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水墨牛表現技法

中國畫水墨牛表現技法

《中國畫水墨牛表現技法》是2003年02月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京秋。

內容介紹

約六千年前,當我們的先民進入農耕時代起,牛,作為六畜之一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群“經”之首的《周易》就有“乾為馬,坤為牛”的敘述。把牛作為厚德載物、負重致遠的象徵。春秋時《禮記·月令》中記載周代的習俗說,冬末官府祭鬼,作土牛,送寒氣以迎春。後世改為立春日舉行,所作土牛叫“春牛”。及近現代曆書開篇多以“春牛圖”為首,以示一年之歉豐。“犧牲”一詞均為“牛”旁,是由古代祭祀天神的貢品名詞而演變為獻身精神的動詞。有史以來,牛的形象人們賦予了眾多的人文內涵,作為勤勞奉獻的"形象大使"是當之無愧的,它與今天所提倡的公民道德精神又何其吻合!

在我國長期的農業社會發展進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牛與人相依相伴,它既是生產的工具,又是人的朋友,加之它性情溫順,忍辱負重,與人們生命進程中某些際遇有許多共通之處。感時濺淚,望月思鄉,故而歷代眾多的文人墨客,官宦士人多有詩歌辭賦述及牛的。唐柳宗元寫有《牛賦》其中有“日耕百畝……輸入官倉,己不適口……皮角見用,肩尻莫保”的句子。宋朝的李綱有“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的感喟。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自比“孺子牛”的對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座右銘為世人所傳抄。著名詩人郭沫若則贊水牛為“國獸”,作有《水牛贊》的長詩。其中有“(你)堅毅、雄渾、無私……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腳踏實地而神遊天外。”的頌揚。

牛的形象早在遠古的岩畫中即有表現,及商代的青銅器中出觀了造型精美的牛獸。以乾支紀年的曆法中十二地支的動物形象中牛對應於醜位而占一席之地。及漢代,許多畫像石刻中多有表觀,甚至在精美的銀具中用牛的形象作成燈具。以牛為題材的繪畫作品自魏晉以來更是屢見不鮮,歷代都有高手出觀。如唐代的戴嵩、韓混,宋代的閻次平,元代的杜本,明代的許道,清代的楊晉。及近現代的任伯年、齊白石、劉海粟、徐悲鴻、;番天壽等名家都有以牛為題材的畫作出現。已故著名畫家李可染更以“師牛堂”作其書齋名,牛的作品為其畫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另外,歷代民間工藝品,剪紙、繡品、陶藝、布飾……皆有牛的形象:牛除了作為勤勞奉獻的“形象大使”外,它還是年豐人樂、怡然恬適的田園風光的體現。詞語中常用白勺“牛勁”、“牛氣”、“牛勢”則又是人們堅韌不拔、努力進取的精神表征。中國繪畫素有哲學屬性與文學屬性的特點,我們多了解一些有關牛的知識對於升華情感,觸發刨作激情是有所借鑑的,這也是中國繪畫區別於西方繪畫的特徵之一,應該繼承並發揚光大。

以筆墨為表現語言的水墨畫藝術是我國極具民族特色的繪畫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分雅俗,深深植根於中國廣大人群中,受到人們的歡迎。本書所述及的技法、理意是基於這種認識的。作者希望在繼承這一傳統的基礎上找出一套自己的表現程式,豐富和發揚傳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