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盧龍捲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盧龍捲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盧龍捲》是2007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庚勝。本書系統完整地描繪了河北境內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各種民俗文化現象。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盧龍捲》系統完整地描繪了河北境內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各種民俗文化現象,以多視角對這些民俗文化背後的社會內涵進行了詮釋和探討,反映了河北深厚的民俗底蘊以及社會嬗變的過程。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主幹項目之一。其中所收錄的故事均為在本地區、本民族廣為流傳並能講述的作品。內容分為民間神話、傳說、故事、笑話。

目錄

前言

神話

盤古的傳說

桑葚為啥是紅的

窟窿山的傳說

傳說

人物傳說

關公出世

呂洞賓成仙

何仙姑收徒

汗王脫險

乾隆戲劉墉

孔夫子受難李鐵拐受折

小萬山石人與薛仁貴

劉秀和螻蛄

劉秀和臭椿

三霄娘娘的傳說

郎廷佐的傳說

金老子的傳說

游知府為民除害

菊花台莊老道

瘦馬張三和他的徒弟

地方傳說

桃花樓

劉家營的來歷

十八盤的傳說

釣魚台的傳說

普陀仙蹤

永平府的來歷

鳳凰仙姑和青龍河

陳官屯的來歷

棒槌山的來歷

石虎山

青龍河的傳說

雙望的傳說

武山、敖寨和雙望

黑龍潭

大汀山水托洞

王郎莊的傳說

龜地

金鼓山傳奇

孤坡、長嶺的來歷

獅子胡同的傳說

佳兒石

紅山的傳說

鴿子洞

夜啼郎廟的來歷

十八里碑的來歷

風物習俗傳說

帶箍嘴的石頭人

附錄愛多嘴的石頭人

青龍河裡的鯉魚為啥是紅色的

畫中人討來了蕎麥種

鹽是怎么被發現的

七月十五淋麻姑

為啥六月十三吃包子

十月初一燒紙

招喚雞為啥叫“姑”

故 事

幻想故事

十二歲的督察官

蔣家三代斗妖精

降妖除害

仙種

隱身帽

兩家寨

千里有鴆來相會

雷鳴

沒心的媳婦

鶴蚌相爭

神丹

長蟲報恩

鄭小人和五長腿

李老八和氈帽頭

榨海乾

獅子紅眼

鹿媽媽

桃花仙

惡八和善禮

智斗大耳仙

十兄弟

蛇女

不見黃河不死心

附錄不見黃河不死心

紫燕子和金葫蘆

金平和玉平

降鬼

神瓢

三兄弟

借屍還魂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神奇的半截缸

花花蛇和翠花

蛇精

一股黑風能出血

禿尾巴老李

紅綾寶扇

聚寶槽

小尖山上的金鴿子

鯉魚姑娘

尋寶記

石碑壓羅寅

葡萄仙

北洞老僧

小鬼

貪心不足蛇吞相

千里姻緣一線牽

神奇的洗腳水

錢大膽

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藥王爺擺手——沒治了

讓打頭的說了算

你咬我一口

動物故事

狗為啥要掐貓

夏天晚上青蛙為啥呱呱亂叫

天下的動物為啥只有人會說話

生活故事

大舅子挨打

兩好並一好

狸貓告狀

女掌柜

三娶親

巧設連環計

河邊無頭屍

下關東

客來生

姐弟倆上姥家

無手女

李瞎子捉“妖”

柳生捉“鬼”

聰明的老三

哥哥和弟弟

大豆餑餑

要錢不要臉

兒子打爹啥緣故

小生和老虎

張小寶巧結愛柳娘

路遙和馬力

張大漢修長城

死雞拉活雁

讓你過得去

多年的老僧吃大肉

不知足

尖子和傻子

孝順媳婦

聰明的醜媳婦

省大娘費大嫂

伶俐媳婦

釘鞋匠李三

好丈夫

傻姑爺

火煉丹

丈爹贈馬

仨姑爺做詩

一鳥入林,百鳥啞靜

哭乖

傻小子學話

拉金驢

王小二招親

“小蛤蟆”當駙馬

謊三兒

嘎小子劉青山

彭祖夸壽

牧童對對

“神箭”李小二

笑話

張書生

急性子和性子急

兩個媳婦

照鏡子

“槓頭”開店

迷糊兒

附錄故事家小檔案

後記

序言

盧龍縣是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地,山川秀美,民風淳樸,蘊藏著豐饒的物質資源和豐富的文化遺存。在20年前的1986年。憑藉著全國性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東風,這裡曾經開展了一場對民間文學寶藏的大發掘。數千名文化站工作人員、文學骨幹和中國小教師被調動起來,經過大量嘔心瀝血的工作,使這些深藏於民間千百年的文化遺產被完整地記錄下來,保存下來。20年後的今天,“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實施,又使這些埋藏於箱底的寶貴資料重見天日,編纂出版。20年的心血,20年的追求,20年的期盼,終於獲得了一個展示的平台,怎不讓我們心潮澎湃,淚飛作雨!

