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標語口號

1.簡明性 12.文化性 1.對仗式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裝:24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7330885, 7507330885
條形碼:9787507330885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2.2 cm
商品重量: 399 g
ASIN:B004A9CJY2

內容簡介

《中國的標語口號》運用理性分析和實例佐證相結合的方法,按照認識、擬寫、製作、完善標語口號的內在邏輯關係,對中國的標語口號,進行了比較深入、系統、全面的研究,解決了“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同時對標語口號的定義、特點、功能、分類、發展歷史、存在條件、內容來源、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表現載體、文字編排、色彩圖案的運用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等,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和交待,並附有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全書結構嚴謹、觀點鮮明,語言通俗,資料豐富,是一部集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工具類”新書。

編輯推薦

《中國的標語口號》:世界上凡是有文字語言的民族,不約而同地用『標語口號』——用字書寫、用口呼喊格言警句形式,營造了一種與政治體制改換、社會歷史變革、商品經濟發展、人民價值取向變化息息相關的戶外、文化環境,使身在其中的人目睹耳聞中,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作者簡介

王志強,山西陵川人,1953年出生,1974年入伍,2008年退休。在部隊團以上政治機關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熱愛寫作,尤其對學術性、研究性的東西感興趣,先後有200多篇各類作品被報刊選用.多次獲得新聞宣傳、優秀論文獎。曾任海軍航空兵政治部處長、艦隊航空兵政治部副主任、海航某師政委,並被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聘請為兼職教授.海軍大校軍銜。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認識標語口號
一、標語、口號的定義與相互關係
二、標語口號的基本特點
1.簡明性
2.時代性
3.大眾性
4.直觀性
5.導向性
6.公開性
7.鼓動性
8.普及性
9.感染性
10.多樣性
11.規範性
12.文化性
13.重複性
三、標語口號的基本功能與分類
1.政治宣傳功能
2.政策宣示功能
3.觀念倡導功能
4.思想啟迪功能
5.榜樣示範功能
6.精神弘揚功能
7.道德感召功能
8.法律震懾功能
9.目標激勵功能
10.行動宣言功能
11.行業公示功能
12.抒情勵志功能
13.管理規範功能
14.生活啟示功能
15.展示推廣功能
16.警示鑑戒功能
17.情感宣洩功能
四、標語口號存在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1.歷史基礎
2.理論基礎
3.思想基礎
4.社會基礎
5.文化基礎
第二篇 擬寫標語口號
一、標語口號內容的產生與來源
1.偉人題詞
2.領導語錄
3.會議精神
4.檔案要點
5.名人名言
6.詩詞歌賦
7.成語諺語
8.民眾口語
9.適時擬寫
二、擬寫標語口號的表現手法
1.正面引導
2.反面警示
3.總結反思
4.善意提醒
5.坦言告誡
6.公開承諾
7.抒情感懷
三、擬寫標語口號的表達方式
1.對仗式
2.對比式
3.排比式
4.比喻式
5.因果式
6.遞進式
7.擬人式
8.借代式
9.對話式
10.設問式
11.諧音式
12.自律式
13.數字式
14.陳述式
15.長短句式
四、擬寫標語口號應努力避免的問題
1.誇大其辭
2.片面絕對
3.譁眾取寵
4.野蠻粗魯
5.強勢脅迫
6.“衣”不合“體”
7.費解歧義
8.庸俗低俗
第三篇 製作標語口號
一、製作標語口號的展現載體與類別
1.橫幅類
2.豎幅類
3.旗幟類
4.掛畫類
5.板報類
6.櫥窗類
7.報刊類
8.網路類
第四篇 完善標語口號
第五篇 標語口語背後的故事
附錄一 不同時期代表性標語口號集錦
附錄二 形形色色的標語口號(圖片資料)
後記

圖書序言

王志強同志撰寫的《中國的標語口號》,抓住了一個司空見慣但又缺乏研究的重要課題。
媒體論及標語口號問題的文章不少,但像王志強這樣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面、系統、深入研究的還不多。通讀之後,我覺得這本書是淨化、最佳化戶外文化環境的有益嘗試。
世界上凡是有文字語言的民族,不約而同地用“標語口號”——用字書寫、用口呼喊格言警句形式,營造了一種與政治體制改換、社會歷史變革、商品經濟發展、人民價值取向變化息息相關的戶外文化環境,使身在其中的人目睹耳聞中,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文化發達的中國,從文字成熟開始創造“標語口號”以來,一直在“繁榮昌盛”的道路上迅跑。時至今日,更有“鋪天蓋地”之勢。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相對落後地區,戶外文化環境一門面、牆體、山體、街道、公路兩側,幾乎被各種材料製作的醒目標語口號所占領(這裡的口號指已經固化的),被人戲稱為“標語口號國家”。

圖書後記

本書在研究、撰寫過程中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這些資料的來源,絕大部分是本人在實際生活中的長期收集和積累,其餘部分來自書報資料和網路。無論來自哪個渠道,都屬於公開使用的領域。這與標語口號的性質、特點是相一致的。儘管如此,我還是要感謝那些不知名的標語口號擬寫使用者。是他們的先期勞動為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動、鮮活的素材。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書中所引用的資料總體上處於動態變化之中。也就是說,本書在用其說明問題時,所依據的僅僅是其當時(即作者採集標語口號資料時)的狀態,並不意味著那種情況永遠存在。尤其是用來說明需要糾正的問題時所舉的例子,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這些缺點和不足只能說明它們在實際生活中曾經存在過,並不能認為它們永遠存在。有些是擬寫使用者發現問題後已主動作了糾正;有些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已被新的標語口號所代替;有些本來就是時過境遷,早已棄之不用的歷史資料,只是為了說明問題,引以為戒,才作為實例去加以使用。當然,也不排除有可能在實際生活中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恰好與書中例證巧合。所以,當您看到本書時請不要簡單地去對號入座。如果能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去改進標語口號的實際使用,共同為淨化、最佳化標語口號文化環境貢獻力量,將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