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者: | 姚福申 著 | ||
定價: | 49.00元 | 頁數: | 616頁 |
ISBN: | ISBN7-309-03919-X/G.520 | 字數: | 450千字 |
開本: | 小16 開 | 裝幀: | 平裝 |
出版日期: | 2004年6月 |
圖書目錄
緒論 有關編輯史若干問題的探討
上編 古代部分
第一章 世界古代文明與中國編輯工作
第一節 文字的出現和上古文獻的形成
第二節 泥版文獻在編輯和傳播上的局限性
第三節 埃及的紙草文獻及其編輯水平
第四節 古印度與中國的書籍編輯工作
第二章 中國文獻的出現和編輯的產生
第一節 我國文字和文獻的起源
第二節 殷代甲骨文獻的發現
第三節 殷代已有原始的檔案編輯工作
一、 甲骨文獻是有次序地疊放在檔案庫里的
二、 有些文獻已編次成冊
三、 殷代還編有長篇歷史文獻
第三章 周代———書籍編訂的草創階段
第一節 龜冊與簡冊
第二節 春秋以前的遠古典籍
第三節 我國古文獻的首次選輯和刪訂
第四節 孔子的編輯意圖及其歷史貢獻
一、 打破了文化知識為貴族壟斷的局面
二、 首創書籍的多種體裁
三、 使中國史學脫離神話的軌道
四、 有效地保存了中國古代的文史資料
五、 樹立了中華一統的愛國主義思想
第五節 戰國時期學術自由下的書籍新體例
第六節 《呂氏春秋》及其編輯特點
第七節 帛書的起源
第四章 中國古籍在秦世的兩次浩劫
第一節 “書同文”與《倉頡篇》編纂
第二節 新聞傳播手段的創新
第三節 秦始皇焚書的前因後果
第四節 “書亡於項羽”說
第五章 編輯業務的奠基時期———兩漢
第一節 漢初流行的古籍形制
一、 無書名,或無確定的書名
二、 不分章節,或分章節而無章名,編次混亂
三、 沒有篇題,或篇題位置前後不一
四、 編次前後不一,同一書有幾種出入較大的本子
五、 異體字、假借字、錯別字很多
六、 不著錄作者姓名和文章的時代背景
七、 多種彼此無關的書抄在一起
第二節 西漢前期的文化建設與征書、獻書
第三節 劉向父子在編輯工作上的貢獻
一、 劉向、劉歆生平簡介
二、 校書編目的具體辦法
三、 劉向編書時的文字加工情況
四、 《別錄》與《七略》
第四節 辭書編輯在漢代的產生和發展
一、 《爾雅》,中國最早的辭書
二、 揚雄和他的《方言》
三、 許慎與《說文解字》
第五節 通史、斷代史的第一次編纂
一、 司馬遷和《史記》的編撰
二、 《漢書》的編纂特色
第六節 今古文之爭與編校工作的進展
第七節 石經的校定和紙的發明
第八節 科技書籍的編撰與書肆的出現
第六章 中國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進展
第一節 圖書四部分類法的出現
第二節 汲冢書的發現和編次
第三節 郭璞與古籍編注工作
第四節 總集的產生和《文選》的編輯
第五節 韻書初創時期的編輯體例
第六節 早期佛經的翻譯工作
第七節 科技圖書編輯技術的進步
一、 輿地學方面的傑出貢獻
二、 《齊民要術》的編纂與科技書的專門化
第八節 紙的套用推動了編輯工作的發展
第七章 隋唐———編纂活動的發皇時期
第一節 隋初征書與煬帝焚緯
第二節 隋唐時代大型類書的編輯
第三節 設館修史制度的正式建立
第四節 佛經翻譯和韻書編輯的發展
第五節 唐代的時政記和朝報
第六節 政書的創始和發展
第七節 本草和方書的編纂
第八節 唐代書籍的裝 與印刷術的發明
第八章 飛躍發展的五代兩宋編輯出版事業
第一節 儒家經典的第一次雕印
第二節 北宋初期規模浩大的編纂活動
一、 “類書之冠”的《太平御覽》
二、 《冊府元龜》的纂輯
三、 會要的編撰工作
第三節 《資治通鑑》及其編撰特色
第四節 朝報、邸報和小報
第五節 宋代的官刻、家刻與坊刻
第六節 《通鑑紀事本末》開創史書新體例
第七節 南宋的職業編輯陳起父子
第八節 南宋時期目錄學的進展
第九節 宋代書籍版式、裝幀和活字印刷
第九章 元明兩代編輯與出版工作的進展
第一節 元代書籍的編印概況
第二節 馬端臨與《文獻通考》
第三節 我國最大的類書《永樂大典》的纂輯
一、 編輯《永樂大典》緣起
二、 《永樂大典》的編輯特色
三、 《永樂大典》的散佚及其主編的結局
第四節 西歐科技書籍的翻譯
第五節 地方志的編撰工作
第六節 明人編撰的三部科技書籍
一、 《本草綱目》與該書驗方索引
二、 17世紀的農業百科全書
三、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
第八節 明代編輯出版工作的缺陷
第十章 清代編纂工作及其經驗教訓
第一節 清代考據學方面的成就
第二節 章學誠及其編纂理論
第三節 康熙時代政府組織的編輯活動
第四節 現存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
第五節 關於《四庫全書》的編輯
第六節 書籍的抽毀和竄改
第七節 清代的文字獄和禁書運動
下編 近現代部分
第一章 鴉片戰爭前後的編譯出版工作
第一節 出於“以夷制夷”策略的翻譯活動
第二節 西方殖民勢力在中國出版界的滲透