盧龍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東與撫寧縣交界;北靠長城與青龍縣毗鄰;西北和西部隔青龍河、灤河與遷安、灤縣相望;南部與昌黎縣接壤。全縣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50公里,總面積為961平方公里。

盧龍,因其西部依傍古之漆河(今青龍河)而得名。據《盧龍縣誌》記載:李滄溟云:“盧者黑也,龍者水也,北人謂黑水為盧龍。”“以其城郭鄰於漆河之義也”。盧龍縣名始見於隋代,隋開皇18年(598年),改肥如縣為盧龍縣,沿襲至唐代,以後轄域時有變遷,曾隸屬於平州、興平府、永平府,盧龍曾為平州治、興平府治、永平府治。至民國三年(1914年)復名為盧龍縣。1958年,盧龍縣被劃歸遷安、昌黎管轄,1961年恢復盧龍縣制至今。

盧龍地處華北平原之邊緣地帶,屬多山的丘陵縣,境內山巒叢雜綿亘,起伏絡繹不絕,全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高南低。共有山峰104座,主要山峰36座,其中海拔較高的有6座。盧龍境內的山均屬燕山支脈。

縣境內的最高峰叫尖槐山,位於縣城北30公里,劉家營鄉北部,主峰海拔627米,底部面積10平方公里,中部山峰突起,四周群山環抱。巍峨的明代長城靜臥其上,氣勢磅礴,綿延不絕。

盧龍境內最著名的山為陽山,位於縣城東南7.5公里處。主峰海拔352米,山底面積10平方公里,因山體呈弓形,大部朝陽而得名。古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退隱首陽山採薇而食,相傳就是此山。早年陽山環境幽雅,古蹟繁多,為盧龍古代“八景”之首,稱“陽山列屏”。盧龍境內另一著名的山脈為六音山。此山位於城南15公里處,北南走向,長3.5公里,最高峰達292.6米,傳說在山嶺附近能同時聽到六座庵觀寺廟的鐘聲,因而得名。六音山由城子山、牛耳山、書院山組成,其中最有名的是書院山。書院山位於六音山中部,相傳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周武王伐商紂之際,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於此處潛心讀書,因而得名。至今雲居寺遺址西側的石崖上,仍刻有“夷齊讀書處”五個清晰的大字。

盧龍縣境內3個水系24條河流,較大的常年河有青龍河、灤河、飲馬河等7條。青龍河發源於河北省平泉縣,經青龍滿族自治縣入盧龍境,境內流程42公里,是盧龍縣內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來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盧龍人。近年來,國家在青龍河上游桃林口一帶修建了水電站和水庫,使這一帶成為有名的旅遊風景區。

盧龍境內處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乾旱多風,土質多為沙土和黏土,地下水源貧乏,普遍易旱少澇。縣域經濟以農為主。境內自然資源有林木和礦產,盛產蘋果和核桃,其中最著名的為產於石門一帶的“石門核桃”,其皮薄個大味美,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盧龍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地。據專家推測,距令約50到100萬年左右,盧龍一帶便有了原始人群,並已知洞穴藏身拈火熟食。1982年在盧龍縣武山北側發現了卡斯特溶洞,洞內積土中曾發現遠古人骨化石、木質灰燼及大量肢解過的獸骨化石,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約在公元前21世紀的夏代,我國開始由原始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當時的陶唐氏堯在禹平定洪水之後,分天下為九州,盧龍地屬九州之一的冀州。後禹分天下為十三州,由青州分出營州,由冀州又分出幽州和并州,盧龍地屬幽州。

商代(公元前16一前11世紀)是我國奴隸社會發達時期。商代初期,許多部落和部落聯盟逐漸形成了地區性的組織,隨後又轉化為方國。盧龍一帶為墨胎氏封地——孤竹國。孤竹人原是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商部落迂迴南下中原時,逐漸與部落聯盟分離,開始獨立生存,輾轉於燕山腹地遊牧,後定居,被商王封為孤竹國。早期的孤竹國疆域廣闊,西至今唐山、北達凌源、朝陽等地,東抵錦西,南至樂亭、唐海一帶,後逐漸縮小到西至灤河、青龍河、北達明長城,東抵山海關,南臨渤海灣。公元664年,山戎出兵伐燕,燕王向齊求援,齊桓公為救燕出兵“北伐山戎,剃令支,斬孤竹而南歸”(《國語·齊語》),在伐山戎的同時把孤竹國也滅了。至此孤竹國在歷史上消亡。古孤竹國之所以聞名古今,主要因為出了伯夷、叔齊這兩位歷史名人。據載:“湯十有八祀,封墨胎氏孤竹國。後九葉,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以讓國逃去。”伯夷、叔齊讓國的故事傳誦至今。古孤竹國遺址究竟在何處,史家眾說紛紜,殊難定論,但肯定在盧龍城附近。《讀史方輿紀要》云:“孤竹城府西十五里。”《括地誌》云:“孤竹古城在盧龍縣南十二里,殷時諸侯孤竹國也。”盧龍縣境為孤竹國屬地,應無謬誤。

