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8年,其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實驗室是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科研機構,行政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中科院創新基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幾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三大特色的研究方向: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化學生物學,感染與免疫,並在上述重點發展領域取得了一些較為矚目的成績。
實驗室-科研領域
再生生物學實驗室是該研究院第一個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具有規模與長遠發展前景的研究室,也是其基礎與套用研究的主力軍。該室主任裴端卿研究員是國內最早從事幹細胞多能性維持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以幹細胞多能性維持研究為核心,以體細胞重編程和多能誘導幹細胞(iPS)技術為主戰場,該團隊的工作在國內外已經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特色。該室承擔了重要的國家與地方項目,總經費9000餘萬元,已具有較堅實的基礎。在該室主要成員的積極組織與推動下,主題為“幹細胞生物學與克隆”的第313屆香山會議獲得較完美成功,在幹細胞研究工作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舉辦了多次iPS技術培訓班,推動了全國“幹細胞與克隆”研究的快速發展。該實驗室還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組建了“幹細胞與克隆”研究的海外創新團隊,並組織多項國際學術會議,推動了我國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走向世界。再生生物學是中國科學院新興學科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實驗室的成立,對進一步凝聚、培養優秀人才,帶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在知識創新工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驗室-研究方向
(1)幹細胞與克隆:①維持胚胎幹細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分子網路研究。
②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建立及體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研究。
③胚胎幹細胞庫與幹細胞研究關鍵技術平台的建立。
④研製與培育與再生醫學相關的細胞、組織、器官和動物產品。
(2)發育與模式動物:
①研究心臟、肝臟和胰腺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
②建立靈長類動物遺傳與發育研究技術平台。
③非洲爪蟾胰腺細胞發育與再生。
④斑馬魚早期發育與SNX功能。
⑤生殖細胞形成與生殖幹細胞。
(3)化學生物學:
①利用細胞表型檢測和信號通路篩選等方法從小分子化合物庫和天然產物中篩選可以有效調控幹細胞命運的小分子化合物,解釋幹細胞命運調控的奧秘。
②以參與幹細胞命運調控的潛在信號轉導通路為導向,構建相應的小分子化合物庫。
實驗室-最新成果
維生素C以其抗氧化的特徵和對組織修復的重要性而著稱,它被認為對治療很多疾病有幫助。世界幹細胞領域權威雜誌《細胞·幹細胞》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發現:通過添加維生素C,能夠加快促進成體細胞生成類胚胎幹細胞,從而使老化幹細胞“返老還童”。早期的研究成果顯示,通過啟動一些特定基因,成體細胞能夠重編程轉化為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特徵的細胞,這樣的細胞被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這類細胞在再生醫學方面具有十分廣泛的套用潛力,但其轉化效率非常低。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及其研究團隊攻克了這一難題。他們通過添加柑橘類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將原來每一萬至十萬個細胞,才能有一個細胞轉化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提高到百分之十的高效轉化率。
“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未來人類可以治癒無數頑疾,甚至延緩人的衰老。這項發現,讓我們能更加容易地獲得誘導多能幹細胞。”裴端卿說,這項技術容易掌握,甚至在一所普通中學的實驗室就能進行,這為多能幹細胞研究的普及帶來極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