第三節 教會的編輯工作和宣傳策略
第四節 清朝政府的禁書和太平天國的刪書
第五節 石印和鉛印書刊的相繼興起
第二章 維新運動與書刊編輯
第一節 洋務派進行的編譯工作
第二節 殖民主義者所介紹的“西學”
第三節 甲午戰爭與政論文章首次結集
第四節 維新派人士的編書和譯書
第五節 嚴復編譯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第六節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辦報高潮
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夜的編輯出版情況
第一節 商務印書館及其編譯所的創立
第二節 出版界在教科書編輯上的角逐
第三節 革命刊物的出現和書刊形態的改良
第四節 晚清自然科學的編譯工作
第五節 清代有關出版的律令與書業商會
第四章 民國初年的出版事業
第一節 中華書局的成立
第二節 商務與中華在書刊編輯上的競爭
第三節 若干有關新聞與出版的律令
第四節 北洋政府時期書刊編輯的特色
第五節 戲劇雜誌與戲劇叢刊的編輯
第五章 “五四”前後的書刊編輯活動
第一節 《新青年》的誕生、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第二節 雨後春筍般的新型書報雜誌
第三節 商務印書館在新潮流衝擊下的改革
第四節 “五四”時期四大副刊的編輯
第五節 “整理國故”與古籍索引的編纂
第六節 “五四”運動對編輯出版事業的促進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出版工作
第一節 新青年叢書與新青年社叢書
第二節 《共產黨》月刊及其編輯意圖的實施
第三節 黨的第一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第四節 上海書店及其編輯特色
第五節 長江書店———上海書店的繼續
第六節 《嚮導》與《中國青年》
第七章 十年內戰時期的編輯出版事業
第一節 國統區的四大出版社
第二節 地下出版物與偽裝發行
第三節 魯迅主持的編輯出版工作
第四節 鄒韜奮與《生活》周刊
第五節 國民黨的書刊審查制度與“新生事件”
第六節 張元濟編校古籍的成績
第七節 十年內戰時期的中小型出版社
第八節 《世界文庫》與《中國的一日》
第九節 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出版物
第八章 抗日戰爭時期的出版界
第一節 抗戰初期上海的編輯人協會
第二節 “孤島”時期的編譯出版工作
第三節 華美出版公司與時代出版社
第四節 視死如歸的愛國編輯
第五節 淪陷區編輯工作者的應變對策
第六節 全國出版中心的轉移
第七節 生活、讀書、新知的編輯特色
第八節 國統區編輯為出版自由而鬥爭
第九節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編輯出版事業
第九章 解放前夕的編輯與出版活動
第一節 轟轟烈烈的拒檢運動
第二節 奄奄一息的舊中國出版業
第三節 解放區編輯出版工作在勝利中前進
第四節 編輯工作者在迎接解放的日子裡
一、 為革命前赴後繼,勇往直前
二、 長夜待旦,相濡以沫
三、 為迎接解放而編輯出版的書籍
第十章 新中國編輯出版工作的起步階段
第一節 建國初期出版界概況
第二節 人民出版事業的整合與專業分工
第三節 關於書刊查禁界限的審定
第四節 全國統一編輯教科書的嘗試
第五節 編輯出版工作漸趨計畫化規範化
第十一章 出版事業在曲折中前進
第一節 取得改造私營出版業的勝利
第二節 對通俗讀物編輯工作的反思
第三節 計畫出版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
第四節 從貫徹“雙百”方針到開展反右鬥爭
第五節 1958年的出版工作大躍進
第六節 稿酬標準變化及其政治背景
第七節 “文革”時期的編輯出版界
第十二章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編輯出版工作
第一節 出版事業在“文革”後的騰飛
第二節 新時期的重要編輯活動
一、《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輯出版
二、《辭海》的多次修訂
三、《中國新文學大系》及其同類書籍的編纂
四、年鑑與地方志的編纂工作
五、其他重要出版活動及政策導向
第三節 對編輯人員任職條件的設定
第四節 人才斷層與高校試辦編輯專業
第五節 中國編輯學的初步形成與發展
第六節 改革開放與著作權法的制定
第七節 市場經濟下編輯工作的發展與困惑
一、 迎合市場需要,導致一時色情讀物泛濫
二、 從協作出版到公開買賣書號
三、 市場需求促使策劃編輯應運而生
四、 大部叢書與豪華裝幀熱的興起
第八節 編輯工作正步入網路時代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