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區地理

《中國社區地理》,作者劉君德,2004年9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可供人文地理和社會、政治、經濟等學科科技人員和高校有關師生參考使用。

基本信息

作 者: 劉君德 著
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030124135
出版時間: 2004-09-01
版 次: 1
頁 數: 368
裝 幀: 精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政治/軍事>中國政治

內容簡介

《中國社區地理》是《中國人文地理叢書》之一,亦為《中國政區地理》的姐妹篇。作者試圖運用新的觀點、新的結構體系和最新資料,建立一個較完整的、科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地理學學科體系,填補我國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 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概念與原理,主要介紹社區的本質概念與意義,社區研究的對象、任務和內容,中國特色社區發展理論及社區的組織與管理;中篇為社區發展與差異,著重論述了中國的社會變遷與社區發展,包括古代、近現代、當代社區的發展,中國大陸和港澳台社區發展與空間差異;下篇為改革與探索,主要對我國城鄉社區管理模式、社區建設重點(社區黨建、社區自治、社區服務與社區保障、社區文化、生態、教育等)、社區規劃等進行論述,並提供了豐富的社區案例。 《中國社區地理》可供人文地理和社會、政治、經濟等學科科技人員和高校有關師生參考使用,同時可供政府、社區有關領導和管理幹部作為業務參考。

目錄

《中國人文地理叢書》序一
《中國人文地理叢書》序二
前言
上篇 概念與原理
第一章 社區的概念與意義
第一節 社區的概念
第二節 社區的基本要素和特質
第三節 社區類型與城鄉社區比較
第四節 新時期我國社區建設與發展的重大意義
第二章 社區研究進展與評述
第一節 西方社區發展進程與相關理論
第二節 國外城市社區發展的歷史脈絡
第三節 中國社區的發展與研究
第三章 社區地理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第一節 社區地理的對象和性質
第二節 中國社區發展與社區地理研究的任務和重點
第三節 社區發展與社區地理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社區地理研究的方法論基礎
第一節 社區的哲學原理
第二節 社區的政治學原理
第三節 社區的社會學原理
第四節 社區的經濟學原理
第五節 社區的管理學原理
第六節 社區的地理學原理
第五章 社區地理的本體論理論內涵
第一節 社區的社會體系理論
第二節 社區的結構功能理論
第三節 社區的社會行動理論
第四節 社區的人文區位理論
第六章 社區的多重空間屬性與影響社區的因素
第一節 社區的多重空間屬性
第二節 城市發展的歷史特徵與時代特徵對城市社區的影響
第三節 城市的巨觀地域結構對城市社區的影響
第四節 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階層分化對城市社區的影響
第五節 城市居住空間再造對城市社區的影響
第六節 人口素質與人文環境對城市社區的影響
第七章 社區的組織與管理
第一節 從單位到社區——中國城市社會組織方式的變化
第二節 城市社區組織管理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當代中國城市社區組織與管理及相關問題思考
中篇 發展與差異
第八章 中國的社會變遷與社區發展
第一節 社會變遷的一般理論分析
第二節 社會變遷和社區變遷
第三節 中國社會變遷和社區發展
第九章 中國古代的社區
第一節 中國古代鄉村社區
第二節 中國古代城市社區
第十章 中國近現代社區
第一節 晚清及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的社區
第二節 國民政府時期的社區
第十一章 中國當代鄉村社區
第一節 中國當代鄉村社區發展的演變過程
第二節 中國當代農村社區發展的新特徵
第十二章 中國當代城市社區
第一節 中國當代城市社區發展的演變過程
第二節 中國當代城市社區的主要特點
第十三章 中國當代香港、澳門、台灣社區
第一節 中國當代香港社區
第二節 中國當代澳門社區
第三節 中國當代台灣地區社區
第十四章 中國社區發展的空間差異
第一節 中國社區發展的空間差異規律
第二節 城鄉結合部社區的發展
下篇 改革與探索
第十五章 中國社區改革與發展的理論認識和巨觀思考
第一節 中國社區改革與發展的必要性
第二節 中國社區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第三節 中國社區改革與發展的巨觀思考
第十六章 中國社區民主政治建設
第一節 社區民主氛圍的培育與營造
第二節 城市社區居民自治
第十七章 中國社區服務與社會保障建設
第一節 我國城市社區服務概述
第二節 我國城市社區服務的拓展與深化
第三節 我國城市社區社會保障建設
第十八章 中國社區生態建設
第一節 人一環境一社會協調發展的城市社區可持續發展理念
第二節 居民生態保護意識的形成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第三節 生態型社區的規劃與設計
第十九章 中國社區文化建設
第一節 社區文化的內涵及其意義
第二節 社區文化發展的幾個關係問題
第三節 社區文化建設中的幾個誤區及其發展途徑
第二十章 中國學習化社區建設
第一節 學習化社會的內涵及基本特徵
第二節 學習化社區建設
第三節 社區學習型組織及其案例研究
第二十一章 中國社區建設規劃
第一節 社區規劃的相關理論探討
第二節 城市社區規劃及其相關問題
第三節 農村社區規劃及其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序言

人文地理學是一門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經過長期的探索,人們認識到它的核心是研究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的形成過程、結構特徵和發展趨向規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把客觀存在的人地關係地域系統作為整體加以最佳化和調控的可能途徑和對策,其目的是為了謀求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我國古代在很多哲學、歷史和文學的作品中包含了人類活動和自然界相互關係的論述,認為人地關係有和諧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這可以看作是人文地理思想的淵源。比較系統的論述則見諸歷代的正史中的地理志、各類地方志和遊記中,涉及面廣,但零星而分散,又和其他學科交錯在一起,因而古代人文地理學的個性是不明確的,只是知識和資料的積累過程。直到鴉片戰爭後,西方的近代人文地理學才隨著其他科學技術開始傳人中國,特別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通過外國學者、傳教士和我國派往歐美的留學生而陸續引進。此後在大學中設定地理系,成立地理學會,並建立了專業的地理研究所,廣泛開展近代人文地理學的講授和調查研究,但限於經費,工作規模小,出版成果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