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建築結構工程設計大師:楊寬麟

深切懷念恩師楊寬麟先生 懷念我的老師楊寬麟先生 楊寬麟年表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Grand Master of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in China
平裝:17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6184168X, 9787561841686
條形碼:9787561841686
商品尺寸: 24.4 x 17 x 1.6 cm
商品重量: 358 g
ASIN:B005XJ7XF8

內容簡介

《中國第一代建築結構工程設計大師:楊寬麟》內容簡介:我是晚輩,在我的記憶里,楊寬麟先生是早期的北京市建築設計院著名的“八大總”之一,負責設計院的第五設計室。巧得很,我1965年畢業分配到北京院時就在五室,但馬上去參加“四清”,等1966年回到室里時,已是“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了。那時楊寬麟先生已經七十多歲,很少到室里來,偶爾到院來的幾次,我這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伙子也只是遠遠望去,從未上前交談過一句話。但室里上上下下提起楊寬麟先生首先就會說起“南楊北朱”在20世紀50年代在和平賓館續建上的一場爭論,實踐證明那時楊寬麟先生的意見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另外,還有許多楊先生所講過的風趣幽默的小段子。更湊巧的是,後來楊偉成先生和我也在同一設計室共事,因工程關係有過多項合作,例如,“文革”後期的建國門外國際俱樂部工程,為中西餐廚房的排氣設計,尤其是機械排氣方案共同討論過多次;後來在東交民巷15號賓館的游泳館和羽毛球館的設計中,為空調設計又有密切的合作。說是合作,其實那時我還是初涉設計工作的年輕人,有幸得到偉成先生的許多指導和關照。

編輯推薦

《中國第一代建築結構工程設計大師:楊寬麟》是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目錄

序一 一代大師楊寬麟
序二 紀念一代巨匠楊寬麟先生
大師歷程
父親的生平
心中的楷模
聖約翰大學最年輕的一個系——建築工程系
土兄木弟三十年一施肇曾土木工程學院歷史回顧(摘錄)
憶校務委員會主任楊寬麟教授 徐以協
銘記與深情
父親的人生哲學
深切懷念恩師楊寬麟先生
回憶結構大師楊寬麟先生的幾件事
感懷恩師楊寬麟先生的功績和對我的培養
懷念我的老師楊寬麟先生
我對楊寬麟院長的懷念
我曾是受楊先生培養的苗子
懷念工程界引路人楊寬麟
深切懷念楊寬麟老主任 鮑鐵梅
懷念恩師楊寬麟教授
家和萬事興
父親、母親對我們的教育和影響
父親背後的絕對賢內助——我們的母親唐雲
家庭花絮數則
1.一段猶太情緣
2.憶泳池建造
3.兒媳憶公公
4.吃蛋炒飯
5.健忘的教授
6.十七年的記憶
7.“西紅柿”事件
8.捉賊趣事
附錄
楊寬麟年表
楊寬麟設計的主要工程項目
參考文獻
編後記

文摘

1949年全國面臨解放之時,對於國內每個知識分子來說,要在留在大陸抑或離開大陸之間作一選擇,也是表明個人政治態度的一個考驗。一些依附於國民黨政府與反動官僚資產階級的人,以及依附於外國資本集團與其後台政治勢力的知識分子,幾乎毫無例外地選擇離開中國大陸。而那些依附於民族資本家以及小資產階級、無黨無派的愛國人士等所屬的知識分子,則基本上選擇留在祖國大陸,但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也有小部分去到香港或國外,持觀望態度。父親毫不猶豫地決定留在國內。儘管基泰工程司大老闆關頌聲及二老板朱彬都明確提出希望父親和另一合伙人楊廷寶同去香港新成立的辦事處繼續合作,卻被“二楊”同聲拒絕。二楊的拒絕實際上表明了他們兩人對新中國的政治態度。
新中國成立前,父親經歷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卻沒有經歷或學習過社會主義社會,因而在自身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時,頭腦還十分簡單,政治水平還相當落後,這方面的表達能力亦很差。可以說,他高超的業務能力與低下的政治表達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雖然如此,他通過學習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可救中國的道理,所以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毛主席。黨和國家也十分重視與愛護他這樣的黨外人士,請他擔任多屆扎京市政協委員,直至政協副主席。他感受到政府對他的種種優厚待遇,也感受到生活的安定,決心用他所掌握的科學知識,為祖國的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父親在學生時代選擇的結構設計專業,伴隨他成年後的大半生,既是他的謀生手段,又是他的“至愛”。他沒有什麼生活上的特別嗜好,而鑽研結構技術就是他的最大嗜好;吹著口哨、擺弄著他手中的計算尺,就是他最開心的事。
自1917年留學回國開始工作時起,他在業務實踐中就體會到當年中國社會市場上,建築材料是多么匱乏和昂貴,不用說型鋼,就連鋼筋、水泥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他,作為國內現代樓宇建設的第一代結構工程設計者,也是推廣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先驅,就將結構設計中如何貫徹節約建築材料當成是工程師應負的責任。
本著這種責任感,父親在一生的結構設計中,一貫地貫徹“堅固、節約、輕盈”的信念,並且在教學中以及業務實踐中,不斷地向學生和部下灌輸這種信念。他的多年努力沒有白費,凡是他所指導過的、熱愛本職工作的學生和設計師們,幾乎沒有例外地接受並身體力行地推行這種信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