坨甸地中是蘆葦、拂子茅、扁穗牛鞭草和羊草。而三江平原中的沼澤草甸主要是小葉草和多種苔草。這類草場草群茂密,草類高達60~100厘米左右,每公頃產鮮草4.5~6噸,是荒漠和草原區良好的割草場。

② 山地草甸。包括中山草甸和亞高山草甸,是中國傳統遊牧畜牧業的夏季牧場,集中分布於荒漠地區的山地,也見於大興安嶺林緣地區和西南亞熱帶山地。各地的草被有顯著差別,阿爾泰山以多種斗蓬草、天山以金蓮花、大興安嶺以線葉菊為主構成雜類草草甸,而在西南的亞熱帶山地則是以羊茅、垂穗披鹼草、穗序野生草、鵝冠草等分別構成禾草雜類草草甸。該類草場不僅蛋白質含量適中,且熱能較高。

③ 高原草甸。又稱高寒草甸。面積大而產草量低,每公頃產鮮草1.2~1.5噸。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及四川西北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植被主要由寒中生多年生密叢型草本組成,並有匍匐墊狀的雜類草。代表類型為高山嵩草草甸。是中國青藏高原氂牛和藏羊良好的放牧場。

草叢草場 草叢是草場植被類型之一,俗稱草山草坡。通常與耕地、林地呈交錯分布。分為草叢、灌木草叢和疏林草叢草場3類。 草叢以禾本科飼用植物占優勢。根據1980年以來,湘、鄂、豫和黔4省草場資源普查結果,草場毛面積占4省總面積的29.5%。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占3.1%;500~1200米的低山丘陵占42.6%;1200米以上的山地占54.3%。按草場資源片塊大小統計資料分析,從平原到山地,反映出片塊減少而面積增大的分布規律。

草場利用情況

中國的天然草場面積雖大,但優質草場比例不高。在中國草場中,牧草適口性好,產草量和營養價值高的草甸和草原草場只占21%,且半數以上分布在高海拔地區,開發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地處內陸乾旱的荒漠草場則占27%。南方的草叢草場雖草叢高大,產草量高,但花期老化迅速,營養成分和適口性降低,同時耐牧性較低,影響利用,必須加以改良,提高草場載畜能力。

草場載畜能力 草場的載畜能力可分為4類:一類草場一年內養一隻羊需1/3~1公頃;二類為1~2公頃;三類為2~3公頃;四類為3公頃以上。 椐此可將中國10省(區)各類草場載畜構成比例如表2。

中國草場資源中國草場資源

牧場季節性 中國北方廣大牧區把天然草場按季節劃分,並隨季節更替,順序地由山上至山下,又由山下至山上,年復一年地輪換放牧利用的牧場稱為季節牧場。其組合形式因地而異。大體可分為四季、三季、二季和不分季節的全年放牧等4種形式。 其中以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兩季牧場為多。在季節牧場的選擇上,遵循“冬暖、夏涼、春水、秋草”等自然規律,相應地選擇冬場、夏場、春場和秋場。

中國的草場資源明顯地存在季節性不平衡,普遍存在著冬春牧場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季節牧場面積的不平衡,牧草生長的季節不平衡,牧草營養的季節不平衡和草場載畜能力的季節不平衡等方面。總的來看,中國東南部草場資源為季節性較平衡地區,西北部為不平衡地區,西南為最不平衡地區。

由於草場資源的季節不平衡,在靠天養畜的情況下,則造成了家畜“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嚴重情況,這一情況在廣大牧區具有普遍性,成為畜牧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草場資源的營養特點 以主要草群和優勢牧草在生長期粗蛋白(簡稱氮)、無氮浸出物(簡稱碳)、灰分等營養成分的不同組合而劃分的不同的草場類型,其營養類型是迥然不同的,明顯地反映了草場的營養價值。按草場營養類型的特點進行家畜的配置,以獲得人類所需求的畜產品,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草場資源的基礎。

中國草場資源中國草場資源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