後記

這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盧龍捲》作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縣卷本,今天終於正式出版__了。這部書是在1987年編選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盧龍民間故事卷》的基礎上編輯完成的,從最初的採錄、編選,歷經了20年漫長的時光,當年參加“三套集成工作”的有生力量中,七八十歲的老人如今大多已經作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已經雙鬢染霜,這部書的出版.對離世的老一輩故事家是最好的告慰!對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民間文學沃土上辛勤耕耘的民間文學工作者們也是最大的鼓勵!

盧龍縣的“三套集成工作”開始於1986年1月,這項工作得到了盧龍縣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盧龍縣三套集成領導小組,由時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的畢金擔任組長,時任文教局副局長的馬子民和時任文化館館長的徐寶山擔任副組長。成員有王秀榮、周德榮、艾為民、王淑玲等。在三套集成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動員了全縣上千名文學骨幹力量,開展了全縣性的民間文學大普查,採錄上來各類民間作品l 000餘篇,從中精選出100多篇,形成了這部民間故事的原始資料本。

在當年的《盧龍民間故事卷》的成書工作中,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方人士的大力幫助。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時任省集成辦公室主任的鄭一民同志曾於1987年7月親臨盧龍指導工作,秦皇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宗朴也多次來到盧龍,做了細緻周到的指導和幫助。在當年故事卷的編選工作中,盧龍縣的退休教師胡寶珊,縣文化館副館長周德榮、艾為民,榆林甸鄉文化站的梁樹軍、興隆莊鄉文化站的常寶富、五里台鄉文化站的周林萍等同志都做了重要的工作,在此一併表示遲到的謝意!

由於水平有限,本書的失誤在所難免,期望各位專家學者及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文摘

照鏡子

古時候,有一個在外邊做買賣的人要回家了。臨走時,朋友送給他一面銅鏡,並告訴他,女人可以用它來照著梳頭抹粉。那人高高興興地把鏡子帶回了家。

到家後,他把鏡子送給媳婦,並把鏡子的用處告訴了她。這天,媳婦把鏡子拿出來,對鏡一照,看見裡面有一個俊俏的媳婦。他媳婦一愣,隨即大哭起來,邊哭邊說:“你好沒良心啊!我天天都在想念你,沒承想你在外幾年,卻找了一個漂亮娘們。”

那人聽到媳婦的哭聲,忙過來問出了啥事。媳婦哭著說:“你做的好事,還來問我?你為啥在外又搞了一個娘們?”那人愣住了,說:“哪有這事啊?”媳婦手指鏡子說:“你看著吧,她就在裡面。”

那人拿起鏡子一看,裡面有個年輕的男人,不由得大怒道: “好哇,我幾年不在家,你卻找了一個野漢子,還來怪我!”

講述:李長林(38歲 劉田莊鎮文化站站長)

記錄:李長林

時間地點:1986年採錄於劉田莊

不……

從前有一家子,三口人,婆婆和小兩口。

小兩口結婚快一年了,媳婦也沒懷孕。婆婆盼孫子心切,總想問問兒媳婦,但又覺得不好開口。又過了些日子,才下決心去問。

婆婆來到兒媳房間,媳婦正在炕上做針線活,見婆婆來了,趕緊下炕給婆婆讓坐。

婆婆坐下後東拉西扯,怎么也不好開口說正題。突然,她一眼看見牆上掛著的大胖小子年畫,眼睛發直了。媳婦明白婆婆是盼孫子盼急了,就說:“媽,您是為這事來的?”說著用手指了指年畫,“其實我比你還著急呢。可是……”

婆婆見媳婦點明了話題就問道:“他對你好嗎?”

“好。”

“想你們小兩口晚上不……”婆婆沒說出來。

倒是媳婦聰明,既然婆婆沒法啟齒,自己年紀輕輕的更不好說,乾脆也像婆婆那樣說。

“不不。”媳婦回答。

“不不怎么不……呢?”

“不不還不……呢,不,不更不啊!”

講述:王煥春(65歲 農民單莊鄉單莊村人)

記錄:王連棟

時間地點:1986年採錄於單莊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