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北方農牧交錯區卷

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北方農牧交錯區卷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北方農牧交錯區卷

本書圖片本書圖片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030262899
出版日期: 2010-03-01
開本: 16開
裝幀: 精裝
版次: 1
字數: 652000
印次: 1
印刷時間: 2010-06-01
價格:¥85.00

內容簡介

以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總報告為基礎,經實地考察、綜合調研和反覆討論,以考察區域為重點,闡述了水土流失產生的自然北京、經濟社會背景和演變過程,全面總結了水土保持的歷程和經驗教訓,論述了新時期水土保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保護優先、分區防治、項目帶動、生態修復、科技支撐等五大戰略和保障措施,明確了各主要區域的防治目標和措施配置。

本書目錄

總序
總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北方農牧交錯區概念
第二節 區域界定
一、氣候指標
二、地貌與岩土指標
三、植被與土壤指標
四、土地利用結構指標
五、區域範圍
第三節 區位功能
一、生態功能
二、經濟功能
三、社會功能
第四節 主要生態問題
一、水土流失
二、土地沙漠化
三、沙塵暴災害
四、旱澇災害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區域概況
第一節 區域自然概況
一、地質地貌
二、地表物質
三、氣候特點及其變化
四、植被
五、土壤
六、水文與水資源
第二節 社會經濟狀況
一、人口
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
三、土地利用結構
四、國內生產總值與產業結構
五、糧食與畜牧業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土壤侵蝕現狀、歷史演變及發展趨勢
第一節 土壤侵蝕現狀
一、土壤侵蝕面
二、土壤侵蝕程度
三、土壤侵蝕規律及分區
四、土壤侵蝕危害
第二節 歷史演變
一、水風蝕複合區水蝕與風蝕荒漠化的地質歷史背景
二、兩千年來水風蝕複合區的生態環境變化
三、近百年水風蝕複合區水土流失
四、近50年的水土流失發展演變
第三節 發展趨勢
一、近20年土壤侵蝕發展變化
二、氣候變化對未來區域環境的綜合影響分析
三、人為因素對未來區域環境的綜合影響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水土保持發展歷程、成效與模式
第一節 水土保持發展歷程
第二節 水土保持成效
第三節 典型治理模式
一、覆沙黃土區模式——六道溝小流域治理模式
二、砒沙岩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成效
三、沙漠入黃區治理模式與成效
四、毛烏素沙地的治理模式與成效
五、陰山北坡緩平丘陵漫崗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成效——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進退還”生態治理模式為例
六、農牧交錯帶北部退耕還牧、農牧業結構調整及區域發展模式——以內蒙古巴林右旗和正藍旗為例
七、燕山北側丘陵台地小流域治理模式與成效——以內蒙古奈曼旗一庫倫旗柳河流域為例
八、和林格爾生態修復模式
九、武川縣和赤峰市松山區保護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模式
十、經驗、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土保持目標與措施配置
第一節 防治思路
一、通過水土流失治理,確保複合區社會經濟穩定、和諧發展
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解決“三農”問題的社會需求
三、小範圍治理,大範圍封育
四、尊重自然規律,擴大畜牧業比重
五、治理應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因水治宜
第二節 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二、分期實施的目標和任務
第三節 分區治理目標及措施配置
一、分區概述
二、總體布局與措施配置
第四節 成本分析
一、影響水土保持措施成本的因素分析
二、主要措施的成本分析
三、流域治理措施總成本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對策與建議
第一節 建議實施的重點工程
一、黃河粗泥砂源區的綜合治理
二、生態修復工程
第二節 保障措施與政策建議
一、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二、落實自然修復措施
三、保障科技支撐體系
四、擴大資金投入渠道
五、健全管理與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專題研究
專題A 農牧交錯帶水風蝕複合區水土保持植被建設模式與植物種選擇
專題B 黃河中游段粗泥沙來源分析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