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院

中國環境科學院成立於1975年,是我國環境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和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環保科技公益組織。主要是由全國環保科技工作者、環保工程技術人員、環保教育工作者和環境管理工作者(統稱環境保護工作者)和志願結合組成。現有會員42000餘名。除設有常務理事會,還下設研究部、外聯部、發展部、培訓部及各地辦事處。

中國環境科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家以及科技界的高度重視與關心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萬里、姜春雲、谷牧、宋健、趙南起、周光召、費孝通、雷潔瓊、布赫、蔣正華、韓啟德、張懷西、阿不來提、王文元同志等,都曾對科學院的建設、發展和工作給予過關心、指導,有的多次參加學院活動,指導工作。
中國環境科學院集中了一批學術上有造詣,技術上有專長,管理上有經驗,社會上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包括各類專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社會知名人士。這支隊伍在學術上和技術方面的成就基本代表了我國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水平。這一優勢無論是在計畫經濟年代還是進入市場經濟時代,都是其他社會組織和機構所無法取代的。正是憑藉這一優勢,中國環境科學院在過去的近三十餘年中,在傳播環保科學思想,普及環保科學知識,弘揚環保科學精神,促進環保學術繁榮,發現、培養、推薦環保人才、開展國際國內環保學術交流,推動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發展以及為國家的環保決策管理提供諮詢服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贏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並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新世紀新時代,我國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2006年第四次全國科技大會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的召開,標誌著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始進入以自主創新為主要戰略目標的新時期,我國的環保工作開始進入以“三個轉變”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新階段。環境保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環境科學研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環境科學院的建院宗旨是推動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與服務,並且要站在時代和學科發展的前沿,引領社會進步。
在新的形勢下,中國環境科學院將進一步發揮學術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軍,對外民間學術交流主要代表和環保工作者之家的職能作用,努力搭建起為學術交流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環境決策管理服務和為會員服務四大平台,團結和依靠廣大會員和環保科技工作者,大力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技術推廣作用,決策和科技諮詢服務,國際交流合作以及其他各項有利於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工作和活動,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創新進取,努力再造學院工作新優勢,開創學院工作新局面。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和環境保護工作新要求,中國環境科學院將繼續推進自身改革,加快自身發展。為此我們確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總體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這就是:圍繞一個中心(以發展為中心,把學院做強做大),搞好兩個服務(為環境保護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推進三項改革(改革組織體制,改革運行機制,改革活動方式),發揮四個作用(環保交流主渠道,環保科普主力軍,對外交流主要代表,成為環保工作者之家),建好五大平台(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諮詢、會員服務、能力建設),實現六大進步(辦院方向正確,經濟不斷改善,文化特色鮮明,業務顯著增強,空間逐步擴大,影響日益提高)。我們將按照這一思路,扎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將中國環境科學院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自主、自立、自強、自律能力,能滿足黨和國家以及環境保護工作者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研規律,具有鮮明特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科研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