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平面公報

《中國海平面公報》是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的關於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的公報,是國家海洋局對海平面監測預測、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與評價分析結果的呈現。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中國海平面公報》是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的關於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的公報。《中國海平面公報》旨在讓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全面了解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及影響狀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該公報於每年年初發布上一年全年報告,從2001年4月開始,截止2019年已發布14份公報(無2015、2005、2004、2002、2001年公報)。

歷年情況

2018年

2019年5月,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年定為常年時段)高48毫米,比2017年略低,為1980年以來第六高。近七年海平面均處於近四十年來的高位。

近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持續偏高,其長期累積效應直接造成灘涂損失、低地淹沒和生態環境破壞,並導致風暴潮、濱海城市洪澇、鹹潮、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等災害加重。同時,沿海地區的地面沉降導致相對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帶災害風險。

為有效應對海平面上升影響,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應加強科學調查監測和評估,最佳化海岸帶空間布局,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2017年

《2017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是國家海洋局於2018年3月發布的報告,該報告對2017年海平面變化數據進行了全面分析。

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將1993—2011年定為常年時段,簡稱常年)高58毫米,比2016年低24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中國沿海近6年的海平面均處於30多年來的高位。

2017年,中國各海區沿海海平面變化區域特徵明顯。與常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別高42毫米、23毫米、66毫米和100毫米。與2016年相比,渤海、黃海和東海均下降,降幅分別為32毫米、43毫米和49毫米;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28毫米。

2016年

2017年3月22日,國家海洋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此次公布的《201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對2016年海平面變化數據進行了全面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6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2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一)2016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的基本情況

2016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82毫米,較2015年高38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中國沿海近五年的海平面均處於30多年來的高位。

2016年,中國沿海各海區海平面變化明顯。與常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別高74毫米、66毫米、155毫米和72毫米。與2015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別高24毫米、28毫米、52毫米和48毫米。

(二)海平面與氣候變化

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沿海氣溫與海溫升高,氣壓降低,海平面升高。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受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影響明顯。2015年處於厄爾尼諾事件的盛期,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低於相鄰年份;2016年4月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夏季熱帶太平洋轉為拉尼娜狀態,並持續至今,中國沿海海平面達到了歷史新高,較2015年高38毫米。

(三)應對海平面上升措施建議

低海拔沿海地區是氣候變化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更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應根據自然環境特點與經濟社會屬性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2014年

2015年2月,國家海洋局發布《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014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2013年

2013年2013年
海平面變化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01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5毫米,較2012年低27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

201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區域特徵明顯。與常年相比,海平面變化呈現南北高中間低的特徵,渤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均超過100毫米,黃海和東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均低於90毫米。與2012年相比,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降低,其中東海沿海海平面降低45毫米,渤海沿海海平面基本持平,黃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均降低約20毫米。

2012年

2012年2012年
1980~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最高值,較常年高122毫米,較2011年高53毫米。2012年,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分別較常年高0.4℃和0.3℃,氣壓較常年低1.2百帕。

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區域特徵和時間特徵明顯。與常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均超過100毫米;與2011年相比,東海海平面上升最為明顯,為66毫米,渤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小,為31毫米。2012年5月、6月、8月和10月中國沿海海平面均為1980年以來同期最高值。

2011年

2011年2011年
1980~2011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7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三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1980年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約85毫米。其中,渤海西南部、黃海南部和海南東部沿海上升較快,均超過100毫米;遼東灣西部、東海南部和北部灣沿海上升較緩,均低於80毫米。

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本公報將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定位常年平均海平面,簡稱常年)偏高69毫米;與2010年相比,總體偏高2毫米。

2010年

2010年2010年
2010年中國各海區沿海海平面變化2001~2010年,中國沿海的平均海平面總體處於歷史高位,比1991~2000年的平均海平面高25毫米,比1981~1990年的平均海平面高55毫米。其中,上升最為明顯的岸段是天津、山東、江蘇和海南沿海,遼寧、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沿海次之,河北沿海上升最為緩慢。

201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67毫米,與2009年海平面基本持平。受氣候變化及其它因素的影響,201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時間特徵和區域特徵明顯,渤海、黃海2月份海平面和南海10月份海平面均為近30年來同期最高值;與2009年相比,福建以北沿海海平面偏高,福建以南沿海海平面偏低。

2010年,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積效應作用下,遼寧、河北和山東等省的部分沿海地區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範圍呈擴大趨勢;長江口和珠江口遭遇多次鹹潮入侵,福建等沿海地區不同程度地受到風暴潮的影響,給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2009年

2009年2009年
2009年中國各海區海平面變化200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處於近30年高位,分別比常年*和2008年高68毫米和8毫米。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沿海海平面區域和時間變化特徵明顯,南部沿海海平面升幅高於北部,北部沿海2月份海平面和南部沿海9月份海平面均達到了近30年來同期最高值。

2009年,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海平面持續上升背景下,中國遼寧、河北和山東沿海受海水入侵影響較為嚴重,長江口、珠江口的鹹潮災害進一步加重。同時,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沿海風暴潮災害影響,給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

2008年

2008年2008年
2008年中國各海區海平面變化200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近十年最高,比常年*和2007年分別高60毫米和14毫米。區域特徵為南部沿海升幅明顯高於北部;時間特徵為2月份海平面偏低,4~6月明顯偏高。在氣候變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局地地面沉降和氣候異常事件是造成200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的主要原因。

海平面上升加劇了風暴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及鹹潮等海洋災害,並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沿海地區的城市防洪排澇系統。

2007年

2007年2007年
200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與常年比較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年,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0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上升幅度達196毫米;200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均高於常年﹡,受氣候變化影響,個別月份較常年異常偏高,北方沿海省市多為3月和9月,南方沿海省市多為3月和11月。

2007年,氣候變化與海平面上升繼續對中國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異常氣候事件頻繁出現在季節性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期,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

2006年

2006年2006年
2004~2006年中國全海域海平面變化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海平面繼續呈總體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值;2006年中國海平面比常年高71毫米;與2003年相比,近三年中國全海域海平面變化呈起伏上升趨勢,其中,大部分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海域海平面變化趨勢與全海域一致,天津呈持續上升趨勢,上海和廣西低於2003年,呈波動起伏狀態。

2004~2006年,海平面變化對中國沿海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安全影響加大,加劇了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的風暴潮災害,使這些地區風暴潮發生的頻數和強度都重於常年,所造成的損失也為歷年之最;加重了山東、江蘇、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區的海岸侵蝕狀況,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引發了上海、廣東等地區的鹹潮入侵,影響了這些地區的正常供水,使水資源成為這些地區重要生態問題。

2003年

2003年2003年
200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2003年,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其中,黃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73毫米,東海、南海次之,分別為66和63毫米,渤海為27毫米。到200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年,略高於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其中,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分別為2.1毫米/年、2.6毫米/年、3.1毫米/年和2.3毫米/年。

2000年

2000年2000年
2003年中國海平面與常年平均海平面比較長期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多年來總體呈上升趨勢,各海區海平面上升速率、幅度和變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00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

各海區中,黃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73毫米;東海、南海和渤海分別高66毫米、63毫米和27毫米。

重點海域中,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沿海海平面分別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83毫米和66毫米。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海南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89毫米;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和山東沿海海平面都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以上;天津沿海海平面比其常年平均海平面高4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